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48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包括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反应容器、打磨输送台、打磨砂带、打磨支架、砂带支撑板、打磨驱动轮和打磨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木板打磨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借助传统的水泵、搅拌设备或是粉尘控制设备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集自动搅拌、溶液输送、粉尘控制于一身的显著的一体化技术效果,使得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仅采用简单的结构就实现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丰富的技术功能,在使用时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在使用时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在使用时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木板打磨加工
,具体是指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这些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是装修中优中之选,此类板材造价高,木板一般按照板材实质名称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
[0003]现有的木板在加工后需要进行表面打磨,一般的工厂在木板打磨时均采用工人用砂纸手工打磨的方式或是利用现有的手持式打磨机进行打磨操作,但现有的木板打磨方式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操作人员即使佩戴口罩也难以避免粉尘的吸入,损害身体健康,故需要提出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木板打磨时难以实现粉尘抑制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包括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反应容器、打磨输送台、打磨砂带、打磨支架、砂带支撑板、打磨驱动轮和打磨电机,打磨支架分两组固接于打磨输送台的两侧,反应容器阵列固接于打磨输送台的外壁上,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设于反应容器上,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传动连接设于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上,砂带支撑板固接于打磨支架上,打磨电机的机身设于砂带支撑板上,打磨驱动轮转动设于砂带支撑板上,打磨驱动轮连接于打磨电机的输出端上,打磨砂带设于打磨驱动轮上。
[0006]作为优选地,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包括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输出连接柱、输出连板、一级套接柱、三角连接板、二级套接柱、从动连板、挤压一级套杆、挤压二级套杆、扇形滑动板一、适应挤压槽一、伸缩加压囊一、适应运作槽一、适应套柱一、中心套柱、溶液储存囊、单向阀、内置连接管、扇形滑动板二、适应挤压槽二、伸缩加压囊二、适应运作槽二、适应套柱二和溶液处理驱动电机,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固接于反应容器的内壁上,溶液处理驱动电机的机身设于反应容器的外壁上,输出连接柱转动设于反应容器的内壁上,输出连接柱和溶液处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连板的一端固接于输出连接柱上,一级套接柱固接于输出连板的另一端,三角连接板固接于一级套接柱上,二级套接柱固接于三角连接板上,从动连板以其一端固接于二级套接柱上,中心套柱固接于反应容器中,扇形滑动板一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中心套柱上,扇形滑动板一的另一端嵌合滑动设于反应容器的内壁上,适应挤压槽一设于扇形滑动板一上,适应运作槽一设于扇形滑动板一上,适应套柱一固接于适应运作槽一内,溶液储存囊固接于反应容器中,伸缩加压囊一连通设于溶液储存囊上,适应挤压槽一与伸缩加压囊一挤压接触,内置连接管设于反应容器内,内置连接管的一
端露出于反应容器的表面,内置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溶液储存囊上,单向阀设于内置连接管上,扇形滑动板二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中心套柱上,扇形滑动板二的另一端嵌合滑动设于反应容器的内壁上,适应挤压槽二设于扇形滑动板二上,适应运作槽二设于扇形滑动板二上,适应套柱二固接于适应运作槽二内,伸缩加压囊二连通设于溶液储存囊上,适应挤压槽二与伸缩加压囊二挤压接触,挤压一级套杆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一级套接柱上,挤压一级套杆的另一端套接转动设于适应套柱一上,挤压二级套杆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二级套接柱上,挤压二级套杆的另一端套接转动设于适应套柱二上。
[0007]进一步地,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包括主汇聚管、弯曲分流管一、波纹适应管一、弯曲接头一、分支管路一、导流槽一、小孔一、漂浮扩散板一、弯曲分流管二、波纹适应管二、弯曲接头二、分支管路二、导流槽二、小孔二和漂浮扩散板二,主汇聚管贯穿固接于反应容器的侧壁上,主汇聚管连通于溶液储存囊上,弯曲分流管一连通设于主汇聚管上,波纹适应管一连通设于弯曲分流管一上,弯曲接头一连通设于波纹适应管一上,漂浮扩散板一固接于扇形滑动板一上,导流槽一贯穿设于漂浮扩散板一上,小孔一贯穿设于漂浮扩散板一上,导流槽一和小孔一相连通,分支管路一的一端连通设于弯曲接头一上,分支管路一的另一端设于漂浮扩散板一上且与导流槽一连通,弯曲分流管二连通设于主汇聚管上,波纹适应管二连通设于弯曲分流管二上,弯曲接头二连通设于波纹适应管二上,漂浮扩散板二固接于扇形滑动板二上,导流槽二贯穿设于漂浮扩散板二上,小孔二贯穿设于漂浮扩散板二上,导流槽二和小孔二相连通,分支管路二的一端连通设于弯曲接头二上,分支管路二的另一端设于漂浮扩散板二上且与导流槽二连通。
