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4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线插孔,第二壳体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穿线插孔;导电基座呈若干个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与第一穿线插孔和第二穿线插孔相对应,导电基座的内部安装有导电弹片,导电弹片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挤压部,从第一穿线插孔和第二穿线插孔中穿入的导线的端部与倾斜挤压部相接触;第一壳体靠近第一穿线插孔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对应的开槽,开槽内活动安装有按钮板,按钮板活动时将导电弹片一端的倾斜挤压部向下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接线端子的开关结构复杂,无法进行自锁的问题。无法进行自锁的问题。无法进行自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具体为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接线端子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部件,用于连接多根导线,将导线端部的插头插入到电连接接线端子中就可以实现导电连通,而现在的电连接接线端子一般都会设置开关,通过开关活动来锁紧和解锁导线的连接,但是现有的开关结构比较复杂,内部一般会安装弹性件,无法实现自锁,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可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接线端子的开关结构复杂,无法进行自锁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插接组成插接端子的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线插孔,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对应的第二穿线插孔;导电基座,呈若干个,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与第一穿线插孔和第二穿线插孔相对应,所述的导电基座的内部安装有导电弹片,所述的导电弹片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挤压部,从第一穿线插孔和第二穿线插孔中穿入的导线的端部与倾斜挤压部相接触;所述的第一壳体靠近第一穿线插孔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对应的开槽,所述的开槽内活动安装有按钮板,所述的按钮板活动时将导电弹片一端的倾斜挤压部向下按。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开槽的中部设置有中档板,所述的按钮板上设置有中开槽,所述的中档板嵌入到中开槽中,所述的中开槽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的限位凸块伸入到中档板的下侧。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按钮板的上侧位于中开槽的两侧设置有楔形挡块。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弹片包括位于中部的竖板、设置在竖板上端水平连接的上导电片和设置在竖板下端水平连接的下导电片,所述的上导电片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倾斜挤压部,所述的下导电片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倾斜挤压部,所述的按钮板与第二倾斜挤压部相接触。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基座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导电片相嵌的凸块。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壳体上与第二壳体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扣接凸起,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扣接凸起相扣的扣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结构简单,采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插接的组装结构,内部设置限位的导电基座和导电弹片,零部件比较少,装配比较简单,采用可以翻转的按钮板,在翻转起来的时候在压下导电弹片的同时实现自锁,避免了弹性件的设置。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6]图5为图4的A

A向剖视结构图;
[0017]图6为图4的B

B向剖视结构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第一壳体,11、扣槽,12、扣接凸起,2、第二壳体,3、按钮板,31、中开槽,32、限位凸块,33、楔形挡块,4、第一穿线插孔,5、中档板,6、开槽,7、第二穿线插孔,8、导电弹片,81、竖板,82、下导电片,83、上导电片,84、第一倾斜挤压部,85、第二倾斜挤压部,9、导电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连接接线端子的开关结构复杂,无法进行自锁的问题,提供一个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插接组成插接端子的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1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线插孔4,所述的第二壳体2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4对应的第二穿线插孔7;导电基座9,呈若干个,并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与第一穿线插孔4和第二穿线插孔7相对应,所述的导电基座9的内部安装有导电弹片8,所述的导电弹片8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挤压部,从第一穿线插孔4和第二穿线插孔7中穿入的导线的端部与倾斜挤压部相接触;所述的第一壳体1靠近第一穿线插孔4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4对应的开槽6,所述的开槽6内活动安装有按钮板3,所述的按钮板3活动时将导电弹片8一端的倾斜挤压部向下按。
[0022]具体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呈扁平状,相互插接以后形成扁平状的壳体,导线从第一穿线插孔4和第二穿线插孔7中插入,两端的导线均与导电基座9上的导电弹片8相接触,实现导电连接,导线通过倾斜挤压部压紧在第一壳体1与倾斜挤压部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当按钮板3的一端往下压的时候可以向下挤压对应的倾斜挤压部,从而使导线与导电弹片8分离。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槽6的中部设置有中档板5,所述的按钮板3上设置有中开槽31,所述的中档板5嵌入到中开槽31中,所述的中开槽3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块32,所述的限位凸块32伸入到中档板5的下侧,限位凸块32的设置使按钮板3的翻转不会脱离中档板5,当按钮板3往上翻起的时候处于竖直状态,可以实现按钮板3的竖向自锁,使对应的倾斜挤压部保持下压状态。所述的按钮板3的上侧位于中开槽31的两侧设置有楔形挡块33,楔形挡块33可以实现按钮板3的挡住限位。
[0024]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的导电弹片8包括位于中部的竖板81、设置在竖板81上端水平连接的上导电片83和设置在竖板81下端水平连接的下导电片82,所述的上导电片8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倾斜挤压部84,所述的下导电片8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倾
斜挤压部85,所述的按钮板3与第二倾斜挤压部85相接触。
[0025]为了对导电弹片8进行定位,所述的导电基座9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导电片82相嵌的凸块10。
[0026]所述的第一壳体1上与第二壳体2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扣接凸起12,所述的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与扣接凸起12相扣的扣槽11。
[0027]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端子,结构简单,采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插接的组装结构,内部设置限位的导电基座和导电弹片,零部件比较少,装配比较简单,采用可以翻转的按钮板,在翻转起来的时候在压下导电弹片的同时实现自锁,避免了弹性件的设置。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插接组成插接端子的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1)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线插孔(4),所述的第二壳体(2)的一端并排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4)对应的第二穿线插孔(7);导电基座(9),呈若干个,并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与第一穿线插孔(4)和第二穿线插孔(7)相对应,所述的导电基座(9)的内部安装有导电弹片(8),所述的导电弹片(8)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挤压部,从第一穿线插孔(4)和第二穿线插孔(7)中穿入的导线的端部与倾斜挤压部相接触;所述的第一壳体(1)靠近第一穿线插孔(4)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第一穿线插孔(4)对应的开槽(6),所述的开槽(6)内活动安装有按钮板(3),所述的按钮板(3)活动时将导电弹片(8)一端的倾斜挤压部向下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快速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槽(6)的中部设置有中档板(5),所述的按钮板(3)上设置有中开槽(31),所述的中档板(5)嵌入到中开槽(31)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