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54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包括支撑板、锻炼单元和保护单元;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保护单元;锻炼单元包含动力组件、滑道、齿轮、齿条和踩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安装有滑道,所述齿轮安装动力组件上,所述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上端安装有踩板,一个踩板的左端与左侧的滑道滑动连接,另一个踩板的右端与右侧的滑道滑动连接,齿轮正转,通过左侧的齿条带动左侧的踩板与左侧的滑道滑动,使左侧的踩板前移,通过右侧的齿条带动右侧的踩板与右侧的滑道滑动,使右侧的踩板后移,然后齿轮反转带动左侧的踩板后移,康复效率高,功能多,保护措施很完善。施很完善。施很完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为—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和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和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中,神经系统障碍影响最大的便是肢体的运动能力,通过肢体训练是治疗神经系统障碍最常见的方法,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康复器械进行肢体锻炼。
[0003]现有的技术设备中,单独针对腿部的康复设备,大多结构比较简单,保护措施不太完善,不能在锻炼的情况下很好的保护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康复效率高,功能多,保护措施很完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包括支撑板、锻炼单元和保护单元;
[0006]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保护单元;
[0007]锻炼单元:包含动力组件、滑道、齿轮、齿条和踩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安装有滑道,所述齿轮安装动力组件上,所述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上端安装有踩板,一个踩板的左端与左侧的滑道滑动连接,另一个踩板的右端与右侧的滑道滑动连接。
[0008]齿轮正转,通过左侧的齿条带动左侧的踩板与左侧的滑道滑动,使左侧的踩板前移,通过右侧的齿条带动右侧的踩板与右侧的滑道滑动,使右侧的踩板后移,然后齿轮反转带动左侧的踩板后移,右侧的踩板前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锻炼单元中的动力组件包含电机机架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机架固定在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连接齿轮的中心位置,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0]电机机架固定电机,电机控制齿轮正反转。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锻炼单元还包含防滑涂层,所述踩板的上端涂有防滑涂层。在踩板上涂抹防滑涂层,使踩板得摩擦力增强。
[0012]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单元包含升降组件、连接块、保护框和护杆,所述连接块有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安装在升降组件上,连接块分别固定在保护框的左右侧,所述保护框开口处的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护杆的右端通过固定轴与保护框右侧凹槽的内部两侧转动连接,护杆的左端开设有卡孔,保护框左侧凹槽的内部两侧也开设有卡孔。
[0013]保护框对病人身体进行一定的限位,对其进行保护,护杆方便对保护框进封闭,将
护杆的卡孔和保护框的卡孔对应,将销钉插入可以使保护框封闭,升降组件通过连接块控制保护框的高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单元的升降组件包含支撑杆、导向杆、限位块、固定板、丝杠和扭帽,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一个固定板通过两个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的左侧,另一个固定板通过两个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的右侧,所述导向杆与左侧固定板的中端滑动连接,导向杆的底端安装有限位块,导向杆的上端连接左侧的连接块,所述丝杠与右侧固定板的中端螺纹连接,丝杠的底端安装有扭帽,丝杠的上端连接右侧的连接块。
[0015]通过扭帽控制丝杠转动,使丝杠与固定板螺纹连接,通过连接块控制保护框的高度,导向杆限制保护框的升降方向,限位块限制保护框升降的高度,支撑杆对固定板进行固定。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块和把手,所述保护框的前侧安装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把手。
[0017]固定块固定把手,病人双手握着把手,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平衡。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有四个且均匀的安装支撑板的底侧。支腿对支撑板进行支撑。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肢体助复器械,具有以下好处:
[0020]1、病人将双脚放在两个踩板,然后通过电机控制齿轮正转,使左侧的踩板前移,使右侧的踩板后移,然后控制齿轮反转带动左侧的踩板后移,右侧的踩板前移,以此往复,不断的对病人双腿进行锻炼,使其快速康复。
[0021]2、在踩板上涂抹防滑涂层,使踩板得摩擦力增强,使病人的双脚不会轻易的从踩板滑落下来。
[0022]3、通过保护框对病人身体进行一定的限位,对其进行保护,但是每个人都身高不一样,可以通过扭帽控制丝杠转动,使丝杠与固定板螺纹连接,通过连接块控制保护框的高度,使其适用不同高度的人群。
[0023]4、在保护框的前侧安装有两个把手,病人双手握着把手,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平衡,更好的进行锻炼。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支腿、2支撑板、3锻炼单元、31滑道、32齿轮、33齿条、34 踩板、35电机机架、36电机、37防滑涂层、4保护单元、41支撑杆、42限位块、43固定板、44导向杆、45连接块、46保护框、47丝杠、48护杆、49 扭帽、5固定块、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实施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包括支撑板2、锻炼单元3 和保护单元4;
[0030]支撑板2:的上端安装有保护单元4;
[0031]锻炼单元3:包含动力组件、滑道31、齿轮32、齿条33和踩板34,支撑板2的上表面两端安装有滑道31,齿轮32安装动力组件上,齿轮3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33啮合连接,齿条33的上端安装有踩板34,一个踩板34的左端与左侧的滑道31滑动连接,另一个踩板34的右端与右侧的滑道 31滑动连接。
[0032]齿轮32正转,通过左侧的齿条33带动左侧的踩板34与左侧的滑道31 滑动,使左侧的踩板34前移,通过右侧的齿条33带动右侧的踩板34与右侧的滑道31滑动,使右侧的踩板34后移,然后齿轮32反转带动左侧的踩板34 后移,右侧的踩板34前移。
[0033]锻炼单元3中的动力组件包含电机机架35和电机36,电机36通过电机机架35固定在支撑板2的底部,电机36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2连接齿轮32 的中心位置,电机36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0034]电机机架35固定电机36,电机36控制齿轮32正反转。
[0035]锻炼单元3还包含防滑涂层37,踩板34的上端涂有防滑涂层37。在踩板34上涂抹防滑涂层37,使踩板34得摩擦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2)、锻炼单元(3)和保护单元(4);支撑板(2):的上端安装有保护单元(4);锻炼单元(3):包含动力组件、滑道(31)、齿轮(32)、齿条(33)和踩板(34),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两端安装有滑道(31),所述齿轮(32)安装动力组件上,所述齿轮(3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33)啮合连接,所述齿条(33)的上端安装有踩板(34),一个踩板(34)的左端与左侧的滑道(31)滑动连接,另一个踩板(34)的右端与右侧的滑道(31)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单元(3)中的动力组件包含电机机架(35)和电机(36),所述电机(36)通过电机机架(35)固定在支撑板(2)的底部,所述电机(36)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2)连接齿轮(32)的中心位置,电机(36)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单元(3)还包含防滑涂层(37),所述踩板(34)的上端涂有防滑涂层(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神经内科临床肢体助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4)包含升降组件、连接块(45)、保护框(46)和护杆(48),所述连接块(45)有两个,所述连接块(45)的底端安装在升降组件上,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丽郭丰伟刘玉艳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