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57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包括承载板、集水箱和亭顶罩箱,位于所述承载板顶端设有集水箱,位于所述承载板左侧、位于所述承载板右侧均焊接有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顶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亭顶罩箱,位于所述支撑柱左侧设置有语音显示屏且通过螺栓相连接,位于所述集水箱顶部外壁靠近左端处设有一类桶、位于所述一类桶右侧设有二类桶,位于所述集水箱顶部外壁靠近右端处设有四类桶,位于所述四类桶左侧设有三类桶,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提高了垃圾亭分类放置垃圾后的每项垃圾的独立干湿分离能力,提升了垃圾亭内单项或多项垃圾满载后的异味和杀菌处理能力。垃圾满载后的异味和杀菌处理能力。垃圾满载后的异味和杀菌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为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多个垃圾桶的放置点,并设置有亭状的挡雨遮蔽结构,通俗的称作垃圾亭,垃圾亭大多运用在小区和厂区内部,随着城市的进步细节推动,越来越多的公共垃圾点也设置了垃圾亭,特别是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后,垃圾分类(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所以垃圾亭的部署越来越广泛,但是现有的垃圾亭在使用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0003]现有的垃圾亭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垃圾分类大多通过引导分为四大项,但是垃圾通常都是混杂的,所以无论是四项垃圾中的哪一项,通过都分为干燥和潮湿的,有些垃圾通常是通体混杂污渍,所以现有的分类单项干湿分离能力均不足的问题;
[0005]2.虽然存在一定的智能引导性,但是在使用时当单个垃圾桶或多个垃圾桶装满时,会伴随着大量垃圾异味,细菌也会堆积滋生,所以异味以及细菌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提高了垃圾亭分类放置垃圾后的每项垃圾的独立干湿分离能力,提升了垃圾亭内单项或多项垃圾满载后的异味和杀菌处理能力。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包括承载板、集水箱和亭顶罩箱,位于所述承载板顶端设有集水箱,位于所述承载板左侧、位于所述承载板右侧均焊接有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顶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亭顶罩箱,位于所述支撑柱左侧设置有语音显示屏且通过螺栓相连接,位于所述集水箱顶部外壁靠近左端处设有一类桶、位于所述一类桶右侧设有二类桶,位于所述集水箱顶部外壁靠近右端处设有四类桶,位于所述四类桶左侧设有三类桶,位于所述一类桶内壁中端、位于所述二类桶内壁中端、位于所述三类桶内壁中端、位于所述四类桶内壁中端均设有隔层筛板,位于所述一类桶底端、位于所述二类桶底端、位于所述三类桶底端、位于所述四类桶底端均设有一类传输孔,位于所述集水箱顶部内壁均匀开始有二类传输孔。
[0010]优选的,位于所述一类桶顶部、位于所述二类桶顶部、位于所述三类桶顶部、位于所述四类桶顶部均设有干物投掷口,所述一类桶前侧、所述二类桶前侧、所述三类桶前侧、所述四类桶前侧均开设有湿物投掷口。
[0011]优选的,位于所述亭顶罩箱顶部外壁靠近中端处设置有排风管且通过焊接相连接,位于所述亭顶罩箱内壁靠近中端处设置有轻质过滤箱且通过螺栓相连接。
[0012]优选的,位于所述亭顶罩箱内壁靠近左端处设置有风机一,位于所述亭顶罩箱内壁靠近右端处设置有风机二,位于所述风机一顶端、位于所述风机二顶端均设置有引流扇叶轴且均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0013]优选的,位于所述亭顶罩箱内壁靠近左侧处、位于所述亭顶罩箱内壁靠近右侧处均设置有杀菌灯且均通过螺栓相连接。
