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02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井管下井方式耗费人工、安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内杆的顶端部固定有上吊环、底端部水平固定有底板;外管的外侧壁顶端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下吊环;外管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外管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N根上连接杆和N根可伸缩拉杆;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N根下连接杆,上连接杆、可伸缩拉杆、下连接杆共同穿设有销轴;下连接杆的顶端部一体设置有卡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井管的快速、便捷下井,降低了下井的人工投入,有效提高了安装精度,可适用于降水井、集水井施工中井管的下井作业。集水井施工中井管的下井作业。集水井施工中井管的下井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降水井、集水井施工
,具体是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降水井、集水井施工中,需要将预制井管下放至作业面,以形成密闭的管井,该密闭管井既能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又能提高管理效率。目前,井管下井采用人工用吊带、绳索吊装下井的方式。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井管下井方式在应用中存在耗费人工、安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井管下井方式耗费人工、安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包括竖向放置的内杆与套设于内杆中部的外管,内杆的顶端部固定有上吊环、底端部水平固定有底板;外管的外侧壁顶端水平固定有周向布置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有分布于内杆两侧的两个下吊环;外管的底端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套于内杆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管、底板固定连接;外管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N根沿周向等距离分布且顶端部与其铰接的上连接杆和N根位于上连接杆下侧且内端部与外管铰接的可伸缩拉杆,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N根底端部与其铰接的下连接杆,上下正对的上连接杆的底部、可伸缩拉杆的外端部、下连接杆的上部共同穿设有销轴;下连接杆的顶端部一体设置有卡钩。
[0007]进一步地,支撑架的下方平行设置有固定于外管外侧壁的辅助架;辅助架、支撑架均包括与外管同轴设置的支撑环和四根十字形分布且固定于支撑环与外管之间的水平支杆,上下正对的水平支杆之间固定有竖向支杆,两个下吊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对的两根竖向支杆的上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拉杆包括铰接于外管的外管I和与外管I内外套接且与销轴转动连接的内杆I。
[0009]进一步地,上连接杆与外管、外管I与外管、下连接杆与底板均通过铰接座铰接。
[0010]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井管的快速、便捷下井,而且能够与机械提升装置配合自动提升、下放,降低了下井的人工投入,同时能够在下放过程对井管的位置随时调整,有效提高了安装精度,具有结构简易、实用性强的优点,可适用于降水井、集水井施工中井管的下井作业。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上连接杆、可伸缩拉杆、下连接杆处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中,1

内杆,2

外管,3

上吊环,4

底板,5

下吊环,6

弹簧,7

上连接杆,8

可伸缩拉杆,9

下连接杆,10

卡钩,11

支撑环,12

水平支杆,13

竖向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包括竖向放置的内杆1与套设于内杆1中部的外管2,内杆1的顶端部固定有上吊环3、底端部水平固定有底板4;外管2的外侧壁顶端水平固定有周向布置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有分布于内杆1两侧的两个下吊环5;外管2的底端面与底板4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套于内杆1的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外管2、底板4固定连接;外管2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三根沿周向等距离分布且顶端部与其铰接的上连接杆7和三根位于上连接杆7下侧且内端部与外管2铰接的可伸缩拉杆8;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三根底端部与其铰接的下连接杆9,上下正对的上连接杆7的底部、可伸缩拉杆8的外端部、下连接杆9的上部共同穿设有销轴;下连接杆9的顶端部一体设置有卡钩10。
[0016]本技术中卡钩10能够卡接于井管端部;通过上连接杆7、可伸缩拉杆8、下连接杆9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卡钩10与井管端部连接、断开状态的切换,与雨伞的张开、收回结构相似;通过弹簧6、支撑架、下吊环5的结构设计,向上拉动外管2,增加了收回过程的便捷性,减少了井管下井过程中的人工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下井过程中利用机械提升装置直上直下,能够随时对井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井管的安装精度。
[0017]下井时,首先用钢管搭设支架系统,并在支架系统上安装机械提升装置(如卷扬机),接着将本辅助装置的下部穿入井管的内腔端部,并利用钢丝绳将机械提升装置与上吊环3连接,利用机械提升装置提升内杆1,带动底板4、各根下连接杆9同步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人工辅助来保持本辅助装置始终位于井管的中心,并通过支撑架向下推动外管2,使得各根可伸缩拉杆8伸长、弹簧6压缩、各根上连接杆7与各根下连接杆9同步向外转动,直至各个卡钩10均能够牢固卡接于井管的端部,由此实现本辅助装置与井管的连接。连接牢固后,利用钢丝绳将两个下吊环5与机械提升装置连接,并利用机械提升装置继续提升本辅助装置,由此实现提升井管的目的,直至将井管移动至作业面的正上方,而后利用机械提升装置下放本辅助装置与井管,下放过程中可通过人工辅助使得井管始终位于钻井的中心,直至井管的底部与钻井底部贴合,由此完成井管的吊装。吊装到位后,利用机械提升装置适当向下移动本辅助装置,下移过程中,卡钩10脱离井管端部,弹簧6推动外管2上升,接着利用机械提升装置向上拉动连接于下吊环5的钢丝绳以实现支撑架、外管2的提升,提升过程中,各根下连接杆9、各根上连接杆7同步向内转动,各根可伸缩拉杆8自动缩回,直至本辅助装置能够从井管中取出,由此解除本辅助装置与井管的连接,最后利用机械提升装置向上拉动本辅助装置以收回(此时机械提升装置与上吊环3、下吊环5均保持连接),由此完成井管的下井作业,克服了井管下井方式耗费人工、安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0018]如附图1、附图2所示,支撑架的下方平行设置有固定于外管2外侧壁的辅助架;辅
助架、支撑架均包括与外管2同轴设置的支撑环11和四根十字形分布且固定于支撑环11与外管2之间的水平支杆12,上下正对的水平支杆12之间固定有竖向支杆13,两个下吊环5分别固定于左右相对的两根竖向支杆13的上侧。
[0019]辅助架增加了支撑架与外管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本辅助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0020]所述可伸缩拉杆8包括铰接于外管2的外管I和与外管I内外套接且与销轴转动连接的内杆I。
[0021]该结构设计实现了可伸缩拉杆8的可伸缩功能,且能够随上连接杆7、下连接杆9的转动自动伸缩。
[0022]上连接杆7与外管2、外管I与外管2、下连接杆9与底板4均通过铰接座铰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井、集水井施工用井管下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放置的内杆(1)与套设于内杆(1)中部的外管(2),内杆(1)的顶端部固定有上吊环(3)、底端部水平固定有底板(4);外管(2)的外侧壁顶端水平固定有周向布置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有分布于内杆(1)两侧的两个下吊环(5);外管(2)的底端面与底板(4)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套于内杆(1)的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外管(2)、底板(4)固定连接;外管(2)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N根沿周向等距离分布且顶端部与其铰接的上连接杆(7)和N根位于上连接杆(7)下侧且内端部与外管(2)铰接的可伸缩拉杆(8),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N根底端部与其铰接的下连接杆(9),上下正对的上连接杆(7)的底部、可伸缩拉杆(8)的外端部、下连接杆(9)的上部共同穿设有销轴;下连接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茂青李志刚徐俊刚王学良王宇星韩魁杰张晓霞张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