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其翘板上设有梯形限位条、球形凹槽和弧面限位块,所述拨杆的底端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活塞杆外套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底部与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塞筒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之间横向固定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拨杆球并与拨杆球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球形凹槽和弧面限位块实现拨杆的定位,具有弹性件的活塞机构可使拨杆与翘板抵接的更稳定,从而使翘板与接触柱抵接的更稳定,具有弹性件的活塞机构配合梯形限位条可以使拨杆在拨动时既稳定又不易被误触,避免用力过大时对摇头开关造成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摇头开关为电子产品中常用的装置,可根据需要将其拨动到适当的位置,进而实现切换线路或开启、关闭讯号等功能。在手动操作时,需要把拨杆向中间或两侧拨动,为了保护拨杆,也为了让摇头开关接触更稳定,需要设计一种定位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定位结构一般为衬套,限制拨杆的拨动幅度,而此种衬套容易积灰,久而久之可能对摇头开关造成损坏,而其他定位结构大多容易变松,使摇头开关接触不稳定。
[0003]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不影响开关稳定性的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摇头开关拨动后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包括外壳、拨杆、翘板及接线装置,所述外壳为矩形壳体,其内部固定有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央开设通孔,所述通孔内纵向设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中央横向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外壳内底部中央固定有支座,所述翘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翘板为矩形板,其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接触块,所述翘板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结构,由中央到两端分别设有梯形限位条、球形凹槽、弧面限位块,所述拨杆的底端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活塞杆外套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底部与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塞筒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之间横向固定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拨杆球并与拨杆球转动连接,所述拨杆球与翘板抵接。
[0007]两所述梯形限位条与的中间间隔大小可容纳拨杆球,所述弧面限位块的弧面朝向梯形限位条,且与球形凹槽相连接,形成一个与拨杆球吻合的弧面。
[0008]所述翘板的中央横向设有第二转轴,所述支座竖直固定在外壳的底部中央,所述支座的顶部与翘板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09]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0010]所述通孔上固定有防护套,所述拨杆的顶端设置在防护套内。
[0011]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内底部的接触柱,所述接触柱均位于接触块的正下方。
[0012]所述接触柱的底部及支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穿过外壳的底部。
[0013]所述拨杆球、外壳为绝缘材料,所述翘板、支座、接触柱、导电片为非绝缘材料。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球形凹槽和弧面限位块实现拨杆的定位,具有弹性件的活塞机构可使拨杆与翘板抵接的更稳定,从而使翘板与接触柱抵接的更稳定,具有弹性件的活塞机构配合梯形限位条可以使拨杆在拨动时既稳定又不易被误触,避免用力过大时对摇头开关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摇头开关关闭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拨杆向一侧拨动后的正视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防护套;2、拨杆;3、第一转轴;4、通孔;5、外壳;6、翘板;7、接触柱;8、导电片;9、支座;10、第一转轴;11、弧面限位块;12、拨杆球;13、第一弹性件;14、活塞杆;15、活塞筒;16、支撑板;17梯形限位条;18、第三转轴;19、接触块;20、球形凹槽;21、第二弹性件;22、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附图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包括外壳5、拨杆2、翘板6及接线装置。
[0026]其中,外壳5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矩形壳体,其内底部的中央位置竖直固定有用于支撑翘板6的支座9,翘板6为矩形的非绝缘体板材,其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接触块19,翘板6以第一转轴10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结构,由中央到两端分别设有梯形限位条17、球形凹槽20、弧面限位块11,用于拨杆2的定位;
[0027]拨杆2的底端固定有活塞杆14,该活塞杆14直径比拨杆2小,活塞杆14外部还套设有活塞筒15,活塞杆14的末端边缘凸起形成限位机构,避免在活塞筒15内滑出,活塞杆14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3,第一弹性件13的上端卡在拨杆2底端,下端卡在活塞筒15的上表面,活塞筒15的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性件21,该第二弹性件21的另一端与活塞杆14的末端固定,在第一弹性件13与第二弹性件21的作用下,活塞杆14可在活塞筒15内上下移动,同时弹性件一直给拨杆球12向下的力,使拨杆2与翘板6抵接得更稳定;
[0028]活塞筒15的底部两侧还对称固定有支撑板16,这两个支撑板16之间固定有拨杆球12,第三转轴18横向固定在两支撑板16之间,并贯穿拨杆球12,使拨杆球12能在两支撑板16之间转动,该拨杆球12与翘板6抵接;
[0029]翘板6上以第一转轴10为对称轴设置的两个梯形限位条17,其中间间隔大小刚好可容纳拨杆球12,梯形限位条17可以使拨杆球17沿着腰部滚动,便于操作,梯形限位条17端为弧面限位块11和球形凹槽20,该弧面限位块11的弧面朝向梯形限位条17,并且该弧面与球形凹槽20的弧线相连接,形成一个与拨杆球12吻合的弧面,使拨杆球12滚动至二者之间时,可以更好地卡住,避免对拨杆球12的磨损。
[0030]第二转轴10横向穿过翘板6的中央,支座9的同样被第二转轴10穿过,从而使桥板6可以通过第二转轴10转动连接在支座9上,该支座9的底部与导电片8连接,该导电片8贯穿外壳5的底部,用于与公共接线连接;
[0031]外壳5的顶部中央开设通孔4,第一转轴3的两端横向固定在通孔4的内壁上,拨杆2纵向设置在通孔4内,第一转轴3贯穿拨杆2的中部,使拨杆2可以在通孔内向左右拨动,避免拨杆向其他方向扭转或上下移动;
[0032]外壳5的顶部,在通孔4的周围固定有防护套1,且拨杆2露出外壳5外的部分设在防护套1内,具有防止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包括外壳(5)、拨杆(2)、翘板(6)及接线装置,所述外壳(5)为矩形壳体,其内部固定有翘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顶部中央开设通孔(4),所述通孔(4)内纵向设有拨杆(2),所述拨杆(2)的中央横向固定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固定在通孔(4)的内壁上;所述外壳(5)内底部中央固定有支座(9),所述翘板(6)通过第二转轴(10)与支座(9)转动连接,所述翘板(6)为矩形板,其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接触块(19),所述翘板(6)以第二转轴(10)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结构,由中央到两端分别设有梯形限位条(17)、球形凹槽(20)、弧面限位块(11),所述拨杆(2)的底端固定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3),所述活塞杆(14)外套设有活塞筒(15),所述活塞筒(15)的内底部与活塞杆(14)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1),所述活塞筒(15)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支撑板(16),两所述支撑板(16)之间横向固定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穿过拨杆球(12)并与拨杆球(12)转动连接,所述拨杆球(12)与翘板(6)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头开关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梯形限位条(17)与的中间间隔大小可容纳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喜贺金美刘涵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岳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