[0014]优选的,位于所述集水箱内壁一周设置有集水腔,位于所述集水腔底部左端、位于所述集水腔底部右端均设有杀菌溶解块。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通过设有承载板,垃圾分类时根据我国政策分为四大项,既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所以该垃圾亭承载板负责整体支撑,在集水箱顶部依次部署有一类桶、二类桶、三类桶和四类桶,四个桶均开始有干物投掷口和湿物投掷口,所以每项分类的垃圾还可以进行干湿分类放置,多个桶内中端均设有隔层筛板,即使进入的干燥垃圾仍然伴有水分也可以滴落至桶内底端,且四桶底端均开始有一类传输孔,一类传输孔搭配集水箱顶端的二类传输口,垃圾滴落的水分可以持续传输进入集水箱内部集水腔进行临时储存,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配合运作,所以提高了垃圾亭分类放置垃圾后的每项垃圾的独立干湿分离能力;
[0018](2)、该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通过设有承载板,当垃圾亭放置垃圾时,垃圾滴落的水分均会进入集水箱内集水腔,所以通过集水腔内定期放置杀菌溶解块,可以有效减少污水细菌病菌滋生,同时通过支撑柱支撑的亭顶罩箱,内部两侧均部署有杀菌灯,可以通过市面通用型号的杀菌灯照射减少细菌滋生,当风机一和风机二得电时,均可以持续电驱动引流扇叶转动,引流扇叶轴的持续转动可以产生引流风力,带动垃圾亭区域的异味风气向上传输,异味空气会通过轻质过滤箱区域过滤后,通过排风管排出,轻质过滤箱主要是通过内部香氛块对异味进行缓解消散过滤,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配合运作,所以提升了垃圾亭内单项或多项垃圾满载后的异味和杀菌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前视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多类桶及集水箱区域前视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亭顶罩箱区域前视剖面图。
[0023]图中:1、承载板;2、集水箱;3、集水腔;4、支撑柱;5、亭顶罩箱;6、排风管;7、语音显示屏;8、一类桶;9、二类桶;10、三类桶;11、四类桶;12、干物投掷口;13、湿物投掷口;14、隔层筛板;15、一类传输孔;16、二类传输孔;17、杀菌溶解块;18、杀菌灯;19、轻质过滤箱;20、风机一;21、风机二;22、引流扇叶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包括承载板1、集水箱2和亭顶罩箱5,位于承载板1顶端设有集水箱2,集水箱2拥有一定的容量可以临时储存垃圾污液,位于承载板1左侧、位于承载板1右侧均焊接有支撑柱4,位于支撑柱4顶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亭顶罩箱5,亭顶罩箱5可以通过两侧支撑柱4获得稳定支撑,位于支撑柱4左侧设置有语音显示屏7且通过螺栓相连接,语音显示屏7可以联网也可以储存垃圾分类的引导视频,持续播放用于控制人员在放置垃圾时的分类意识,也可以起到引导分类操作正确的功能,位于集水箱2顶部外壁靠近左端处设有一类桶8、位于一类桶8右侧设有二类桶9,位于集水箱2顶部外壁靠近右端处设有四类桶11,位于四类桶11左侧设有三类桶10,垃圾分类分为四大项,既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集水箱(2)和亭顶罩箱(5),位于所述承载板(1)顶端设有集水箱(2),位于所述承载板(1)左侧、位于所述承载板(1)右侧均焊接有支撑柱(4),位于所述支撑柱(4)顶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亭顶罩箱(5),位于所述支撑柱(4)左侧设置有语音显示屏(7)且通过螺栓相连接,位于所述集水箱(2)顶部外壁靠近左端处设有一类桶(8)、位于所述一类桶(8)右侧设有二类桶(9),位于所述集水箱(2)顶部外壁靠近右端处设有四类桶(11),位于所述四类桶(11)左侧设有三类桶(10),位于所述一类桶(8)内壁中端、位于所述二类桶(9)内壁中端、位于所述三类桶(10)内壁中端、位于所述四类桶(11)内壁中端均设有隔层筛板(14),位于所述一类桶(8)底端、位于所述二类桶(9)底端、位于所述三类桶(10)底端、位于所述四类桶(11)底端均设有一类传输孔(15),位于所述集水箱(2)顶部内壁均匀开始有二类传输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垃圾亭,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一类桶(8)顶部、位于所述二类桶(9)顶部、位于所述三类桶(10)顶部、位于所述四类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坤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家福公共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