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08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以及至少两个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粒子阻尼器,所述粒子阻尼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若干阻尼粒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扣合在管道外侧且整体呈圆环状,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均开设有减振空腔,所述阻尼粒子填充在减振空腔内部,所述粘滞阻尼器连接在粒子阻尼器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耦合粒子阻尼器与粘滞阻尼器进行减振,整体呈圆环状的粒子阻尼器能够很好地贴合管道,与管道刚性连接,在振动发生时于管道轴向与径向上充分耗散振动能量,而一些低频振动则能够传递至粘滞阻尼器,利用粘滞液的粘性限制做进一步控制,两者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控制管道振动,减振的效果良好。减振的效果良好。减振的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减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作为常见的输送装置,管道的用途广泛,但在输送介质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管道振动现象。机械设备的运转、流体的脉动等原因都会导致管道出现振动。轻微的振动可以通过管道的刚性及固定支架等处理,不会对管道系统造成太大影响,但持续强烈的振动会在管道与附件、支架的连接部位等处产生较大的交变应力,导致整个管道系统疲劳失效,造成焊缝开裂、螺栓松动、仪表损坏、甚至介质外泄等严重后果,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研究管道振动产生原因,采取减振措施,对管道系统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为减缓管道振动,加设管道减振装置是常见的减振措施,不过现有的管道减振装置大多使用橡胶或者弹簧作为支撑,减振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减振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减振装置,能够较好地减缓管道振动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以及至少两个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粒子阻尼器,所述粒子阻尼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若干阻尼粒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扣合在管道外侧且整体呈圆环状,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均开设有减振空腔,所述阻尼粒子填充在减振空腔内部,所述粘滞阻尼器连接在粒子阻尼器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外壳体、粘滞液与活塞结构,所述外壳体内部具有封闭空腔,所述粘滞液填充在所述封闭空腔当中,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活塞压板以及若干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活塞压板设置在封闭空腔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粒子阻尼器相固定,另一端穿透外壳体与活塞压板相固定,并可带动活塞压板上下活动。在连接杆的相互衔接之下,一些低频振动能够经由连接杆从粒子阻尼器传递至粘滞阻尼器,在高粘度粘滞液的粘性限制下对振动进行控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粘滞液为液态的沥青。采用液态的沥青作为粘滞液制成粘滞阻尼器,其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装置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供连接杆穿过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连接杆外侧。能够在不影响连接杆活动的情况下,防止粘滞液外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外壳体外侧。能够尽量减少密封圈沾染到粘滞液。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固定安装,该粘滞阻尼器底部可通过支撑杆与支架、地面等位置相互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粒子阻尼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组,所述粘滞阻尼器通过两组连接杆分别与两个粒子阻尼器相固定。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减振装置耦合粒子阻尼器与粘滞阻尼器进行减振,粒子阻尼器整体呈圆环状的结构能够很好地贴合管道轮廓,与管道刚性连接,当振动发生时,上壳体与下壳体内的阻尼粒子碰撞、摩擦直接消耗管道的高频振动,而一些低频振动则能够传递至粘滞阻尼器,利用粘滞液的粘性限制对振动做进一步控制,两者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减缓管道振动,减振的效果良好。
[0016]2.粒子阻尼器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各粒子阻尼器当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能够在管道轴向与径向上充分耗散管道振动能量。
[0017]3.该减振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采用液态的沥青作为粘滞液,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粒子阻尼器;11、上壳体;12、下壳体;13、螺纹紧固件;14、阻尼粒子;2、粘滞阻尼器;21、外壳体;211、封闭空腔;22、粘滞液;23、活塞结构;231、活塞压板;232、连接杆;24、密封圈;2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2以及至少两个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粒子阻尼器1,粒子阻尼器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以及若干阻尼粒子14,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相对扣合在管道外侧且整体呈圆环状,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内部均开设有减振空腔(图中未示出),阻尼粒子14填充在减振空腔内部,粘滞阻尼器2连接在粒子阻尼器1底部。
[0024]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通过螺栓、螺母之类的螺纹紧固件13可拆卸连接,安装时简单方便。粘滞阻尼器2包括外壳体21、粘滞液22与活塞结构23,外壳体21内部具有封闭空腔211,粘滞液22填充在封闭空腔211当中,活塞结构23包括活塞压板231以及若干竖直设置的连接杆232,活塞压板231设置在封闭空腔211内,连接杆232一端与粒子阻尼器1相固定,另一端穿透外壳体21与活塞压板231相固定,并可带动活塞压板231上下活动。
[0025]封闭空腔211内填充的粘滞液22为液态的沥青,以液态的沥青作为粘滞液22相比于其他高粘度的液压油而言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该减振装置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外壳体21上供连接杆232穿过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24,密封圈24套设在连接杆232外侧,通过设置密封圈24,能够在不干扰连接杆232上下活动的同时,防止粘滞液22的外溢。更进一步的,密封圈24设置在外壳体21外侧,能够尽量减少密封圈24接触到粘滞液22。粘滞阻尼器2外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杆25,并可通过支撑杆25与地面、支架等位置相固定。此外,粘
滞阻尼器2上与粒子阻尼器1相互衔接的连接杆232可根据粒子阻尼器1的数量均匀设置多组,例如图2中所示的,粒子阻尼器1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杆232设置有两组,粘滞阻尼器2通过两组连接杆232分别与两个粒子阻尼器1相固定。
[0026]当管道振动时,振动可传递到抱箍式的粒子阻尼器1上,利用阻尼粒子14之间发生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直接耗散管道高频振动能量。粒子阻尼器1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各粒子阻尼器1当中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14,能够在管道轴向与径向上充分耗散管道振动能量。而一些低频振动则可通过连接杆232传递至底部的粘滞阻尼器2,利用粘滞阻尼器2内高粘度粘滞液22的粘性限制对振动做进一步控制。粒子阻尼器1与粘滞阻尼器2相互耦合有效减缓管道振动,减振装置适用的减振频段更广,减振的效果良好。
[0027]除此之外,该减振装置的结构简单,适用于多种管道的振动控制,安装时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滞阻尼器以及至少两个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粒子阻尼器,所述粒子阻尼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若干阻尼粒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扣合在管道外侧且整体呈圆环状,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均开设有减振空腔,所述阻尼粒子填充在减振空腔内部,所述粘滞阻尼器连接在粒子阻尼器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外壳体、粘滞液与活塞结构,所述外壳体内部具有封闭空腔,所述粘滞液填充在所述封闭空腔当中,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活塞压板以及若干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活塞压板设置在封闭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非罗元易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寂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