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动力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斯特林发动机由气体工质在冷热气缸循环流动产生体积的变化进而推动活塞对外做功,为了达到高膨胀比来推动活塞做功,这需要非常高的温差,严重限制了热源范围。
[0003]需要设计一种动力装置,可在低温余热环境下,使工质在冷热缸中循环流动产生体积的变化,推动活塞对外做功,使能量利用效率与斯特林发动机相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冷源交换器、第一热源交换器、温度梯度回热器、第一机械能传递组件以及若干管道;
[0006]所述温度梯度回热器包括第一冷端梯度回热器和第一热端梯度回热器;
[0007]所述第一机械能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气缸、以及第一旋转轮,
[0008]所述第一液压缸内工作介质的输出端顺次与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冷源交换器(1)、第一热源交换器(2)、温度梯度回热器(3)、第一机械能传递组件以及若干管道;所述温度梯度回热器(3)包括第一冷端梯度回热器和第一热端梯度回热器;所述第一机械能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6)、第一气缸(4)、以及第一旋转轮(8),所述第一液压缸(6)内工作介质的输出端顺次与第一冷源交换器(1)、第一冷端梯度回热器、第一热端梯度回热器、第一热源交换器(2)和所述第一气缸(4)内工作介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6)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均与第一旋转轮(8)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轮(8)带动所述活塞杆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热源交换器(23)、第二冷源交换器(22)、第二冷端梯度回热器、第二热端梯度回热器、第二机械能传递组件、若干管道以及第二冷端梯度回热器和第二热端梯度回热器之间设有的共温区换热器(19);所述第二机械能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26)、第二气缸(25)、以及第二旋转轮(28),所述第二液压缸(26)内工作介质的输出端与第二冷源交换器(22)、第二冷端梯度回热器、共温区换热器(19)、第二热端梯度回热器、第二热源交换器(23)和所述第二气缸(25)内工作介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共温区换热器(19)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热端梯度回热器和第一冷端梯度回热器;所述第二液压缸(26)与第二气缸(25)的活塞杆均与第二旋转轮(28)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轮(8)带动所述活塞杆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6)、第一气缸(4)的缸筒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活塞(7)和第一气体活塞(5),所述第一气体活塞(5)远离所述工作介质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体活塞杆(11);所述第一液压活塞(7)远离所述工作介质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活塞杆(14);所述第一气体活塞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活塞(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活塞杆(11)的另一端贯穿气缸,且与第一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活塞杆(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活塞(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活塞杆(14)的另一端贯穿液压缸,且与第二连接杆(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3)与所述第一液压活塞杆(1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均与第一旋转轮(8)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与所述第一旋转轮(8)连接点在同一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相温差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4)内工作介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15)与所述第一热源交换器(2)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内工作介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春雄,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奥宝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