[0008]其中,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分若干组设置。
[0009]优选地,扇形滑动板一和扇形滑动板二运动时与主汇聚管不接触,不会破坏主汇聚管。
[0010]为了确保溶液无法从内置连接管回流至反应容器中,单向阀安装于内置连接管的端部。
[0011]进一步地,反应容器内壁的槽呈8字形。
[0012]进一步地,溶液储存囊呈弧形。
[0013]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木板打磨时难以实现粉尘抑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技术方案包含的优势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与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互相配合,攻克了既要对木板进行表面打磨,又不能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木板打磨(打磨产生的大量粉尘对人体不利)的棘手技术难题,在实施时仅需控制溶液处理驱动电机启动,于是输出连接柱转动,带动输出连板转动,而输出连板、一级套接柱、三角连接板、二级套接柱和从动连板依次固接,故输出连接柱转动时,带动一级套接柱和二级套接柱循环摆动,使得套接在一级套接柱和二级套接柱上的挤压一级套杆和挤压二级套杆分别进行摆动,而挤压一级套杆和挤压二级套杆的端部分别套接于适应套柱一和适应套柱二上,于是分别带动扇形滑动板一和扇形滑动板二在反应容器内壁上进行嵌合滑动,且扇形滑动板一和扇形滑动板二在镜像滑动时通过适应挤压槽一和适应挤压槽二往复挤压伸缩加压囊一和伸缩加压囊二,此时溶液储存囊内的压力增大,使得溶液储存囊内的含泡溶液沿着主汇聚管压入两侧的弯曲分流管
一、弯曲分流管二内;(2)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内各组件的设置既可同时带动挤压一级套杆、挤压二级套杆进行摆动,又可通过输出连板、三角连接板、从动连板实现沿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倒入的表面活性剂和水的混合搅动,即只需沿着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向反应容器中倒入表面活性剂和水即可,于是通过输出连板、三角连接板、从动连板自动进行搅拌并产生大量泡泡,免去了手动搅拌的繁琐,富含泡泡的溶液在搅动的过程中不断被运动的输出连板、三角连接板、从动连板赶入到内置连接管内,内置连接管在反应容器中与溶液储存囊相连通,而单向阀使得扇形滑动板一、扇形滑动板二往复挤压溶液储存囊时不会导致溶液回流至反应容器中,也确保了溶液储存囊内的溶液能沿着主汇聚管留至两侧的弯曲分流管一、弯曲分流管二内,再分别经过波纹适应管一、波纹适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1)、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2)、反应容器(3)、打磨输送台(4)、打磨砂带(5)、打磨支架(6)、砂带支撑板(7)、打磨驱动轮(8)和打磨电机(9),所述打磨支架(6)分两组固接于打磨输送台(4)的两侧,所述反应容器(3)阵列固接于打磨输送台(4)的外壁上,所述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2)设于反应容器(3)上,所述漂浮扩散介入处理机构(1)传动连接设于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2)上,所述砂带支撑板(7)固接于打磨支架(6)上,所述打磨电机(9)的机身设于砂带支撑板(7)上,所述打磨驱动轮(8)转动设于砂带支撑板(7)上,所述打磨驱动轮(8)连接于打磨电机(9)的输出端上,所述打磨砂带(5)设于打磨驱动轮(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干预介入处理式木板无尘打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处理输送集成组件(2)包括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10)、输出连接柱(11)、输出连板(12)、一级套接柱(13)、三角连接板(14)、二级套接柱(15)、从动连板(16)、挤压一级套杆(17)、挤压二级套杆(18)、扇形滑动板一(19)、适应挤压槽一(20)、伸缩加压囊一(21)、适应运作槽一(22)、适应套柱一(23)、中心套柱(24)、溶液储存囊(25)、单向阀(26)、内置连接管(27)、扇形滑动板二(28)、适应挤压槽二(29)、伸缩加压囊二(30)、适应运作槽二(31)、适应套柱二(32)和溶液处理驱动电机(33),所述表面活性溶液汇入管(10)固接于反应容器(3)的内壁上,所述溶液处理驱动电机(33)的机身设于反应容器(3)的外壁上,所述输出连接柱(11)转动设于反应容器(3)的内壁上,所述输出连接柱(11)和溶液处理驱动电机(3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连板(12)的一端固接于输出连接柱(11)上,所述一级套接柱(13)固接于输出连板(12)的另一端,所述三角连接板(14)固接于一级套接柱(13)上,所述二级套接柱(15)固接于三角连接板(14)上,所述从动连板(16)以其一端固接于二级套接柱(15)上,所述中心套柱(24)固接于反应容器(3)中,所述扇形滑动板一(19)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中心套柱(24)上,所述扇形滑动板一(19)的另一端嵌合滑动设于反应容器(3)的内壁上,所述适应挤压槽一(20)设于扇形滑动板一(19)上,所述适应运作槽一(22)设于扇形滑动板一(19)上,所述适应套柱一(23)固接于适应运作槽一(22)内,所述溶液储存囊(25)固接于反应容器(3)中,所述伸缩加压囊一(21)连通设于溶液储存囊(25)上,所述适应挤压槽一(20)与伸缩加压囊一(21)挤压接触,所述内置连接管(27)设于反应容器(3)内,所述内置连接管(27)的一端露出于反应容器(3)的表面,所述内置连接管(27)的另一端连通于溶液储存囊(25)上,所述单向阀(26)设于内置连接管(27)上,所述扇形滑动板二(28)的一端套接转动设于中心套柱(24)上,所述扇形滑动板二(28)的另一端嵌合滑动设于反应容器(3)的内壁上,所述适应挤压槽二(29)设于扇形滑动板二(28)上,所述适应运作槽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虎
申请(专利权)人:睢宁县桃园镇陈海峰森鑫板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