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78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包括电梯井、电梯候梯平台以及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小区单元门侧楼梯间墙体外设置有独立井道,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设置在独立井道内,电梯井设置在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的顶部,电梯井的一侧各层顺次设置有多个电梯门,各电梯门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的电梯候梯平台,各电梯候梯平台与各楼层的楼梯间休息平台连通;独立井道外壁上覆盖有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优点是:优化钢结构与围护体系,最小化井道尺寸,让原本有困难的加设电梯的项目得以实现,增加老旧建筑加装梯的可能性。缩减现场施工周期,通过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的设置形成自防水,解决后期易发生渗漏且不易维修问题。渗漏且不易维修问题。渗漏且不易维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老旧建筑加设电梯方式通常体积较大,施工现场影响大,施工周期长,外围护结构后期易发生渗漏且不易维修,占用了比较多的楼外有限空间,提高了加设电梯对空间的要求,并且影响增设电梯效果,导致适用性与可加梯比率的降低,让原本有可能加设电梯的项目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包括电梯井、电梯候梯平台以及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小区单元门侧楼梯间墙体外设置有独立井道,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设置在所述独立井道内,所述电梯井和所述电梯候梯平台由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承托;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的顶部,所述电梯井的一侧各层顺次设置有多个电梯门,各所述电梯门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的电梯候梯平台,各所述电梯候梯平台与各楼层的楼梯间休息平台连通;所述独立井道外壁上覆盖有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
[0006]优选的,所述电梯井包括L型竖梁、横梁斜撑和水平横梁;四根L型竖梁呈矩形阵列竖直设置,相邻两个L型竖梁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两端分别与这两个L型竖梁固定连接的水平横梁;
[0007]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上连接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横梁之间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横梁斜撑,所述横梁斜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相连,且所述横梁斜撑与L型竖梁的连接点紧邻所述水平横梁与所述L型竖梁的连接点。
[0008]优选的,所述水平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横梁连接板,所述水平横梁通过横梁连接板与所述L型竖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横梁斜撑的两端设置有斜撑连接板,所述横梁斜撑通过斜撑连接板与所述L型竖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L型竖梁由多根L型结构角钢上下依次拼接连接构成;上下相邻的两根L型结构角钢采用拼接角钢固定连接,所述拼接角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于上方的L型结构角钢的下端以及位于下方的L型结构角钢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包括与独立井道外壁固定连接的主框架和与主框架固定连接的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所述独立井道相邻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
根竖直上下延伸的主框架,所述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弯折呈L形后分别与独立井道相邻的两侧外壁上的主框架固定连接;多个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沿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相连拼接连接,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中,位于上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的下端尾端压覆在所述位于下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的上端。
[0012]优选的,所述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饰面板、芯材和背衬层,所述饰面板、芯材和背衬层的材料分别为氟碳漆涂层铝板、岩棉和玻纤增强水泥基卷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钢结构选型的合理化,用角钢厚壁与小型扁钢管替代传统笨重的方钢体系,通过多功能合一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及取消多余龙骨的安装方法,形成独立井道的最小化,让原本有困难的加设电梯的项目得以实现。2、现有加设电梯多与旧有建筑有限位或固定连接,导致结构上必须整体计算,而本技术的加装电梯无需联合计算基础以上的结构方案,为更多图纸灭失的老旧建筑提供了更大的加梯可能。3、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以及电梯井都采用现场连接的装配式方式,降低了对大型吊装设备与相应较大施工场地的需求,同时也相应缩减了现场施工周期。4、合理使用多合一的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合理整体弯折,上板扣压下板,形成自防水,解决后期易发生渗漏且不易维修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楼梯间设置加梯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横梁与L型结构角钢的装配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横梁和横梁斜撑与L型结构角钢的装配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拼接角钢与L型结构角钢的装配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L型结构角钢拼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楼梯间墙体;2、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3、电梯井;4、电梯候梯平台;5、楼梯间休息平台;6、保温装饰一体化铝板;7、锁扣搭接螺丝;8、主框架;9、L型结构角钢;10、横梁斜撑;11、水平横梁;12、拼接角钢;13、高强螺栓;14、横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包括电梯井3、电梯候梯平台4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小区单元门侧楼梯间墙体1外设置有独立井道,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设置在所述独立井道内,所述电梯井3和所述电梯候梯平台4由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承托;所述电梯井3设置在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的顶部,所述电梯井3的一侧各层顺次设置有多个电梯门,各所述电梯门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的电梯候梯平台4,各所述电梯候梯平台4与各楼层的楼梯间休息平台5连通;所述独立井道外壁上设置覆盖有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
[0024]在老旧小区单元门侧的楼梯间墙体1外占用极小空间设置独立井道,采用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和电梯井3增设电梯。电梯井3的一侧并列设置电梯候梯平台4。电梯候梯平台4与原有的楼梯间休息平台5对向连通,满足乘梯人的用梯需求。
[0025]电梯井3及电梯候梯平台4为整体新增独立钢框架结构通过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承重,与小区单元门侧楼梯间墙体1之间无硬连接,无震动的传导。仅通过填充材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软连接,满足通行需求与使用中的舒适性。
[0026]采用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2的基础埋深与老建筑的基础埋深相当。减小对老建筑基础产生影响。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梯井3包括L型竖梁、横梁斜撑10和水平横梁11;四根L型竖梁呈矩形阵列竖直设置,相邻两个L型竖梁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两端分别与这两个L型竖梁固定连接的水平横梁11;
[0028]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上连接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横梁11之间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横梁斜撑10,所述横梁斜撑1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相连,且所述横梁斜撑10与L型竖梁的连接点紧邻所述水平横梁11与所述L型竖梁的连接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电梯候梯平台以及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小区单元门侧楼梯间墙体外设置有独立井道,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设置在所述独立井道内,所述电梯井和所述电梯候梯平台由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承托;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桩筏基础或筏板基础的顶部,所述电梯井的一侧各层顺次设置有多个电梯门,各所述电梯门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的电梯候梯平台,各所述电梯候梯平台与各楼层的楼梯间休息平台连通;所述独立井道外壁上覆盖有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包括L型竖梁、横梁斜撑和水平横梁;四根L型竖梁呈矩形阵列竖直设置,相邻两个L型竖梁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两端分别与这两个L型竖梁固定连接的水平横梁;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上连接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横梁之间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横梁斜撑,所述横梁斜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L型竖梁相连,且所述横梁斜撑与L型竖梁的连接点紧邻所述水平横梁与所述L型竖梁的连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加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横梁连接板,所述水平横梁通过横梁连接板与所述L型竖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小空间独立承重框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