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96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包括床体,床体上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中设置压疮预防机构,压疮预防机构包括设置于放置槽中的底板,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根丝杆,丝杆的一端可转动伸出支撑板后连接第一伞齿,两个第一伞齿之间可转动设置转轴,转轴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二伞齿,底板侧旁还设置电机,电机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三伞齿,支撑板上设置挡板;两根丝杆上分别设置移动块,相对的移动块之间设置沿床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移动杆,移动杆上设置第一气囊,两块支撑板上设置将第一气囊覆盖的蒙皮。通过上述结构,有效的预防了病人尾骶部压疮的发生,保证了长期卧床病人的健康。康。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

技术介绍

[0002]长期卧床病人的尾骶部因同一部位长期受到压迫而极易发生压疮。现有避免方式是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定期翻身以及尾骶部的按摩,但是该种方式极大的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极易出现人为疏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包括床体,床体在病人尾骶部卧躺的位置上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中设置压疮预防机构,所述压疮预防机构包括设置于放置槽中的底板,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沿与床体平齐的支撑板,支撑板沿床体宽度方向延伸,两块支撑板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根丝杆,两根丝杆分列支撑板两端,丝杆的一端可转动伸出支撑板后同轴连接第一伞齿,两个第一伞齿之间可转动设置转轴,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二伞齿,底板侧旁还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三伞齿,支撑板上设置将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以及转轴遮挡其下的挡板;两根丝杆上分别设置移动块,相对的移动块之间设置沿床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移动杆,移动杆上设置第一气囊,两块支撑板上设置将第一气囊覆盖的蒙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丝杆上设置有三块移动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抵接于床体上的第二气囊,所述底板上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底板震动的震动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三气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由若干独立的气囊包构成,相邻第一气囊上的气囊包间错排列。
[0010]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将长期卧床的病人臀部置于压疮预防机构所在位置的病床上,此时处于鼓胀状态的第一气囊的对病人的臀部起到较好的缓冲支撑作用,而其余未受到第一气囊支撑的臀部则处于悬空不受压状态。而为了避免病人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可通过电机来回的正反转动以驱动两根丝杆同步转动,在丝杆转动过程中驱动丝杆上的移动块在丝杆上来回移动,随着移动块的来回移动,移动块带动与之连接的移动杆在病人臀部下方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移动杆驱动第一气囊在病人臀下进行往复移动,进而有规律的改变病人臀部的受压迫部位,减少同一部位受压的时间,有效的减少了压疮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3]图3是压疮预防机构去除蒙皮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15]图5是图3的仰视图。
[0016]附图标记:100.床体101.放置槽200.压疮预防机构201.底板202.支撑板203.丝杆204.第一伞齿205.转轴206.第二伞齿207.电机208.第三伞齿209.挡板210.移动块211.移动杆212.第一气囊212a.气囊包213.蒙皮214.第二气囊215.震动器216.第三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5所示的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包括床体100,在床体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101,需要说明的是,该放置槽位于病人卧床期间的尾骶部所在部位,而在放置槽中则设置有能够预防病人尾骶部发生压疮的压疮预防机构200。具体的,压疮预防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放置槽中的底板201,底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两块沿床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02,支撑板的上沿与床体的上沿平齐。在两块支撑板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根与支撑板可转动连接的丝杆203,两根丝杆的一端穿出支撑板后在端部同轴连接有一个第一伞齿204,而在两个第一伞齿之间则设置有一根与支撑板可转动连接的转轴205,该转轴的两端同轴的设置有与第一伞齿啮合连接的第二伞齿206。此外,为了驱动丝杆转动,在底板侧旁还设置有一台电机207,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的设置有一个与其中一个第一伞齿啮合连接的第三伞齿208。而为了对病人实施保护,防止转动的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以及转轴刮伤病人、破坏床垫。在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块将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以及转轴遮盖其下的挡板209。于此同时,在两根丝杆上还分别的设置有至少一块移动块210,两根丝杆彼此相对的移动块之间对应的设置有一根两端分别与移动块相连接的移动杆211,该移动杆上设置有充气鼓胀的第一气囊212。而为了保持第一气囊顺畅的来回移动,在两块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张将第一气囊覆盖其下的蒙皮213。
[0019]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每根丝杆上移动块的最优数量为三块。
[0020]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抵接于床体上的第二气囊214,于此同时,在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底板发生震动的震动器215。通过震动器能够使位于压疮预防机构上的臀部受到震动按摩,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0021]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臀部因为下凸与底板直接接触而受到较大压迫,在底板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三气囊216。
[0022]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使受到第一气囊支撑的部分能够交替受压。第一气囊由若干独立的气囊包212a构成,相邻第一气囊上的气囊包之间间错排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尾骶部压疮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体在病人尾骶部卧躺的位置上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中设置压疮预防机构,所述压疮预防机构包括设置于放置槽中的底板,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沿与床体平齐的支撑板,支撑板沿床体宽度方向延伸,两块支撑板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根丝杆,两根丝杆分列支撑板两端,丝杆的一端可转动伸出支撑板后同轴连接第一伞齿,两个第一伞齿之间可转动设置转轴,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二伞齿,底板侧旁还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与第一伞齿啮接的第三伞齿,支撑板上设置将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以及转轴遮挡其下的挡板;两根丝杆上分别设置移动块,相对的移动块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亚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