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18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储料仓和施肥装置,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仓,储料仓的内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搅碎机,搅碎机的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电机驱动结构,储料仓的底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电动推动杆,搅碎机利用搭接相连的电机驱动结构完成电力驱动,高效进行对肥料的混合,同时为避免肥料堆积在装置底部,解决人力利用的消耗,提高装置利用的便捷动力性,施肥排料机构对每一次的肥料排放控制份量,保证下料效率,避免一个排料口导致份量堆积结块,测距仪进一步对下料距离进行控制,更好规律下料施肥,从而提高该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效率性。而提高该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效率性。而提高该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效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字形,形成嵌套连接,排肥腔的截面呈扇形漏斗形,所述分层出料口设有三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呈矩形形态,测距仪呈矩形形态,且施肥仓的内部一侧设有矩形连接空腔。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力自动搅碎机构,在需要肥料混合和搅碎作业时大大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肥效率的同时减少肥料的浪费,通过合页关闭仓进行对肥料的加入储放,搅碎机利用搭接相连的电机驱动结构完成电力驱动,高效进行对肥料的混合,同时为避免肥料堆积在装置底部,内部设置安装电动推动杆对肥料的推动清洁,从而很好的解决人力利用的消耗,提高装置利用的便捷动力性。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施肥排料机构,在下料处设置分层出料口,有效的对每一次的肥料排放控制份量,排肥腔进一步对下料量及时的补给,保证下料效率,避免一个排料口导致份量堆积结块,在是施肥仓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测距仪,进一步对下料距离进行控制,更好规律下料施肥,缓解人工定距时间消耗,从而提高该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效率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主体的侧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施肥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A的结构侧面截面示意图。
[0020]图中:1、装置主体;2、推杆;3、储料仓;4、合页关闭仓;5、施肥装置;6、排气管道;7、挡板;8、施肥仓;9、测距仪;10、搅碎机;11、驱动电机;12、缓震垫板;13、内凹槽;14、旋转内嵌杆;15、锁紧机构;16、分层出料口;17、排肥腔;18、电动推动杆;19、电机驱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
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储料仓3和施肥装置5,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仓3,储料仓3的内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搅碎机10,搅碎机10的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电机驱动结构19,储料仓3的底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电动推动杆18,储料仓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合页关闭仓4,储料仓3的一侧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施肥装置5,施肥装置5的底部嵌套连接有施肥仓8,施肥仓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排肥腔17,排肥腔17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分层出料口16,施肥装置5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测距仪9,装置主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施肥装置5的顶部嵌入连接有排气管道6,电机驱动结构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震垫板12,施肥仓8的一侧嵌入连接有锁紧机构15,施肥装置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凹槽13。
[0025]优选的,施肥装置5的表面一侧前面活动连接有挡板7,挡板7的内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内嵌杆14,挡板7的侧面截面为“凹”字形,现有的施肥装置结构组件固定,不能灵活便捷的进行拆卸,进而施肥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滞留有不同时期的边角料堆积,对装置本身存在一定侵蚀损坏,通过设置挡板7,利用内部搭接相连的旋转内嵌杆14进行固定组装,进而进行灵活的安装,便于灵活对施肥装置5的内部进行清洁,进一步进行维修元件,高效率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装置在作业是出现停工问题。
[0026]优选的,储料仓3截面呈矩形形态,搅碎机10、电机驱动结构19、电动推动杆18通过电性连接,合页关闭仓4的截面呈“一”字形,由储料仓3、合页关闭仓4、搅碎机10、电动推动杆18、电机驱动结构19共同组成电力自动搅碎机构,传统的生物炭基肥施肥作业大多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虽然具备比较高的灵活性,但施肥效率较低,尤其是秸秆种植目标面积相当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结块现象,需要人们手动对其进行破碎处理,费时费力,同时人工手动进行对肥料的混合搅碎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效率效果不高,对肥料也存在一定的浪费,通过设置电力自动搅碎机构,在需要肥料混合和搅碎作业时大大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肥效率的同时减少肥料的浪费,通过合页关闭仓4进行对肥料的加入储放,搅碎机10利有搭接相连的电机驱动结构19完成电力驱动,高效进行对肥料的混合,同时为避免肥料堆积在装置底部,内部设置安装电动推动杆18对肥料的推动清洁,从而很好的解决人力利用的消耗,提高装置利用的便捷动力性。
[0027]优选的,施肥装置5的截面呈矩形形态,且施肥仓8与施肥装置5的侧面截面呈“T”字形,形成嵌套连接,排肥腔17的截面呈扇形漏斗形,分层出料口16设有三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呈矩形形态,测距仪9呈矩形形态,且施肥仓8的内部一侧设有矩形连接空腔,由施肥装置5、施肥仓8、测距仪9、分层出料口16、排肥腔17共同组成施肥排料机构,在现有的施肥装置中,生物炭基肥在向土壤施加的过程中,由于只有一个下料口,容易出现下料不均匀问题,肥料堆积结块等不稳定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现有的施肥装置一般不具有调节下料速度的功能,不便于对施用的肥量进行控制,通过设置施肥排料机构,在下料处设置分层出料口16,有效的对每一次的肥料排放控制份量,排肥腔17进一步对下料量及时的补给,保证下料效率,避免一个排料口导致份量堆积结块,在是施肥仓8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测距仪9,进一步对下料距离进行控制,更好规律下料施肥,缓解人工定距时间消耗,从而提高该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效率性。
[0028]综上可得,本技术的工作流程:首先使储料仓3通过合页关闭仓4进行下料储存,搅碎机10进行对肥料的混合搅碎,再将电动推动杆18对底部角落的肥料推动,从而完成
搅碎混合肥料,避免结块,提高便于施肥下料的准备工作,施肥装置5的底部有排肥腔17,排肥腔17高效率的补给下料量,分层出料口16,对下料量控制,测距仪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储料仓(3)和施肥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仓(3),所述储料仓(3)的内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搅碎机(10),所述搅碎机(10)的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电机驱动结构(19),所述储料仓(3)的底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电动推动杆(18),所述储料仓(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合页关闭仓(4),所述储料仓(3)的一侧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施肥装置(5),所述施肥装置(5)的底部嵌套连接有施肥仓(8),所述施肥仓(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排肥腔(17),所述排肥腔(17)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分层出料口(16),所述施肥装置(5)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测距仪(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生物炭基肥高效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所述施肥装置(5)的顶部嵌入连接有排气管道(6),所述电机驱动结构(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震垫板(12),所述施肥仓(8)的一侧嵌入连接有锁紧机构(15),所述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亮闫庆忠马云桥张凤彬柴斌王钦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恒润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