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83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包括床垫、腿垫,腿垫设于床垫的一侧,床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从远离至靠近腿垫朝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床垫的上面,腿垫的上面设有第四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内均设有板垫,板垫包括板体、垫体、弹簧,垫体的材质采用记忆海绵,患者以仰卧姿势躺在卧床装置上时,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均施压在板垫上,板垫通过弹簧的弹力支撑起患者,记忆海绵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形、体重和体温做出反应,使患者产生无重力感与无压力感,利于血液循环效率,防止仰卧位的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性损伤。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营养缺乏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坏死。压力性损伤容易发生在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头粗隆突出处。 在仰卧位位时,在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等处容易造成压力性损伤。
[0003]卧床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局部容易出现伤口,伤口可能会迁延不愈,继发感染,引起局部脓肿,甚至引起全身感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在压力性损伤处会感到疼痛,对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延长患者治疗康复时间,增加治疗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医疗费用。
[0004]因此,如何防止卧床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能够防止仰卧位的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包括床垫、腿垫,腿垫设于床垫的一侧,床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从远离至靠近腿垫朝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床垫的上面,腿垫的上面设有第四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内均设有板垫,板垫包括板体、垫体、弹簧,垫体的材质采用记忆海绵,垫体连接在板体的上面,弹簧固定在板体的下面,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当板垫向下移动时,弹簧被压缩,当板垫向上移动时,弹簧复位。
[0008]采用本技术的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患者以仰卧姿势躺在卧床装置上时,脑后位于第一凹槽处,肩胛骨位于第二凹槽处,骶骨位于第三凹槽处,足跟位于第四凹槽处,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均施压在板垫上,板垫通过弹簧的弹力支撑起患者,弹簧对患者具有缓冲作用,记忆海绵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形、体重和体温做出反应,使垫体与患者完全贴合,使患者产生无重力感与无压力感,没有突出受力点,利于血液循环效率,避免患者身体麻木、疲劳、酸痛,记忆海绵自动塑型的能力,使睡觉时的姿势更自然,提高睡眠质量,有益于患者的康复,防止仰卧位患者的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0009]优选的,腿垫与床垫的中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电机驱动伸缩,伸缩杆带动腿垫靠近和远离床垫移动,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腿垫与床垫之间的距离,使患者躺在卧床装置上更舒适。
[0010]优选的,卧床装置还包括脚垫,脚垫设于腿垫远离床垫的一侧,脚垫靠近床垫的面设有第五凹槽,板垫设于第五凹槽内,在仰卧位时,脚趾位于第五凹槽处,脚垫对脚掌起到
支撑作用,第五凹槽内的板垫防止仰卧位患者的脚趾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0011]优选的,脚垫与腿垫翻转连接,脚垫通过电机驱动翻转,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脚垫与腿垫之间的夹角角度,使患者躺在卧床装置上更舒适。
[0012]优选的,卧床装置还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面设有置物槽,腿垫、床垫均置于置物槽内,腿垫的下面设有滚轮,滚轮在置物槽的内底面上滚动,滚轮能够减小腿垫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腿垫移动更快,防止腿垫的底面被磨损。
[0013]优选的,床垫的上面还设有两个第六凹槽,两个第六凹槽水平对称设置,第六凹槽位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的中间,板垫设于第六凹槽内,在仰卧位时,手肘关节位于第六凹槽处,第六凹槽内的板垫防止仰卧位患者的手肘关节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中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3为实施例中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的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1、底座;10、置物槽;2、床垫;21、伸缩杆;3、腿垫;32、滚轮;4、脚垫;5、板垫;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第三凹槽;54、第四凹槽;55、第五凹槽;56、第六凹槽;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的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包括床垫2、腿垫3,腿垫3设于床垫2的一侧,床垫2设有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第三凹槽53,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第三凹槽53从远离至靠近腿垫3朝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床垫2的上面,腿垫3的上面设有第四凹槽54,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第三凹槽53、第四凹槽54内均设有板垫5,板垫5包括板体、垫体、弹簧7,垫体的材质采用记忆海绵,垫体连接在板体的上面,弹簧7固定在板体的下面,弹簧7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当板垫5向下移动时,弹簧7被压缩,当板垫5向上移动时,弹簧7复位,患者以仰卧姿势躺在卧床装置上时,脑后位于第一凹槽51处,肩胛骨位于第二凹槽52处,骶骨位于第三凹槽53处,足跟位于第四凹槽54处,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均施压在板垫5上,板垫5通过弹簧7的弹力支撑起患者,弹簧7对患者具有缓冲作用,记忆海绵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形、体重和体温做出反应,使垫体与患者完全贴合,使患者产生无重力感与无压力感,没有突出受力点,利于血液循环效率,避免患者身体麻木、疲劳、酸痛,记忆海绵自动塑型的能力,使睡觉时的姿势更自然,提高睡眠质量,有益于患者的康复,防止仰卧位患者的脑后、肩胛骨、骶骨、足跟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0020]腿垫3与床垫2的中间设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通过电机驱动伸缩,伸缩杆21带动腿垫3靠近和远离床垫2移动,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腿垫3与床垫2之间的距离,使患者躺在卧床装置上更舒适。
[0021]卧床装置还包括脚垫4,脚垫4设于腿垫3远离床垫2的一侧,脚垫4靠近床垫2的面设有第五凹槽55,板垫5设于第五凹槽55内,在仰卧位时,脚趾位于第五凹槽55处,脚垫4对脚掌起到支撑作用,第五凹槽55内的板垫5防止仰卧位患者的脚趾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0022]脚垫4与腿垫3翻转连接,脚垫4通过电机驱动翻转,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脚垫4与腿垫3之间的夹角角度,使患者躺在卧床装置上更舒适。
[0023]卧床装置还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面设有置物槽10,腿垫3、床垫2均置于置物槽10内,腿垫3的下面设有滚轮32,滚轮32在置物槽10的内底面上滚动,滚轮32能够减小腿垫3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腿垫3移动更快,防止腿垫3的底面被磨损。
[0024]床垫2的上面还设有两个第六凹槽56,两个第六凹槽56水平对称设置,第六凹槽56位于第二凹槽52与第三凹槽53的中间,板垫5设于第六凹槽56内,在仰卧位时,手肘关节位于第六凹槽56处,第六凹槽56内的板垫5防止仰卧位患者的手肘关节处造成压力性损伤。
[0025]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腿垫,所述腿垫设于床垫的一侧,所述床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从远离至靠近腿垫朝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床垫的上面,所述腿垫的上面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均设有板垫,在仰卧位时,脑后位于第一凹槽处,肩胛骨位于第二凹槽处,骶骨位于第三凹槽处,足跟位于第四凹槽处,所述板垫包括板体、垫体、弹簧,垫体的材质采用记忆海绵,垫体连接在板体的上面,所述弹簧固定在板体的下面,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当板垫向下移动时,弹簧被压缩,当板垫向上移动时,弹簧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姿势防压力性损伤的卧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垫与床垫的中间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电机驱动伸缩,伸缩杆带动腿垫靠近和远离床垫移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湘英宁丽朱明丽林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