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56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属于桩基础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群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差的问题。本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包括承台、和水平向连接构件,承台下方成矩阵布置有桩体,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相互连接形成群桩基础,使所述群桩基础呈空间框架式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群桩基础整体的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的优点。性和水平承载力的优点。性和水平承载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


[0001]本技术属于桩基础
,涉及一种空间结构基础,特别是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群桩基础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使用。但是在超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采油平台等工程中,为了抵抗地震、风、海浪等原因所带来的较大的水平荷载,往往采用增加基桩的截面尺寸或者增加基桩的数量来提高群桩基础的刚度,并且为了满足建筑物对沉降的控制,群桩基础往往需要较长的桩长来寻找可靠的持力层,这样对于溢出的竖向承载力又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0003]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现状,提出本实用来改进现有群桩基础的结构形式,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同时充分利用浅层的持力层提供充足的竖向承载力从而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该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提高群桩基础整体的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包括承台、和水平向连接构件,所述承台下方成矩阵布置有桩体,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相互连接形成群桩基础,使所述群桩基础呈空间框架式形状。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桩体与承台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构件与桩体固定连接,通过两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群桩基础整体形成空间框架式结构,优化了的整体变形协调能力和增大了承台的承压能力,提高其整体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水平承载力,以及整体的抗倾覆能力,也能够充分利用地基浅层持力层,在不用做深基础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撑力,使得桩体的桩数和桩身长度都可以有效减少,从而节省资源。
[0008]所述水平向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的尺寸均与桩体的尺寸相同。
[0009]采用以上结构,如此使水平连接构件与桩体连接时更加方便,也方便制作水平连接构件。
[0010]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分别与桩体垂直设置或者斜向设置。
[0011]采用以上结构,水平连接构件与桩体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垂直连接或者其他角度连接,如此体现本空间结构基础的广泛性。
[0012]所述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到承台的距离相等,其距离设置为三至五倍桩体的桩径,或者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与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的间距是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与承台的间距的二至三倍。
[0013]采用以上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平向连接构件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到到承台的距离,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群桩基础的稳定性。
[0014]所述承台的下方布置有N*M个桩体,其中N≥1,M≥1,且N和M不能同时为1。
[0015]采用以上结构,桩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桩体的数量,如此体现本空间结构基础的稳定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名称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桩体与承台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构件与桩体固定连接,通过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群桩基础整体形成空间框架式结构,优化了的整体变形协调能力和增大了承台的承压能力,提高其整体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水平承载力,以及整体的抗倾覆能力,也能够充分利用地基浅层持力层,在不用做深基础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撑力,使得桩体的桩数和桩身长度都可以有效减少,从而节省资源。
[0018]2、水平连接构件与桩体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垂直连接或者其他角度连接,如此体现本空间结构基础的广泛性。
[0019]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平向连接构件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到到承台的距离,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群桩基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桩体与水平连接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桩体与水平连接构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1、承台;201、桩体;301、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

图4所示,本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包括承台101、和水平向连接构件,承台101下方成矩阵布置有桩体201,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201相互连接形成群桩基础,使所述群桩基础呈空间框架式形状。
[0027]桩体201与承台101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构件与桩体201固定连接,通过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201连接成群桩基础,使群桩基础整体形成空间框架式结构,优化了的整体变形协调能力和增大了承台101的承压能力,提高其整体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水平承载力,以及整体的抗倾覆能力,也能够充分利用地基浅层持力层,在不用做深基础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撑力,使得桩体的桩数和桩身长度都可以有效减少,从而节
省资源。
[0028]所述水平向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的尺寸均与桩体201的尺寸相同。
[0029]如此使水平连接构件与桩体201连接时更加方便,也方便制作水平向连接构件。
[0030]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分别与桩体201垂直设置或者斜向设置。
[0031]水平向连接构件与桩体201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垂直连接或者其他角度连接,如此体现本空间结构基础的广泛性。
[0032]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到承台101的距离相等,其距离设置为三至五倍桩体201的桩径,或者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与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的间距是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与承台101的间距的二至三倍。
[003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平向连接构件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到到承台101的距离,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群桩基础的稳定性。
[0034]承台101的下方布置有N*M个桩体201,其中N≥1,M≥1,且N和M不能同时为1。
[0035]桩体2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如此体现本空间结构基础的稳定性。
[0036]具体实现上述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的施工步骤为:
[0037]步骤1,根据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包括承台(101)、和水平向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101)下方成矩阵布置有桩体(201),两至三层的水平向连接构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201)相互连接形成群桩基础,使所述群桩基础呈空间框架式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2)的尺寸均与桩体(201)的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框架式空间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水平向连接构件(301)和第二层水平向连接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诏李建东王旭张延杰蒋代军刘晓颐牛亚强何菲王兴为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