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40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1
一种多功能气具,气瓶和充气筒设于壳体内,气瓶的瓶口伸入充气筒内,充气筒通过连接气阀与外界相连通,顶针和气门芯设于充气筒内,顶针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气瓶的瓶口;推进座设于壳体上,推进座能推动气瓶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戳破,进而使气瓶内的气体进入充气筒内,顶杆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打开气门芯,且气门芯打开状态下,充气筒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向外排出。该多功能气具给需要充气的自行车充气时,由于气门芯是用手控制,因而不用担心过量充气导致车胎爆炸,该多功能气具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此外,还多功能气具还具有照明功能和报警功能,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照明灯,需要救援时,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气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气具。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为了确保车辆能正常使用,车辆轮胎需要及时打气。早期,人们较多的采用打气筒进行打气,打气筒需要人工用力操作,比较费力。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各种能自动充气的充气泵,如专利号为 ZL93223804.1(公告号为CN2168094Y)的中国技术专利《微型充气泵》就披露了这么一种自动充气泵。该自动充气泵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输出端传动相连的飞轮、铰接在飞轮上且相对飞轮偏心设置的活塞杆、气缸,其中活塞杆端部设置在气缸内,气缸顶部设置有可单向进气的进气孔和出气口以及与其相连通的出气孔。虽然,该充气泵能实现自动充气,但结构不够紧凑。
[0003]此外,现有的自动充气泵,虽能实现自动充气,但却不能自动停止充气,即它们均存在当轮胎内气体充满时,气体却不受自动控制而仍然继续输入到轮胎内的问题,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人为地控制自动充气泵,随时查看充气情况,但许多缺少经验的使用者,对轮胎内气体是否充满的情况判断并不清楚,非常容易造成轮胎打爆的后果,严重的,还会危及人们的安全。此外,现有的充气泵功能较为单一,仅仅只能实现充气功能。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充气泵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携带方便、使用安全的多功能气具。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06]气瓶,设于所述壳体内;
[0007]充气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排气口,所述气瓶的瓶口伸入该充气筒内;
[0008]连接气阀,该连接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充气筒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的出气口与壳体外部相连通;
[0009]顶针,设于所述充气筒内,该顶针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所述气瓶的瓶口;
[0010]气门芯,设于所述充气筒内;
[0011]推进座,设于所述壳体上,该推进座的内端与所述气瓶的尾部相抵,推进座的外端外露于壳体,推进座能推动气瓶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戳破,进而使气瓶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筒内;以及
[0012]顶杆,内端与所述气门芯相抵,该顶杆的外端外露于所述壳体,顶杆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能带动气门芯向内同步移动而打开气门芯,且气门芯打开状态下,所述充气筒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向外排出。
[0013]为了便于气门芯复位,在所述充气筒内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在气门芯被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蓄能状态而使气门芯保持有关闭的趋势,在作用于顶杆上的外力消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能带动气门芯和顶杆向外同步复位而关闭气门芯。
[0014]为了提高充气筒的密封性,在所述充气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环架和第二密封环架,所述第一密封环架和第二密封环架分别位于充气筒的内外两端,所述气瓶的瓶口与第一密封环架相抵,所述顶针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环架,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密封环架。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顶针的尾部具有径向凸台,在顶针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径向凸台相抵,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一密封环架相抵。这样,气瓶向内运动而被打开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气瓶保持有向外复位的趋势。
[0016]为了提高连接气阀与充气筒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连接气阀与充气筒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0017]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推进座安装在壳体的后端,所述顶杆安装在壳体的前端,所述连接气阀安装在壳体的侧部。
[0018]为了便于操作者能轻松旋进或旋出推进座,在所述推进座上转动设置有指环。
[0019]为了使该多功能气具具备照明功能,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和给发光组件供电的电池。
[0020]为了使该多功能气具具备报警功能,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蜂鸣器和给蜂鸣器供电的电池。
[0021]为了控制发光组件和蜂鸣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和蜂鸣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用来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和蜂鸣器的开关。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多功能气具进行充气时,按压顶杆就可以打开气门芯,充气筒内的气体通过连接气阀放出,给需要充气的自行车轮胎进行充气,由于气门芯是用手控制,因而不用担心过量充气导致车胎爆炸,使用较为安全,而且该多功能气具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此外,还多功能气具还可以具有照明功能和报警功能,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照明灯,需要救援时,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气门芯关闭状态);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气门芯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1、气瓶2、充气筒3、连接气阀4、顶针5、气门芯6、推进座7、顶杆8、第一复位弹簧9、第二复位弹簧10、第一密封环架11、第二密封环架12、密封圈13、指环14、发光组件15、蜂鸣器16、电池 17和开关18等主要组件。
[0029]其中,气瓶2和充气筒3均沿着轴向安装在壳体1内部,气瓶2内充满气体,如二氧化碳。充气筒3安装在壳体1内部并具有排气口,气瓶2的瓶口伸入充气筒3内。充气筒3的排气
口安装与有连接气阀4,连接气阀4的进气口与充气筒3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4的出气口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连接气阀4与充气筒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3,以防止漏气。
[0030]推进座7螺纹连接在壳体1上,推进座7的内端与气瓶2的尾部相抵,推进座7的外端外露于壳体1,为便于旋转推进座7,推进座7的外端安装有指环14。顶针5、气门芯6和第一复位弹簧9均沿轴向设于充气筒3内。顶针5固定在充气筒3内部,顶针 5的针头朝向气瓶2的瓶口。气门芯6位于顶针5的外侧,第一复位弹簧9安装在气门芯6上。
[0031]第一密封环架11安装在充气筒3的内部1并位于充气筒3的内端,气瓶2的瓶口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顶针5穿过第一密封环架11。顶针5的尾部具有径向凸台51,第二复位弹簧10套设在顶针5上,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一端与径向凸台51相抵,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二端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当气瓶2在推进座7的驱动下朝顶针 5移动时,第一密封环架11随气瓶2同步移动,从而使第二复位弹簧10被压缩,使气瓶2保持有向外复位的趋势。
[0032]第二密封环架12安装在充气筒3的内部并位于充气筒3的外端。顶杆8向内穿过第二密封环架12,顶杆8的里端与气门芯6相抵,顶杆8的外端向外伸出于充气筒3 并外露于壳体1。
[0033]以图3中箭头A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气瓶(2),设于所述壳体(1)内;充气筒(3),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具有排气口,所述气瓶(2)的瓶口伸入该充气筒(3)内;连接气阀(4),该连接气阀(4)的进气口与所述充气筒(3)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4)的出气口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顶针(5),设于所述充气筒(3)内,该顶针(5)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所述气瓶(2)的瓶口;气门芯(6),设于所述充气筒(3)内;推进座(7),设于所述壳体(1)上,该推进座(7)的内端与所述气瓶(2)的尾部相抵,推进座(7)的外端外露于壳体(1),推进座(7)能推动气瓶(2)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5)戳破,进而使气瓶(2)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筒(3)内;以及顶杆(8),内端与所述气门芯(6)相抵,该顶杆(8)的外端外露于所述壳体(1),顶杆(8)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能带动气门芯(6)向内同步移动而打开气门芯(6),且气门芯(6)打开状态下,所述充气筒(3)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4)向外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筒(3)内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9),在气门芯(6)被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处于蓄能状态而使气门芯(6)保持有关闭的趋势,在作用于顶杆(8)上的外力消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能带动气门芯(6)和顶杆(8)向外同步复位而关闭气门芯(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筒(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环架(11)和第二密封环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伟贺国忠王军杰叶萌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伯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