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36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通过左护板、右护板组成的固定装置将第三轨固定住;通过连接底板、可调顶杆组成的限位调节装置调节第三轨的安装位置、水平、垂直位移量以及精度;通过连杆、固定护板和上底板组成的连接装置将第三轨与试验台主体连接并固定在一起。该夹持工装,实现连接和固定磨耗试验用第三轨,保证第三轨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不掉落、松卸,工况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该工装实现了第三轨安装、更换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第三轨磨耗试验在圆周运动时的动平衡和可靠性。轨磨耗试验在圆周运动时的动平衡和可靠性。轨磨耗试验在圆周运动时的动平衡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是涉及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第三轨供电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供电方式之一。实际第三轨是平行铺设在列车行走轨道旁边,主要通过与列车上的集电靴进行载流滑动摩擦实现向列车供电。实验室内是通过将第三轨圈圆后,然后与集电靴进行圆周运动模拟第三轨供电,通过圆周运动的第三轨与集电靴之间的往复载流摩擦运动评估第三轨的磨耗性能,主要根据《CJ/T 414

2012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导电轨技术要求》判定其性能好坏。
[0003]第三轨圆周运动过程中,要求第三轨必须安装可靠,否则在高速旋转时第三轨动平衡无法保证,影响磨耗性能的稳定性;如果第三轨安装不牢固,严重时会导致第三轨脱落,因此对第三轨的安装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第三轨试验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并配合机械设备机械安装,由于第三轨重量大,对安装精度要求高,现在安装过程中主要通过天车以及人工等方式进行固定,缺乏可靠的工装,并且安装时需要不断调整其位置和配件保证动平衡及可靠性,安装工作强度大,安装精度无法保证,效率低,影响试验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将圈圆后的第三轨放置在工装上,工装可以承受第三轨重量,并且通过工装的定位、可调等部件,有效保证第三轨安装过程中的精度;该工装有效降低了人工安装时的劳动强度,可以保证安装的精度,第三轨固定牢固可靠,保证了后续磨耗试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包括
[0006]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杆、固定护板和上底板,所述连杆与旋转试验台主体相连接,所述固定护板安装在所述连杆上,限位调节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护板相连,限位调节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上底板用于将固定装置和限位调节装置连接在一起;
[0007]限位调节装置,所述限位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底板和可调顶杆,所述连接底板包括中间连接板、限位支座和水平底座,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第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护板处,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支座相连,所述限位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水平底座;所述可调顶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杆上,所述可调顶杆的另一端用于顶紧所述中间连接板;
[0008]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左护板设置于所述水平底座上,所述限位支座用于限定所述左护板的位置,第三轨的内侧与所述左护板相接触,所述第三轨的外侧与所述右护板相接触,所述第三轨与左护板和右护板相固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包括顺次连接于一体的上连接杆、中间连接杆和
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表面和下连接杆的上表面均加工有螺纹孔,所述可调顶杆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安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护板包括前护板和后护板,所述前护板和后护板的第一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中间连接杆的两侧;所述中间连接板夹装于所述前护板和后护板之间,且所述中间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护板和后护板相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顶杆的另一端用于顶紧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可调顶杆上套设有调节螺母。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护板通过定位螺钉与所述限位支座相连,所述定位螺钉用于调节所述左护板的安装位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将所述上底板与限位支座和水平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将所述上底板与左护板和水平底座相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螺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栓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上底板、限位支座和水平底座后通过螺母锁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螺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栓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上底板、左护板和水平底座后通过螺母锁紧。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通过左护板、右护板组成的固定装置将第三轨固定住;通过连接底板、可调顶杆组成的限位调节装置调节第三轨的安装位置、水平、垂直位移量以及精度;通过括连杆、固定护板和上底板组成的连接装置将第三轨与试验台主体连接并固定在一起。该夹持工装,实现连接和固定磨耗试验用第三轨,保证第三轨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不掉落、松卸,工况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该工装实现了第三轨安装、更换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第三轨磨耗试验在圆周运动时的动平衡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右护板与第三轨的安装位置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限位支座与水平底座的装配图;
[0022]其中,1连杆;2前护板;3后护板;4连接底板;5上底板;6左护板;7右护板;8第三轨;9可调顶杆;10固定螺钉;11定位螺钉;12上连接杆;13下连接杆;14中间连接杆;15中间连接板;16限位支座;17水平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杆、固定护板和上底板,所述连杆与旋转试验台主体相连接,所述固定护板安装在所述连杆上,限位调节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护板相连,限位调节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上底板用于将固定装置和限位调节装置连接在一起;限位调节装置,所述限位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底板和可调顶杆,所述连接底板包括中间连接板、限位支座和水平底座,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第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护板处,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支座相连,所述限位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水平底座;所述可调顶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杆上,所述可调顶杆的另一端用于顶紧所述中间连接板;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左护板设置于所述水平底座上,所述限位支座用于限定所述左护板的位置,第三轨的内侧与所述左护板相接触,所述第三轨的外侧与所述右护板相接触,所述第三轨与左护板和右护板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顺次连接于一体的上连接杆、中间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表面和下连接杆的上表面均加工有螺纹孔,所述可调顶杆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轨安装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利科陈立明邢彤张海波杨才智袁远魏中堂杜建良张磊刘勇李鹏飞齐飞周岩韩彬郜媛媛杨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