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5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帐篷本体,帐篷本体包括支撑框架和帐篷布,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支撑件组,支撑件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管件,支撑管件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支撑管气孔,支撑管气孔朝向帐篷本体的内部,支撑管件的下端与第一抽风装置的抽风口连通,第一抽风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一消毒过滤器,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帐篷本体的外部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个支撑管件为构成支撑框架的结构部分,并相应分布位于在帐篷本体内部的轮廓边缘处,从而使若干个支撑管气孔在帐篷本体内部均匀分布以使帐篷本体内部形成均匀的负压抽风效果,进而提高了帐篷本体内部隔离密封的效果。封的效果。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


[0001]本技术属于帐篷
,尤其涉及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接触和粪

口等方式传播,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极强,不进行严格的隔离,就会造成全社会传染病的蔓延,对患者或者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是目前控制传染病传播的主要策略。在现有的隔离策略中,病房隔离和简易房隔离是目前有效的患者隔离手段。但病房隔离受限于医院的隔离病房空间,仅适用于少量患者,且具有较高的患者交叉感染和医患传染的风险。适用于大规模患者隔离的简易房,在生产、建设和回收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难以抑制传染病的高速扩散,也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对于大规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隔离,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生产、部署和回收的技术方案,随着疫情的趋势进行高效部署和回收,对患者进行有效隔离。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件CN211851180U公开了一种单人负压隔离帐篷,通过采用低成本且易生产的材料,使得帐篷的生产、部署和回收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帐篷内的空气经过过滤后排出,阻断了帐篷内患者所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对外扩散。
[0004]但上述专利文件CN211851180U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医护人员与帐篷内部的患者进行物资传递时,医护人员仍然存在与帐篷内部空气接触导致传染的风险。同时,该帐篷的抽风隔离结构过于简易,隔离效果较差。
[0005]因此,亟需一种隔离效果好的隔离帐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以解决现有隔离帐篷隔离效果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包括帐篷本体,所述帐篷本体包括支撑框架和帐篷布,所述帐篷布包围所述支撑框架且通过所述支撑框架支撑以形成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密闭空间,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支撑件组,所述支撑件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管件,所述支撑管件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支撑管气孔,所述支撑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管件的下端与第一抽风装置的抽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一消毒过滤器,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帐篷本体的外部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帐篷布上设置有帐篷窗口和用于覆盖所述帐篷窗口的窗口挡布,所述帐篷窗口位于所述帐篷本体的侧面。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框管件,所述窗口框管件分别与位于所述帐篷窗口两侧的所述支撑管件的上端连通,所述窗口框管件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下管件,所述窗口下管件位于所述帐篷窗
口的下边缘处,所述窗口下管件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窗口下管气孔,所述窗口下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窗口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窗口框管件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侧管件,所述窗口侧管件位于所述帐篷窗口的侧边缘处,所述窗口侧管件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窗口侧管气孔,所述窗口侧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窗口的内部,所述窗口侧管件的下端与所述窗口下管件的端部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窗口框管件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上管件,所述窗口上管件位于所述帐篷窗口的上边缘处,所述窗口上管件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窗口上管气孔,所述窗口上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窗口的内部,所述窗口上管件的端部与所述窗口侧管件的上端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帐篷布上设置有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位于所述帐篷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抽风装置的抽风口与所述帐篷本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风机、负离子发生器和第二消毒过滤器,所述第二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抽风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位于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排风口的周围。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帐篷盘头,所述帐篷盘头位于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顶部,所述支撑件组还包括连接支撑件,所述连接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管件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帐篷盘头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的优选方案,所述窗口挡布的边缘处设置有吸附件,所述帐篷窗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吸附配合件,所述窗口挡布通过所述吸附件和所述吸附配合件覆盖在所述帐篷窗口处。
[0018]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管件和第一抽风装置,使帐篷本体内部气压形成为微负压状态,进而使帐篷本体内部空气不会直接排出至帐篷本体的外部;同时,本技术的支撑管件不仅具有支撑帐篷的功能,同时还具备抽风功能;再者,本技术的多个支撑管件为构成支撑框架的结构部分,并相应分布位于在帐篷本体内部的轮廓边缘处,从而使若干个支撑管气孔在帐篷本体内部均匀分布以使帐篷本体内部形成均匀的负压抽风效果,进而提高了帐篷本体内部隔离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帐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并对帐篷布的部分结构进行剖视。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
支撑框架;11

支撑件组;111

支撑管件;112

第一抽风装置;1121

第一风机;
1122

第一消毒过滤器;113

连接支撑件;12

窗口框管件;121

窗口下管件;122

窗口侧管件;123

窗口上管件;13

帐篷盘头;
[0025]2‑
帐篷布;21

帐篷窗口;22

窗口挡布;23

第二抽风装置;231

第二风机;232

负离子发生器;233

第二消毒过滤器;234

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包括帐篷本体,所述帐篷本体包括支撑框架(1)和帐篷布(2),所述帐篷布(2)包围所述支撑框架(1)且通过所述支撑框架(1)支撑以形成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密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多个支撑件组(11),所述支撑件组(11)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管件(111),所述支撑管件(111)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支撑管气孔,所述支撑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本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管件(111)的下端与第一抽风装置(112)的抽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抽风装置(1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121)和第一消毒过滤器(1122),所述第一抽风装置(112)的出风口与所述帐篷本体的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布(2)上设置有帐篷窗口(21)和用于覆盖所述帐篷窗口(21)的窗口挡布(22),所述帐篷窗口(21)位于所述帐篷本体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还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框管件(12),所述窗口框管件(12)分别与位于所述帐篷窗口(21)两侧的所述支撑管件(111)的上端连通,所述窗口框管件(12)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下管件(121),所述窗口下管件(121)位于所述帐篷窗口(21)的下边缘处,所述窗口下管件(121)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窗口下管气孔,所述窗口下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窗口(2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框管件(12)包括内部中空的窗口侧管件(122),所述窗口侧管件(122)位于所述帐篷窗口(21)的侧边缘处,所述窗口侧管件(122)的侧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窗口侧管气孔,所述窗口侧管气孔朝向所述帐篷窗口(21)的内部,所述窗口侧管件(122)的下端与所述窗口下管件(121)的端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感染防控隔离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何师聪杨昆韩才旭梁宁刘甜恬薛良杰郭玉冰周炳亮易思奇
申请(专利权)人: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