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7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包括一提供步骤、一设置步骤以及一处理与控制步骤。其中,提供步骤:提供微处理器及可挠性的多个微传感器;设置步骤:将微处理器设置于液冷装置(包含蒸发器、冷凝器、冷水管、热水管、泵送马达和散热风扇马达),并将各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冷水管和热水管内而与冷却用的液体直接接触;处理与控制步骤:微处理器接收各微传感器在冷水管和热水管内所感测到的实际数据并加以计算,再以计算后的结果控制泵送马达和散热风扇马达调变其运转性能。由此,可达成在感测上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短反应时间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与液冷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关于液冷装置,主要借由用于冷却的液体(例如水或冷却液等)对电子发热元件进行液冷式散热。
[0003]液冷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冷水管、热水管、泵送器以及散热风扇等,蒸发器、冷凝器、冷水管、热水管和泵送器彼此连接,蒸发器贴接于电子发热元件,散热风扇设置于冷凝器,使上述液体能借由泵送器的推力而在蒸发器、冷凝器、冷水管与热水管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带走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并使这些带有热的前述液体在冷凝器受到冷却降温,如此达到对电子发热元件进行液冷式散热的效果。
[0004]由于电子发热元件并非固定维持在相同温度,实际上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是会因为运作情况或其它原因而有高低变化。现有液冷装置为了在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出现变化时,能相应控制其泵送器的推力和散热风扇的转速,因此都会在液冷装置的适当处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利用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泵送器的推力和散热风扇的转速。
[0005]然而现有液冷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由于都只是设置于液冷装置的所述适当处之外,导致所感测到的温度并非实际温度,影响感测的精确度,且还会影响到感测的灵敏度和反应时间,无法适用于某些需要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短反应时间的电子产品上。
[0006]再者,现有液冷装置的温度控制(简称:温控),都是将温度传感器连接于中央处理器(CPU),以利用中央处理器来额外处理并控制泵送器的推力和散热风扇的转速。如此虽也能进行上述的温控,然而现有液冷装置无论拆装或运作都会牵动到中央处理器,显见麻烦且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借由在感测上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短反应时间,以能精确进行温度控制。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用于以液体进行冷却且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提供一微处理器及可挠性的多个微传感器;设置:将该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含一蒸发器、一冷凝器、一冷水管、一热水管、一泵送马达和一散热风扇马达,并将各该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内而直接接触所述液体;以及处理与控制:该微处理器接收各该微传感器在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内所感测到的实际数据并加以计算,再以计算后的结果控制所述泵送马达和所述散热风扇马达调变其运转性能。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在感测上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短反应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A为本专利技术温控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1]图1B为本专利技术温控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温控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温控方法所设置的微传感器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依据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温控方法中将微传感器设置于冷水管或热水管的内壁的剖视示意图。
[0016]其中,附图标记:
[0017]S101,S103,S105:方法步骤
[0018]1:微处理器
[0019]2:微传感器
[0020]2a:微温度感测单元
[0021]2b:微电压感测单元
[0022]2c:微湿度感测单元
[0023]21:可挠性片
[0024]211:感测头
[0025]3:微加热单元
[0026]51:蒸发器
[0027]52:冷凝器
[0028]53:冷水管
[0029]531:内壁
[0030]54:热水管
[0031]541:内壁
[0032]55:泵送马达
[0033]56:散热风扇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和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5]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主要在对各式计算机(例如高效能计算机或高效能服务器等)内的电子发热元件以液体进行冷却。所述液冷装置包含一蒸发器51、一冷凝器52、一冷水管53、一热水管54、一泵送器(图中未示)和一散热风扇(图中未示),其中的泵送器具有一泵送马达55,其中的散热风扇具有一散热风扇马达56。
[0036]本专利技术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以下简称:温控方法)包括:一提供步骤S101、一设置步骤S103以及一处理与控制步骤S105,分述如下。
[0037]提供步骤S101:提供一温控结构,温控结构包含一微处理器1和可挠性的多个微传感器2。微传感器2具体而言系如图3所示包含有一可挠性片21和设置于可挠性片21上的多个微感测单元(在图3中未标示元件符号);可挠性片21为可任意弯曲、弯折的可挠性薄片,
因此适用于各式非平整面或各式非平面。
[0038]设置步骤S103:将微处理器1设置于所述液冷装置,举例而言:前述温控结构还包含一电路板(图中未示),微处理器1设置于电路板上,因此在设置步骤S103可将电路板连同其上的微处理器1一起设置于冷凝器52内,且须与冷凝器52内的所述液体彼此隔开。并将尺寸相当小且薄的多个微传感器2设置于冷水管53和热水管54内(如图1A所示),较佳则是还进一步设置于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内(如图1B所示)。需说明的是,微传感器2的宽度不到正常成年亚洲男子的两指宽;如图2所示,各微传感器2以及前述泵送马达55和散热风扇马达56皆连接于微处理器1。
[0039]虽然蒸发器51、冷凝器52、冷水管53和热水管54内的内壁皆为非平整面或非平面,但因为微传感器2的可挠性片21具有可任意弯曲、任意弯折的可挠效果,因此能对应属于所述非平整面或非平面的内壁稳固贴附。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冷水管53的内壁531和热水管54的内壁541虽然皆呈弧状弯曲而非平整面或非平面,但微传感器2借由其可挠性片21而仍能顺应内壁531、541的弧状弯曲稳固贴附,使能直接接触带有热的前述液体,因此在感测上确能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短反应时间的效果;此外,微传感器2还能进一步设置于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内,使微传感器2亦借由其可挠性片21而仍能顺应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内属于非平整面或非平面的内壁稳固贴附,因此微传感器2也能在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内直接接触带有热的前述液体或直接接触带有热的内部结构(指蒸发器51、冷凝器52的内部结构,图中未示)。
[0040]处理与控制步骤S105:微处理器1接收各微传感器2在冷水管53和热水管54内所感测到的实际数据,并于接收后加以计算(如图1A所示);或是,微处理器1接收各微传感器2在蒸发器51、冷凝器52、冷水管53和热水管54内所感测到的实际数据,并于接收后加以计算(如图1B所示)。微处理器1接着则以其计算后的结果控制泵送马达55和散热风扇马达56调变(调整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以液体进行冷却且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提供一微处理器及可挠性的多个微传感器;设置:将该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含一蒸发器、一冷凝器、一冷水管、一热水管、一泵送马达和一散热风扇马达,并将各该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内而直接接触所述液体;以及处理与控制:该微处理器接收各该微传感器在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内所感测到的实际数据并加以计算,再以计算后的结果控制所述泵送马达和所述散热风扇马达调变其运转性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该微传感器进一步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内,该微处理器则能接收各该微传感器在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冷水管和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智尤思婷陈企甫
申请(专利权)人:营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