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54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包括定位带、预修补层、纤维复合材料层、CFRP条带、内侧保护层、外侧保护层与临时约束带,所述定位带设置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缺陷混凝土柱A上损伤部位设有预修补层,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之间,所述CFRP条带设置在纤维复合材料层与外侧保护层之间,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CFRP条带、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通过临时约束带安装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对病害及其影响范围进行定位,保证了纤维复合材料在铺设过程时位置的准确性,可以有效节省经济成本、降低施工周期,并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高结构的耐久性。高结构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预防性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水下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泥砂冲蚀、海生物附着侵蚀以及废弃堆积物的侵蚀,海中浪溅区和潮汐区的氯盐干湿循环也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腐蚀,以上因素无疑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造成威胁,结构运营期内构件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冲刷缩颈、混凝土表面破损露筋等缺陷时有发生,病害存在时将会加剧外界因素对结构本身的侵蚀速度,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及使用功能。目前,常用的桩基础加固方法有水下增大截面法和夹克法,夹克法即利用玻纤套筒加固系统与桩基粘结成一个整体,修复并永久保护混凝土表面的一种桩基加固技术。两者通常结合进行,均可在有水及无水环境中施工,但是上述方法施工周期较长,且搭设支架、钢围堰、钢模板以及浇筑混凝土等工序耗费大量人工,经济成本高。并且传统水下粘贴FRP布的使用,施工粘贴过程中浸渍胶刮涂不均匀导致的内力分布不均匀问题和固化过程中及固化结束后外侧纤维布端部搭接缝处冲刷张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以解决桥梁水下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泥砂冲蚀、海生物附着侵蚀以及废弃堆积物的侵蚀,海中浪溅区和潮汐区的氯盐干湿循环也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腐蚀,以上因素无疑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造成威胁,结构运营期内构件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冲刷缩颈、混凝土表面破损露筋等缺陷时有发生,病害存在时将会加剧外界因素对结构本身的侵蚀速度,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及使用功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包括定位带、预修补层、纤维复合材料层、CFRP条带、内侧保护层、外侧保护层与临时约束带,所述定位带设置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缺陷混凝土柱A上损伤部位设有预修补层,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之间,所述CFRP条带设置在纤维复合材料层与外侧保护层上,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CFRP条带、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通过临时约束带安装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包括第一CFRP布、GFRP网格、第二CFRP 布、第一水下浸渍胶层与第二水下浸渍胶层,所述第一CFRP布的一侧连接 GFRP网格,所第一CFRP布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水下浸渍胶层,所述第二CFRP 布的一侧连接GFRP网格,所第二CFRP布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水下浸渍胶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带采用尼龙材料,宽度为3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材质采用塑料薄膜,厚度为 0.1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CFRP条带等间距设置在纤维复合材料层与外侧保护层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内侧保护层与外侧保护层为矩形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CFRP条带的一端与纤维复合材料层一端交错搭接,所述 CFRP条带另一端超出纤维复合材料层另一端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GFRP网格等间距设有若干个相同的细小网格,所述细小网格边缘设有凸起结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本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节省经济成本、降低施工周期和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对损伤部位及其影响范围进行定位,保证了纤维复合材料在铺设过程时位置的准确性。在粘贴后的纤维复合材料层外侧等间距环箍CFRP条带,CFRP条带端部与纤维复合材料层端部交错搭接,有效避免了固化期间纤维复合材料层端部丝束张开的现象,保证了纤维复合材料层在桩基和桥墩处急流冲击时的稳定性。两层纤维布中增加GERP网格(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浸渍胶填充在若干网格内使得浸渍刮压过程更加均匀,网格边缘的凸起增加了两层纤维布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两层纤维布之间的错位现象,解决了传统铺设时逐层施工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周期并提高了加固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实际修复后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预修补层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CFRP布与GFRP网格结合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纤维复合材料层侧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纤维复合材料层与 CFRP条带位置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纤维复合材料卷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临时约束带;2、定位带;3、预修补层;4、纤维复合材料层;41、第一CFRP布;42、GFRP网格;43、第二CFRP布;44、第一水下浸渍胶层;45、第二水下浸渍胶层;5、CFRP条带;6、内侧保护层;7、外侧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如图1至图2与图 5至图6所示,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带2、预修补层3、纤维复合材料层4、CFRP条带5、内侧保护层6、外侧保护层7与临时约束带1,所述定位带2设置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缺陷混凝土柱A上损伤部位设有预修补层3,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4设置在内侧保护层6与外侧保护层7之间,所述CFRP条带5设置在纤维复合材料层4与内侧保护层6上,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4、CFRP条带5、内侧保护层6与外侧保护层7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通过临时约束带1安装在缺陷混凝土柱 A上。本技术提出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具体为一种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维修养护体系及施工技术,即纤维布通过水下纤维浸渍胶预先浸渍形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然后复合材料层经临时保护层包裹后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此项技术无需排水施工,可由潜水员直接在水下进行,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节约经济成本和快速形成强度等优点。与传统水下粘贴FRP布相比较,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带(2)、预修补层(3)、纤维复合材料层(4)、CFRP条带(5)、内侧保护层(6)、外侧保护层(7)与临时约束带(1),所述定位带(2)设置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缺陷混凝土柱A上损伤部位设有预修补层(3),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4)设置在内侧保护层(6)与外侧保护层(7)之间,所述CFRP条带(5)设置在纤维复合材料层(4)与外侧保护层(7)之间,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4)、CFRP条带(5)、内侧保护层(6)与外侧保护层(7)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通过临时约束带(1)安装在缺陷混凝土柱A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层(4)包括第一CFRP布(41)、GFRP网格(42)、第二CFRP布(43)、第一水下浸渍胶层(44)与第二水下浸渍胶层(45),所述第一CFRP布(41)的一侧连接GFRP网格(42),所第一CFRP布(4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水下浸渍胶层(44),所述第二CFRP布(43)的一侧连接GFRP网格(42),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臣黄博刘志洋宋泰毅王延臣秦树东沈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元洋大连桥梁水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