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07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油田采用非连续化学驱通过合理接替组合,分别对储层中各小层进行采油;其中,所述非连续化学驱包括采用多种二次采油和/或三次采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更高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可大大缩短油田开发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油气田开发领域,涉及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驱是一种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传统的化学驱基本都采取连续性注入模式来实施,即在水驱达到一定含水阶段后,开始按照方案持续注入化学药剂比如聚合物溶液,完成注入后开始转注水。因为聚合物溶液具有一定的粘弹性,可以在油藏中建立更高的阻力,可将一部分聚合物溶液和后续注入水“挤入”相对低渗层,从而提高扩大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整体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在储层中各层位流动阻力的动态变化,会产生剖面返转现象,即高渗层吸水变多、低渗层吸水变少,这样就无法扩大波及体积,小层动用程度逐步降低,提高采收率幅度也随之而降低。另外,聚合物溶液自身的调剖能力有限,在优势渗流通道、裂缝等存在的情况下依靠聚合物体系自身难以有效遏制指进及窜流现象的发生,部分小层的动用比例和动用程度变低,甚至注聚后期小层的动用程度与水驱末期持平,致使聚合物体系低效、甚至无效循环。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存在井网完善程度较低、井距大、非均质性强、原油粘度大等问题,这些特征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连续化学驱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突破陆地油田和海上油田传统实施的“一种化学驱技术实施到底”的连续化学驱模式,提出非连续化学驱模式,即将调剖、调驱、化学驱油体系驱以及水驱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按照一定的段塞组合方式优化应用,以达到最佳的协同作用效果。
[0005]非连续化学驱模式和技术中包含了多种化学体系,可以是均相的聚合物溶液,也可以是非均相体系,还包括强度更大的凝胶体系等。这些体系在储层中特性和作用不同,运移特征各异,比如凝胶体系强度比较大,可以进入大的孔喉,起到封堵作用;非均相体系中非连续相可以起到堵塞作用,而连续相则可以进入小的孔喉等。如果把这些体系加以合理组合,并确定相应的注入量和注入时机,就可以让运移阻力大的体系进入高渗层,运移阻力小的体系进入低渗层,从而把高低渗透层均衡动用,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幅度。
[0006]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油田开发全过程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油效果,是一种油田开发的新模式,特别适合于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通过技术理念、技术组合、接替时机等方面对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赋予新的思维、内涵和实现的途径,最终实现更高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可大大缩短油田开发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非匀质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油田采用非连续化学驱通过合理接替组合,分别对储层中各小层进行采
油;
[0008]其中,所述非连续化学驱包括采用多种二次采油和/或三次采油。
[0009]上述的方法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根据所述油田储层特征,确定各所述小层需要的所述非连续化学驱所用的驱油体系性能;
[0011]2)根据注入井与生产井动态特征,实时监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导数值;
[0012]3)根据各所述参数的导数值的突变点,确定接替段塞的合理接替时机,结合步骤1),确定各所述小层所需的驱油体系以及开始注入的时机,进行采油;
[0013]4)根据步骤2)实施过程中的所述参数特征,重复步骤2)与步骤3),直至油田生产开发达到经济极限。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方法步骤1)中非连续化学驱所用驱油体系的静态性能及在储层中的运移特性,进而的匹配关系。
[0015]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油田包括新油田和/或已投产油田,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适用于新油田的开发设计,还适用于已投产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持续提高采收率。
[0016]上述的方法中,当所述油田为新油田时,其渗透率为100~10000mD,渗透率级差小于50;
[0017]当所述油田为已投产油田时,其物性渗透率100~10000mD,渗透率级差小于100,采出程度不高于65%。
[0018]上述的方法中,对所述各小层采油的有效驱动压力为化学药剂能够有效驱动储层内流体的最小压力;
[0019]对所述各小层采油的有效驱动压力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测试得到。
[0020]上述的方法中,所述非连续化学驱采用的药剂包括化学驱体系、调剖体系、非均相药剂和水中至少一种。
[0021]上述的方法中,所述非连续化学驱采用的药剂注入速度为20~2000方/天,为保障药剂注入及措施效果,每种所述药剂持续时间为20天~10年。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注入方式进行所述药剂的注入。
[0023]上述的方法中,所述调剖体系的性能要求如下:
[0024]成胶时间为0.5~10d,成胶后粘度3000~100000cp,适用的储层渗透率大于5000~100000mD,渗透率级差大于10。
[0025]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化学驱体系的性能要求为粘度40~200cp,阻力系数10~100,残余阻力系数5~30,适用的储层渗透率小于2000mD、渗透率级差8~10。
[0026]上述的方法中,所述非均相药剂性能如下:
[0027]粘度1~10cp,膨胀后粒径50~150μm,适用的储层渗透率小于2000mD~5000mD、渗透率级差小于5,所述非均相药剂可注入储层内部对高渗层进行封堵。
[0028]上述的方法中,所述组合时机为能使非连续化学驱效果达到最佳时的不同药剂体系转化时机;
[0029]所述接替组合的时机根据受效果生产井与措施井的各类实时参数确定,所述参数包括注入压力、含水率、采油速度和驱替效率曲线中的至少一种。
[0030]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注入压力为注入井井口压力与生产井井底流压,测试数据点
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5min;
[0031]所述含水率为生产井的采出流体经油水分离后所得最终采出水含量。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在发生驱油体系低效循环的储层应用非连续化学驱开发方法,通过有选择地向目的层位中注入不同组合的化学调整药剂,可以改善储层动用状况,与连续化学驱相比提高采收率10个点以上。在新开发油田,也可以应用非连续化学驱技术,从而在油田开发全寿命周期内提高采收率和采油速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三管并联非连续化学驱实验注入压力曲线。
[0035]图2为三管并联非连续化学驱实验含水率曲线。
[0036]图3为三管并联非连续化学驱实验分流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8]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非连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油田采用非连续化学驱通过合理接替组合,分别对储层中各小层进行采油;其中,所述非连续化学驱包括采用多种二次采油和/或三次采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所述油田储层特征,确定各所述小层需要的所述非连续化学驱所用的驱油体系性能;2)根据注入井与生产井动态特征,实时监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导数值;3)根据各所述参数的导数值的突变点,确定接替段塞的合理接替时机,结合步骤1),确定各所述小层所需的驱油体系以及开始注入的时机,进行采油;4)根据步骤2)实施过程中的所述参数特征,重复步骤2)与步骤3),直至油田生产开发达到经济极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包括新油田和/或已投产油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油田为新油田时,其渗透率为100~10000mD,渗透率级差小于50;当所述油田为已投产油田时,其物性渗透率100~10000mD,渗透率级差小于100,采出程度不高于6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各小层采油的有效驱动压力为化学药剂能够有效驱动储层内流体的最小压力;对所述各小层采油的有效驱动压力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测试得到。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李先杰管错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