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59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袖筒以及下袖筒,所述校服本体包括内层以及设置于内层的一侧的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有充气膨胀组件,所述上袖筒与所述下袖筒之间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使得水流只能从所述套筒外流入所述套筒内的连通件,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至少两种用于混合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其中一种所述反应物进行密封包裹,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膨胀组件的插管。本申请具有有效地延长了学生落水后的等待救援时间,并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因贪玩而溺水导致溺亡的情况的效果。而溺水导致溺亡的情况的效果。而溺水导致溺亡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


[0001]本申请涉及衣服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

技术介绍

[0002]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0003]现有技术中,校服一般包括校服本体,学生在周一至周五中一般都需要穿着校服。然而,现有的校服虽然能保证统一性、整齐性,但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中小学生的自保能力不足,在上下学时间因为学生贪玩导致的溺水甚至溺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因此需要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使得学生不慎落水后有一定时间等待后续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的校服虽然能保证统一性、整齐性,但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的弊端,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袖筒以及下袖筒,所述校服本体包括内层以及设置于内层的一侧的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有充气膨胀组件,所述上袖筒与所述下袖筒之间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使得水流只能从所述套筒外流入所述套筒内的连通件,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至少两种用于混合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其中一种所述反应物进行密封包裹,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膨胀组件的插管。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学生不慎落水时,当下学生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手脚会四处扑腾,此时,水流通过连通件进入套筒内,使得套筒内的反应物混合进行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紧接着,气体通过插管从而调节充气膨胀组件使得校服浮于水面,从而使得不慎落水的学生的头部浮于水面,以等待后续救援,有效地延长了学生落水后的等待救援时间,并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因贪玩而溺水导致溺亡的情况。
[0007]优选的,所述充气膨胀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袖筒的充气条以及设置于所述校服本体的胸口处的充气环,所述充气条与所述充气环的内侧均开设有腔室,所述充气条的腔室与所述充气环的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充气条远离所述充气环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插管插接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内的反应物混合进行反应时,产生了大量气体,此时,气体依次通过插管与连接管,进入充气条与充气环内,使得充气条与充气环充气膨胀,使得校服浮于水面,从而使得不慎落水的学生的头部浮于水面,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后续救援。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包括缓冲垫以及设置于缓冲垫的两侧的弹性布,所述弹性布呈圆环形设置,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弹性布靠近所述校服本体的反面的一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学生摔倒时,第一反应会是用肘关节以下的部分去支撑地面,此时,摔倒的力会集中于肘关节处,缓冲垫会对肘关节进行防护,有效地减轻摔倒时肘关节的受伤程度。当弯折手臂时,弹性布的设置有效地减少手臂的运动受限的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上袖筒与所述下袖筒相互朝向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与所述防护套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两者相互固定的固定组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洗校服时,可以调节固定组件使得防护套与上袖筒以及下袖筒相互分离,从而对防护套进行另外清理。当学生穿戴校服时,连接布可以对固定组件进行遮盖,从而起到美化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防护套靠近所述连接布的一侧的子扣以及若干个对应设置于连接布的一侧的母扣,所述子扣与所述母扣一一对应卡接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洗校服时,先将下袖筒的母扣与防护套的子扣相互解锁分开,再将上袖筒的母扣与防护套的子扣相互解锁分开,从而对防护套进行另外清理,以有效地避免了清洗时水进入套筒内使得反应物混合反应的情况。
[0015]优选的,所述校服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根发光条,所述发光条与所述校服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视线较为昏暗的环境下,校服上的发光条散发淡光,使得学生走在路上时易被路上的司机发现,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条朝向所述外层的一侧的魔术贴勾面以及对应设置于外层的一侧的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勾面与所述魔术贴毛面勾持配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洗校服时,先扯起发光条,使得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相互分离,从而将发光条从校服本体上拆卸下来,有效地减少多次清洗后发光条表面的荧光涂料减少的情况。
[0019]优选的,所述外层包括复合面料,复合面料包括防水透气层以及抗撕裂层,所述防水透气层设置于所述外层中远离所述内层的一侧,所述抗撕裂层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层靠近所述内层的一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透气层的设置使得水滴难以进入外层,而是从外层的表面滑落,从而使得校服本体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以及透气性。抗撕裂层的设置使得外层不容易被撕裂,从而提高了校服本体的抗撕裂能力。
[0021]优选的,所述抗撕裂层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经纱以及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纬纱,若干根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纵横交错。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根经纱与纬纱纵横交错相互交织而成,使得外层不容易被撕裂,从而提高了校服本体的抗撕裂能力,有效地减少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校服被尖锐物品划破的情况。
[0023]优选的,两块所述弹性布之间设置有固定垫,所述套筒穿设于所述固定垫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垫的设置,使得在穿着校服时,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包裹套筒,减少防护套内的套筒对手臂的影响,以改善穿着校服时的舒适感。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防护套内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放置混合后可产生气体的反应物,使得反应物遇水后产生气体,从而对充气条与充气环充气使其膨胀,有效地延长了学生落水后的
等待救援时间;2.通过在校服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发光条,使得在视线较为昏暗的环境下学生走在路上时易被路上的司机发现,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内层、外层以及充气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抗撕裂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校服本体与发光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袖筒、防护套以及下袖筒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32]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校服本体除去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校服本体;11、内层;12、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包括校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服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袖筒(5)以及下袖筒(6),所述校服本体(1)包括内层(11)以及设置于内层(11)的一侧的外层(12),所述内层(11)与所述外层(12)之间设置有充气膨胀组件,所述上袖筒(5)与所述下袖筒(6)之间设置有防护套(7),所述防护套(7)内设置有套筒(18),所述套筒(18)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使得水流只能从所述套筒(18)外流入所述套筒(18)内的连通件,所述套筒(18)内设置有至少两种用于混合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其中一种所述反应物进行密封包裹,所述套筒(18)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膨胀组件的插管(1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膨胀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袖筒(5)的充气条(13)以及设置于所述校服本体(1)的胸口处的充气环(14),所述充气条(13)与所述充气环(14)的内侧均开设有腔室(15),所述充气条(13)的腔室(15)与所述充气环(14)的腔室(15)相互连通,所述充气条(13)远离所述充气环(1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31),所述连接管(131)与所述插管(185)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7)包括缓冲垫(71)以及设置于缓冲垫(71)的两侧的弹性布(72),所述弹性布(72)呈圆环形设置,所述缓冲垫(71)设置于所述弹性布(72)靠近所述校服本体(1)的反面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学生安全校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筒(5)与所述下袖筒(6)相互朝向的一端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衍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龙格派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