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排线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07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便于排线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还包括:冷却机构、安装机构、照明机构和排线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排线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顶端安装有电子元件。通过推动安装槽使固定杆滑出固定孔并沿限位槽移动横梁使相邻的横梁分离,增加横梁之间的间距,松开安装槽复位弹簧推动固定杆再次插入固定孔进行固定,增加操作空间再将电子元件安装在横梁上并接线,有利于提高在装配过程中本配电箱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排线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更具体地涉及便于排线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它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
[0003]现有技术不足:配电箱内的电子元件一般安装较为紧凑,进行安装接电时,电子元件之间排布距离近,使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缩小,不便于接线安装,费时费力,同时存在接错线路的危险,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不断积蓄使配电箱内温度升高使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甚至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便于排线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排线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还包括:冷却机构、安装机构、照明机构和排线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排线机构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主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合页转动装置活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侧面与箱体的侧面通过卡扣固定,所述箱体的两个侧面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横梁,所述限位槽的侧面与横梁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横梁的顶端安装有电子元件,对箱体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安装时,将电子元件安装在横梁上,接线时,推动横梁沿限位槽移动增加相邻的横梁之间的间距,增加接线时的活动空间,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隔热材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底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横梁的两端对应固定孔的位置开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推杆的侧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面与活动槽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与固定孔的侧面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有六个与箱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正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定点杆固定连接有触控快关,所述
触控快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侧面与安装孔的侧面活动连接,当打开密封门时,密封门与触控快关分离使触控快关控制照明灯发出亮光对箱体内部进行照射,保持箱体内有充足的光线,方便操作人员对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安装接线,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错。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门的背面对应触控快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垫片,所述触控快关的正面与缓冲垫片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线机构包括三个排线板,所述排线板的背面与箱体的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线板的顶端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箱体的背面固定连接导线孔套,将接入箱体内的电线穿过排线板上的穿线孔,使电线紧贴在箱体背面,确保箱体内部电线整齐,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接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孔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弹性橡胶制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侧面与箱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端与冷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侧面内壁均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箱体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口,通过通风管将冷风机产生的冷风吹进箱体内部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防止箱体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子元件损坏,同时通过两个过滤板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部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为螺旋结构,所述通风管的侧面均匀的开设有出风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开设有圆弧角,方便固定杆插入固定孔内对横梁进行固定。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推动安装槽使固定杆滑出固定孔并沿限位槽移动横梁使相邻的横梁分离,增加横梁之间的间距,松开安装槽复位弹簧推动固定杆再次插入固定孔对横梁进行固定,增加操作空间再将电子元件安装在横梁上并接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
[0017]2.本技术通过关闭密封门使密封门的背面与触控快关接触控制照明灯关闭,打开密封门时,密封门与触控快关分离,使照明灯发光照亮箱体内部,确保有良好的视线对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践行安装接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18]3.本技术通过导线孔套将电线接入箱体内部,并通过密封圈填补电线与导线孔套内的间隙,避免灰尘进入箱体内,附着在电子元件内部,避免电子元件损坏,同时将电线穿过排线板上的穿线孔使电线贴近箱体背面内壁,保持电线整齐,方便接线和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19]4.本技术通过通风管将冷风机产生的冷风送进箱体的内部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热风通过通风口排出,确保箱体内的电子元件在合适温度进行工作,避免电子元件高温损坏,同时通过过滤板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部附着在电子元件内部造成电子元件损坏,有利于延长箱体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通风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照明机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排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为:1、配电箱主体;101、箱体;102、卡扣;103、通风口;104、观察窗;105、密封门;106、放置槽;107、固定孔;108、限位槽;2、冷却机构;201、冷风机;202、过滤板;203、通风管;3、安装机构;301、横梁;302、活动槽;303、安装槽;304、推杆;305、固定杆;306、复位弹簧;4、照明机构;401、照明灯;402、安装块;403、安装孔;404、限位杆;405、缓冲弹簧;406、触控快关;5、排线机构;501、排线板;502、导线孔套;503、穿线孔;504、密封圈;6、圆弧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排线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机构(2)、安装机构(3)、照明机构(4)和排线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2)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机构(2)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1)的侧面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3)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1)的侧面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排线机构(5)的侧面与配电箱主体(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主体(1)包括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正面通过合页转动装置活动连接有密封门(105),所述密封门(105)的侧面与箱体(101)的侧面通过卡扣(102)固定,所述箱体(101)的两个侧面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108),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横梁(301),所述限位槽(108)的侧面与横梁(301)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横梁(301)的顶端安装有电子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线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10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104),所述观察窗(104)为透明隔热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线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8)的底端开设有固定孔(107),所述横梁(301)的两端对应固定孔(107)的位置开设有推杆(304),所述推杆(3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06),所述复位弹簧(3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5),所述推杆(304)的侧面开设有活动槽(302),所述固定杆(3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槽(303),所述安装槽(303)的侧面与活动槽(30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05)的侧面与固定孔(107)的侧面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线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4)包括照明灯(401),所述照明灯(401)设有六个与箱体(10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兴盛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