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92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包括水洗树脂版传送装置,对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加湿的加湿装置,上膜放送装置,覆合感光层与上膜的压力覆合装置,及覆合的版材进行干燥的对干燥装置;加湿装置上设有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喷水的雾化加湿口。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造价低,有利于保证上膜与感光层覆合均一及完成上膜的转移,保证了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质量。树脂版的质量。树脂版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印刷领域,涉及水洗感光树脂版的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洗感光树脂版主要用于轮转凸版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票据、安全印刷如钞票和防伪发票、烫金、热模以及上光等,包含聚酯底基和金属底基两种,广泛用于商标、软管、管材、印章、金属片等领域的印刷,当前精度可达150

200 line/inch高网线。
[0003]水洗感光树脂版不同于溶剂型柔版,是一个全新的体系,现有的溶剂版材生产不适用水性体系,水洗感光树脂版的所有层结构配方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均需要重新设计。水洗感光树脂版易溶于水,感光层避免潮湿或对上膜的腐蚀需完全干燥,造成上膜和感光层很难覆合,防粘膜或烧蚀黑膜也很难转移到感光层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造价低,有利于保证上膜与感光层覆合均一及完成上膜的转移,保证了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质量。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包括水洗树脂版传送装置,对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加湿的加湿装置,上膜放送装置,覆合感光层与上膜的压力覆合装置,及覆合的版材进行干燥的对干燥装置;加湿装置上设有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喷水的雾化加湿口。
[0006]传送装置上方设有加湿装置,雾化加湿口朝向传送装置上输送的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沿传送方向,加湿装置的后方依次设有压力覆合装置、干燥装置。
[0007]加湿装置为雾化加湿器,雾化加湿器的喷口为雾化加湿口;或者加湿装置包括雾化加湿器与过渡箱,雾化加湿口设在过渡箱的下箱板上,过渡箱上还设有与雾化加湿器的喷口连接的水汽鼓风口,过渡箱的下箱板的外周设有水滴聚集流出槽,过渡箱的侧部设有与水滴聚集流出槽连通的水滴流出通道,水滴流出通道下方设有水滴收集槽。
[0008]水滴收集槽的侧部开设有水滴排出口。
[0009]沿传送方向,加湿装置长度为≥2m;雾化加湿口距离传送装置上输送的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的垂直距离为8

11mm。
[0010]上膜放送装置位于压力覆合装置的上方,上膜放送装置包括上膜放置辊和保护薄膜回收辊。
[0011]上膜放送装置还包括可调节速度和压力的输送过渡辊,可调节速度和压力的输送过渡辊位于上膜放置辊与压力覆合装置中间。
[0012]压力覆合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覆合辊和可调节压力的第二覆合辊;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辊和传送带,第二覆合辊位于传送带上方,第一覆合辊位于传送带下方。
[0013]燥装置设有相对的干燥进口和干燥出口,通过干燥进口和干燥出口,传送装置带动传送的水洗树脂版通过干燥装置内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解决了感光层和上膜之间的贴合问题,使用水雾对感光层加湿,加湿颗粒小,更由于加湿均匀,有利于保证版材的均一性及完成上膜的转移,再通过上膜放送装置放送去掉保护薄膜的上膜压力覆合装置覆合感光层与上膜,干燥装置对覆合的版材进行干燥,提高了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质量。该装置实用性强,易于操作,后期保养方便。
[0015]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覆合的版材揭去保护片基,上膜完整转移到感光层上,使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FPT

F1摩擦系数/剥离试验仪测试剥离力,保护片基与上膜的力小于上膜与感光层之间的力,且差值达到20g/cm以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过渡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水洗感光树脂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输送过渡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上膜放置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保护薄膜回收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传送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第二覆合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下述本技术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述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包括水洗树脂版传送装置1,对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加湿的加湿装置2,上膜放送装置3,覆合感光层与上膜的压力覆合装置4,及覆合的版材进行干燥的对干燥装置5;加湿装置2上设有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喷水的雾化加湿口21。
[0026]水洗感光树脂版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上膜61、感光层62和下膜(支持体)63。感光层先经过涂布或挤出方式到下膜上,完全干燥覆合后再与上膜覆合,完成版材的生产。
[0027]本申请中传送装置1先将感光层传送到加湿装置2处,加湿装置2通过雾化加湿口21对感光层表面加湿后,继续传送到压力覆合装置4处,上膜放送装置3送出的上膜和加湿后的感光层经压力覆合装置4覆合,然后经传送装置1继续传送到干燥装置5,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即完成本申请的覆膜过程。传送装置1还可以继续将覆膜完成的版材传送到后期裁切部分,完成产品生产。
[0028]传送装置1负责将感光层、水洗感光树脂版或其它材料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是加湿装置、干燥装置、裁切装置等所要求的位置。
[0029]传送装置1上方设有加湿装置2,雾化加湿口21朝向传送装置1上输送的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沿传送方向,加湿装置2的后方依次设有压力覆合装置4、干燥装置5。
[0030]下边对各结构可以使用的一些结构进行描述:
[0031](一)加湿装置2有两种结构:如下
[0032](1)加湿装置2为雾化加湿器,雾化加湿器的喷口朝向传送装置上的感光层,此时的雾化加湿器的喷口即为雾化加湿口21。
[0033]雾化加湿器长度为≥2m;雾化加湿口21距离传送装置1上输送的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的垂直距离为8

11mm。
[0034](2)加湿装置2为雾化加湿器及与雾化加湿器连接的过渡箱0。
[0035]如图2过渡箱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示,雾化加湿口21设在过渡箱20的下箱板上,过渡箱2a上还设有水汽鼓风口24,水汽鼓风口24连接雾化加湿器的喷口。雾化加湿口21四周的过渡箱2a的下箱板上设有水滴聚集流出槽26,过渡箱20的侧部设有与水滴聚集流出槽26连通的水滴流出通道25,水滴流出通道25下方设有水滴收集槽22。水滴收集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洗树脂版传送装置(1),对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加湿的加湿装置(2),上膜放送装置(3),覆合感光层与上膜的压力覆合装置(4),及覆合的版材进行干燥的对干燥装置(5);加湿装置(2)上设有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喷水的雾化加湿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1)上方设有加湿装置(2),雾化加湿口(21)朝向传送装置(1)上输送的水洗树脂版的感光层;沿传送方向,加湿装置(2)的后方依次设有压力覆合装置(4)、干燥装置(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湿装置(2)为雾化加湿器,雾化加湿器的喷口为雾化加湿口(21);或者加湿装置(2)包括雾化加湿器与过渡箱(20),雾化加湿口(21)设在过渡箱(20)的下箱板上,过渡箱(20)上还设有与雾化加湿器的喷口连接的水汽鼓风口(24),过渡箱(20)的下箱板的外周设有水滴聚集流出槽(26),过渡箱(20)的侧部设有与水滴聚集流出槽(26)连通的水滴流出通道(25),水滴流出通道(25)下方设有水滴收集槽(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水洗感光树脂版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滴收集槽(22)的侧部开设有水滴排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然陈瑞芳张洪杨宾许靖王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