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24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面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的抗静电整理剂整理得到:水性胶粘剂:5~15份;氧化石墨烯:0.1~1份;助剂:0.1~3份;水:90~110份;改性纳米导电粒子:0.1~1份;所述改性纳米导电粒子由纳米导电粒子与巯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涤纶面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涤纶纤维的聚酯分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既不能电离,也不具有传导电子的能力,在收到摩擦后容易产生并积聚电荷;再加上涤纶纤维中缺乏极性基团,亲水性差,致使电荷难以消散,容易产生静电。
[0003]在织物的后整理中,为提高涤纶纤维织物的导电性,减少静电积聚产生的危害,通常可将纳米尺度的金属粒子或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负载于织物表面,以促进电荷的消散。但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导致其极易发生团聚,难以分散,不利于发挥其抗静电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促进纳米导电粒子的分散,充分提高涤纶梭织面料的抗静电能力,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第一方面,申请提供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的抗静电整理剂整理得到:水性胶粘剂:5~15份;氧化石墨烯:0.1~1份;助剂:0.1~3份;水:90~110份;改性纳米导电粒子:0.1~1份;所述改性纳米导电粒子由纳米导电粒子与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水溶液共混得到,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与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的质量比为1:(2~4);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为金属或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巯基

聚乙二醇

基附着于纳米导电粒子表面,能够显著的降低其表面能,促进其分散,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纳米导电粒子与织物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脱落,具有更为优异的耐久性。
[0007]具体的,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同时含有巯基和氨基,其巯基通过配位作用与纳米导电粒子表面形成化学键合,氨基能够与水性胶粘剂的活性基团键合,从而增强导电粒子在面料上的附着力。同时,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在导电粒子表面的附着,有利于抑制其团聚趋势,且由于peg间隔基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可有效促进其分散,提高整理后面料的导电性能。另外,peg间隔基极易通过氢键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导电通道,提高面料抗静电效果。
[0008]优选的,以重量份数剂,所述抗静电整理剂的原料还包括1~3份的氨基硅烷低聚物和0.5~1份的戊二醛。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基硅烷低聚物的偶联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导电粒子与面料纤维的连接强度,降低水洗或摩擦导致的脱落现象,保障其抗静电作用的耐久性。戊二醛能够分别与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和氨基硅烷低聚物的活性氨基交联,从而有效增强纳米导电粒子的附着力,并形成网络结构,增强抗静电整理剂的耐水洗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氨基硅烷低聚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水解:将氨基硅烷偶联剂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混物液,将混物液加热至55~75℃,滴入乙醇和水混合物,得到水解产物;聚合:将水解产物升温至90~100℃,进行聚合反应,2~4h得初聚物;然后将初聚物继续升温至120~130℃,进行二次聚合,1~2h后完成聚合,降至室温,得到氨基硅烷低聚物。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基硅烷低聚物经水解缩聚后,形成低聚物,其分子链上含有较高密度的氨基,能够有效提高其与纳米导电粒子、面料纤维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交联密度,降低纳米导电粒子脱落的概率,提高其耐久性。
[0012]优选的,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上述技术方案包含单氨基和多氨基硅烷偶联剂,能够有效水解聚合,得到高偶联作用的硅烷低聚物。
[0014]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为改性氧化石墨烯,且按照如下方法制得:将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溶解于3~5wt%的硫酸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加热并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干燥,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接枝于氧化石墨烯中,得到具有突出抗静电性能的改性氧化石墨烯,进而提高梭织面料的抗静电能力。
[0016]氧化石墨烯的片层上含有较多的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在酸性加热条件下,其能够与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实现接枝。氧化石墨烯具有较为优异的导电能力,能够在面料上形成导电通路起到抗静电作用;而接枝于氧化石墨烯上的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其有强烈形成水化物的趋势,能够在吸收水分的同时解离成离子,导电效果较好。两者协同配合,能够取得更为积极的抗静电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与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的质量比为1:(0.5~2)。
[0018]通过采用上述配比范围,促进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充分反应,得到具有突出抗静电效果的改性氧化石墨烯。
[0019]优选的,所述纳米导电粒子采用银粉、铁粉、铝粉、锌粉、四氧化三铁、氧化镁、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述纳米尺度的金属粉末或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有效改善梭织涤纶面料的抗静电效果。
[0021]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柔软剂与抗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在制备过程中,可根据产品性能需要添加其他纺织功能助剂。
[0023]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的粒径为200~500nm。
[0024]通过采用上述纳米尺度的氧化石墨烯,有助于形成导电通路。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抗静电整理剂制备:将水性胶粘剂、氧化石墨烯、改性纳米导电粒子和其他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抗静电整理剂;整理:采用抗静电整理剂对涤纶梭织面料进行二浸二轧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烘干,得到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
[0026]通过采用二浸二轧工艺,将抗静电整理剂负载至面料纤维或其纤维之间,得到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涤纶梭织面料。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通过采用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对纳米导电粒子进行改性,有效促进了纳米导电粒子在面料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的抗静电整理剂整理得到:水性胶粘剂:5~15份;氧化石墨烯:0.1~1份;助剂:0.1~3份;水:90~110份;改性纳米导电粒子:0.1~1份;所述改性纳米导电粒子由纳米导电粒子与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水溶液共混得到,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与巯基

聚乙二醇

氨基的质量比为1:(2~4);所述纳米导电粒子为金属或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剂,所述抗静电整理剂的原料还包括1~3份的氨基硅烷低聚物和0.5~1份的戊二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烷低聚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水解:将氨基硅烷偶联剂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混物液,将混物液加热至55~75℃,滴入乙醇和水混合物,得到水解产物;聚合:将水解产物升温至90~100℃,进行聚合反应,2~4h得初聚物;然后将初聚物继续升温至120~130℃,进行二次聚合,1~2h后完成聚合,降至室温,得到氨基硅烷低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氨乙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迪亚特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