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起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97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涉及一种电动机起动器,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机软起动器中硅板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壳体和软起动控制单元;壳体包括水冷背板,水冷背板包括水冷基板和水冷盖板;水冷基板位于壳体的背面;且水冷基板的内侧面固定有起动器发热模块,外侧面设有水道;水道是呈蛇形线状连通的凹槽;水冷盖板固定于水冷基板的外侧面,并将水道密封;该水冷盖板的外侧壁固定有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分别与水道的入口和出口连通;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起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起动器。

技术介绍

[0002]软起动一般采用电压时间斜坡方式和起动电流限制功能,也可兼有调频软起动功能。起动电流受设定值限制,可减小因直接起动或星/角起动产生的过大起动转矩对电网的冲击,减少电机起动时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冲击。该类产品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要求,设置为硬起动状态。软起动器应具有过载、短路、断相、漏电闭锁等完备的保护功能。
[0003]现有的电动机软起动器中晶闸管只在起动和停止时工作,属断续工作制;并且在机械结构新型中硅板一般安装在本体芯架或壳体上,无需冷却。其缺陷是硅板通过散热板直接散热,散热效率低,使硅板不能长期工作。使得产品使用寿命低,晶闸管和真空接触器经常损坏,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机软起动器中硅板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软起动器。
[0005]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包括壳体和软起动控制单元;
[0006]壳体包括水冷背板,水冷背板包括水冷基板和水冷盖板;
[0007]水冷基板位于壳体的背面;且水冷基板的内侧面固定有起动器发热模块,外侧面设有水道;水道是呈蛇形线状连通的凹槽;
[0008]水冷盖板固定于水冷基板的外侧面,并将水道密封;该水冷盖板的外侧壁固定有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分别与水道的入口和出口连通;
[0009]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新型将硅板的散热板直接安装在壳体专用水冷底板上,通过水冷板散热大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可使硅板长期工作,符合八小时的工作要求;使其使用寿命为普通软起动器的三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的带有水冷背板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的水冷背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的水冷背板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的水冷基板主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的水冷背板主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中第一起动单元的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中第二起动单元的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中电动机和电动机电源的组合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中第一软起动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软起动器中第二软起动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第二软起动控制器为第二起动单元中的软起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5]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软起动器,包括壳体和软起动控制单元;
[0026]壳体包括水冷背板1,水冷背板1包括水冷基板1

1和水冷盖板1

2;
[0027]水冷基板1

1位于壳体的背面;且水冷基板1

1的内侧面固定有起动器发热模块,外侧面设有水道2;水道2是呈蛇形线状连通的凹槽;
[0028]水冷盖板1

2固定于水冷基板1

1的外侧面,并将水道2密封;该水冷盖板1

2的外侧壁固定有进水嘴3和出水嘴4,所述进水嘴3和出水嘴4分别与水道2的入口和出口连通;
[0029]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
[0030]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软起动器的主体结构特征如图1所示,软起动器外形尺寸:长
×

×
高(1397mm
×
894
×
1060mm)。软起动器由方形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箱式本体组成。为便于在使用时的移动,在壳体的底部装有拖架。壳体分为主腔和接线腔两部分。主腔前门为平面卡块式平移快速开门机构。前门与真空隔离换相开关之间具有可靠的机械联锁,保证在真空隔离换向开关处于接通位置时,前门不能打开;在前门打开时,用常规的方法,真空隔离换向开关不能接通。开门时,按下主腔侧壁的急停按钮,将两个换相开关均转至停止位置,转动闭锁杆锁住换向开关,拉动门上手把,则可使前门向左侧移出挡块限制范围,使前门绕左侧的铰链转动至前门完全打开。关门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操作,但须注意防止门体与壳体法兰隔爆面的碰撞。主腔内装有两个箱式本体,箱式本体包括面板和本体箱二部分。面板上安装有保护器、先导插件、开关电源、控制继电器、钮型开关、保险装置、外引电缆插头(插座)。本体箱内安装有接触器、变压器、阻容吸收等。本体箱置于主腔底板的滑道上,打开前门将本体箱两端的M8固定螺栓拧下,再将本体箱内旁路接触器KM1(KM2)上下侧3根负载线及3根动力线拆下,将控制线插头拔下即可将本体箱沿滑道抽出。
[0031]在壳体门上装有挂板,上面装有起动和停止按钮及复位按钮、外引电缆插头或插座等。
[0032]挂板可以在门体上转动,以便于维修。换向器和硅板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右侧和背部。主腔门体上装有向上、向下、确认/复位、起动、停止共十个按钮杆。接线腔在壳体的上
部。接线腔盖板与壳体的联接为螺栓紧固结构。腔内布置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接线端子,侧面有主回路进出接线口六个,控制接线口六个。接线腔装有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接线端子,其平面布置为:右部有6个M24主接线端子且二组并联,分二组纵向排列;左部有6个M24主接线端子。同时接线端子板上有五个九芯接线端子,在其上部有接线端子排三组与其连接,作为本安控制线及外引接点用。
[0033]本实施方式的重点在于,如图2~5所示,将硅板(晶闸管8)的散热板直接安装在壳体的水冷背板1上,通过水冷背板1散热可使硅板长期工作。
[0034]硅板由螺栓固定在水冷基板1

1上,水冷基板1

1内有水道2,水道2由水冷盖板1

2封住,水冷背板1(水冷门)安装在壳体的背部。
[0035]进水嘴3(或进水嘴3的座)在水冷盖板1

2上,通过螺丝固定,水冷的水冷盖板1

2是焊在水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软起动控制单元;壳体包括水冷背板(1),水冷背板(1)包括水冷基板(1

1)和水冷盖板(1

2);水冷基板(1

1)位于壳体的背面;且水冷基板(1

1)的内侧面固定有起动器发热模块,外侧面设有水道(2);水道(2)是呈蛇形线状连通的凹槽;水冷盖板(1

2)固定于水冷基板(1

1)的外侧面,并将水道(2)密封;该水冷盖板(1

2)的外侧壁固定有进水嘴(3)和出水嘴(4),所述进水嘴(3)和出水嘴(4)分别与水道(2)的入口和出口连通;软起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水冷盖板(1

2)上分布设有多个散热通孔(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软起动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起动单元(6)和第二起动单元(7),且第一起动单元(6)与第二起动单元(7)的结构相同;第一起动单元(6)包括第一先导回路(6

1)和第一继电器回路(6

2);第一先导回路(6

1)包括先导器XD1、双刀转换开关SA1、起动按钮QA1和停止按钮TA1;第一先导回路电源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先导器XD1的A3端口和B3端口电气连接,先导器XD1的A6端口依次通过双刀转换开关SA1的一个开关、起动按钮QA1和停止按钮TA1与先导器XD1的B6端口电气连接;第一继电器回路(6

2)包括开关电源UR1、第一软起动控制器和中间继电器ZJ11;第一继电器回路电源的电源输出端以并联的方式分别与开关电源UR1的电源输入端口和第一软起动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气连接;开关电源UR1的正极依次通过中间继电器ZJ11的线圈和先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玉环赵俊金孟凡斌刘桂敏燕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泓皓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