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32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透明面屏,还包括弧形外刷和弧形内刷;所述透明面屏两侧对称设有内凹的矩形限位槽;所述弧形外刷由第一磁性弧形支架和第一柔性刮条构成,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两端设有弯折的U形夹,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两端通过U形夹卡入透明面屏的矩形限位槽内;所述弧形内刷由第二磁性弧形支架和第二柔性刮条构成,第二磁性弧形支架通过磁性与第一磁性弧形支架紧密配合并吸附在一起。通过分体式设置的弧形外刷和弧形内刷,在穿戴前能够方便地安装在透明面屏内外表面,能够在不接触弧形内刷的情况下,同时对透明面屏进行除雾操作;透明面屏设有矩形限位槽,能够防止弧形外刷脱落。外刷脱落。外刷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在新冠疫情防护方面,医用防护面屏配合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一起使用,构成了与病毒隔离的多道防护措施之一,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广泛应用于隔离病房、医疗方舱和日常环境中。在平时,医用防护面屏也是耳鼻咽喉科医生检查时需要佩戴的防护用品之一。
[0003]现有的防护面屏由透光面屏和弹性带构成,将弹性带两端固定在透光面屏的上部两端,然后将弹性带套在头部,实现防护面屏的穿戴。透明面屏将面部与外界隔离开来,从而起到防护作用,降低了病毒感染风险。但是,防护面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地方:使用人员经过一端时间的呼吸,呼出的热气会在透光面屏内部冷凝,从而产生雾气,阻挡视线。尤其是冬季或者环境温度较低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0004]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它采用分体式结构,能够快速在普通防护面屏上完成安装,通过上下移动内外吸附的一对刷体,能够对防护面屏的内外壁进行刷动,清除眼部雾气。它使用方便,能够拆卸后经过消毒处理,重复使用,节省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它解决了目前防护面屏在不可接触内壁情况下,存在除雾难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它包括透明面屏,以及连接在透明面屏上部两侧之间的弹性带,还包括弧形外刷和弧形内刷;
[0008]所述透明面屏两侧对称设有内凹的矩形限位槽;
[0009]所述弧形外刷由第一磁性弧形支架和第一柔性刮条构成,第一柔性刮条设在第一磁性弧形支架弧形内表面,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两端设有弯折的U形夹,第一磁性弧形支架设置在透明面屏外表面上,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两端通过U形夹卡入透明面屏的矩形限位槽内,第一磁性弧形支架被限制在矩形限位槽内上下移动,弧形外刷通过第一柔性刮条与透明面屏外表面接触;
[0010]所述弧形内刷由第二磁性弧形支架和第二柔性刮条构成,第二柔性刮条设在第二磁性弧形支架弧形外表面,第二磁性弧形支架设置在透明面屏内表面上,第二磁性弧形支架通过磁性与第一磁性弧形支架紧密配合并吸附在一起,弧形内刷通过第二柔性刮条与透明面屏内表面接触。
[001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中部设有凸出的手持部。
[0012]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磁性弧形支架采用硬质磁体,第二磁性弧形支架采用软磁片。
[0013]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透明面屏上部设置弧形塑料头套,弧形塑料头套两端之间设置弹性带。
[0014]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透明面屏内表面上部设置有海绵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分体式设置的弧形外刷和弧形内刷,在穿戴前能够方便地安装在透明面屏内外表面,使用时,通过手动缓慢上下平移弧形外刷,能够在不接触弧形内刷的情况下,同时对透明面屏进行除雾操作,而通过现有方式除雾时,病毒容易进入防护面屏的内表面;
[0017](2)透明面屏两侧对称设有矩形限位槽,能够将弧形外刷限制在矩形限位槽内,能够防止弧形外刷脱落;
[0018](3)第一磁性弧形支架采用硬质磁体,便于缓慢上下平移时第一磁性弧形支架不变形,第二磁性弧形支架采用软磁片,能够更好地与第一磁性弧形支架相贴合,除雾效果更好;
[0019](4)透明面屏内外表面通过柔性刮条除雾,能够减轻对透明面屏的磨损,保持更好的透明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弧形外刷、弧形内刷和透明面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弧形外刷通过U形夹卡入透明面屏的矩形限位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透明面屏;101、矩形限位槽;102、弧形塑料头套;2、弹性带;3、弧形外刷;301、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2、第一柔性刮条;303、U形夹;304、手持部;4、弧形内刷;401、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2、第二柔性刮条;5、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图3所示,本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包括透明面屏1,以及连接在透明面屏1上部两侧之间的弹性带2,还包括弧形外刷3和弧形内刷4;透明面屏1采用PET塑料材质,透光效果好。
[0027]透明面屏1两侧对称设有内凹的矩形限位槽101;
[0028]弧形外刷3由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和第一柔性刮条302构成,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采用内嵌铷磁铁的弧形不锈钢支架,第一柔性刮条302设在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弧形内表面,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两端设有弯折的U形夹303,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设置在透明面屏1外表面上,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两端通过U形夹303卡入透明面屏1的矩形限位槽101内,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被限制在矩形限位槽101内上下移动,弧形外刷3通过第一柔性刮条302与透明面屏1外表面接触;
[0029]弧形内刷4由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和第二柔性刮条402构成,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采用内嵌铷磁铁的弧形不锈钢支架,第二柔性刮条402设在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弧形
外表面,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设置在透明面屏1内表面上,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通过磁性与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紧密配合并吸附在一起,弧形内刷4通过第二柔性刮条402与透明面屏1内表面接触。
[0030]第一柔性刮条302和第二柔性刮条402均采用橡胶条,第一柔性刮条302、第二柔性刮条402分别通过胶水粘合在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和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上。
[0031]通过分体式设置的弧形外刷3和弧形内刷4,在穿戴前,通过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和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之间的吸附力吸附在透明面屏1的内外侧,方便地完成安装。使用时,通过手动缓慢上下平移弧形外刷3,能够在不接触弧形内刷4的情况下,同时对透明面屏1进行除雾操作,而通过现有方式除雾时,病毒容易进入防护面屏的内表面。
[0032]透明面屏1两侧对称设有矩形限位槽101,能够将弧形外刷3限制在矩形限位槽101内,能够防止弧形外刷3脱落。
[0033]透明面屏1内外表面通过第一柔性刮条302、第二柔性刮条402除雾,能够减轻对透明面屏1的磨损,保持更好的透明度。
[0034]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和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的吸附力要足够强,以不易在日常移动过程中出现脱落为准。当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脱落时,不可以直接放回透明面屏1的内表面继续使用,而要进行全面地消毒后,在下次穿戴防护面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防护面屏,它包括透明面屏(1),以及连接在透明面屏(1)上部两侧之间的弹性带(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弧形外刷(3)和弧形内刷(4);所述透明面屏(1)两侧对称设有内凹的矩形限位槽(101);所述弧形外刷(3)由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和第一柔性刮条(302)构成,第一柔性刮条(302)设在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弧形内表面,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两端设有弯折的U形夹(303),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设置在透明面屏(1)外表面上,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两端通过U形夹(303)卡入透明面屏(1)的矩形限位槽(101)内,第一磁性弧形支架(301)被限制在矩形限位槽(101)内上下移动,弧形外刷(3)通过第一柔性刮条(302)与透明面屏(1)外表面接触;所述弧形内刷(4)由第二磁性弧形支架(401)和第二柔性刮条(402)构成,第二柔性刮条(402)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青仲米兰方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