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迹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85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0
本申请提出一种胶迹去除装置,其包括:手柄、工作头、盖体;手柄包括彼此隔离的清水容纳腔和石蜡油容纳腔;工作头形成为楔形的;工作头内部形成彼此隔离的清水引导腔和石蜡油引导腔;工作头的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纱布,该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多个通孔,与清水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刷毛,该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形成多个通孔,与石蜡油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顶端形成有橡胶制成的刮板;工作头一体地固定在手柄上端,清水引导腔与清水容纳腔连通,石蜡油引导腔与石蜡油容纳腔连通;盖体能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上。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上。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迹去除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胶迹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用胶布在使用完毕被揭下来后,经常会有残留的胶附着在患者皮肤表面,这些残留的胶被称之为胶迹或胶痕。胶迹的去除一般是使用石蜡油涂抹在胶迹上,然后使用纱布擦拭,即可以去除胶迹。
[0003]目前还没有专用于去除胶迹的工具,现场准备石蜡油和纱布等,相对比较麻烦,此外纱布擦拭后,皮肤表面还会残留石蜡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胶迹去除装置,其无需预先准备多种材料或设备,且可以干净地去除患者皮肤表面的胶迹。
[0005]本申请的胶迹去除装置,其包括:手柄、工作头、盖体;
[0006]手柄包括彼此隔离的清水容纳腔和石蜡油容纳腔;
[0007]工作头形成为楔形的;工作头内部形成彼此隔离的清水引导腔和石蜡油引导腔;工作头的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纱布,该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多个通孔,与清水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刷毛,该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形成多个通孔,与石蜡油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顶端形成有橡胶制成的刮板;
[0008]工作头一体地固定在手柄上端,清水引导腔与清水容纳腔连通,石蜡油引导腔与石蜡油容纳腔连通;
[0009]盖体能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上。
[0010]优选地,清水引导腔与清水容纳腔通过清水引导孔连通;石蜡油引导腔与石蜡油容纳腔通过石蜡油引导孔连通;
[0011]清水容纳腔底端开口中安装有清水堵头,石蜡油容纳腔底端开口中安装有石蜡油堵头;
[0012]清水堵头上固定有清水连接杆,清水连接杆的顶端形成有清水引导孔塞子,石蜡油堵头上固定有石蜡油连接杆,石蜡油连接杆的顶端形成有石蜡油引导孔塞子。
[0013]通过本申请的胶迹去除装置,无需预先准备多种器材,仅仅需要在使用时打开对应塞子,使得清水浸湿纱布,刷毛上粘附石蜡油,即可以进行胶迹清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的胶迹去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去除盖体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去除盖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去除盖体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去除盖体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图1的胶迹去除装置的盖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7的盖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图7的盖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胶迹去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24]本申请的胶迹去除装置,其包括:手柄10、工作头20、盖体30。
[0025]手柄10包括彼此隔离的清水容纳腔11和石蜡油容纳腔12。
[0026]工作头20形成为楔形的;工作头20内部形成彼此隔离的清水引导腔25和石蜡油引导腔26;工作头20的靠近清水引导腔25的斜面上形成有纱布21,该靠近清水引导腔25的斜面上形成多个通孔,与清水引导腔连通,使得清水引导腔中的清水可以浸湿纱布;工作头20的靠近石蜡油引导腔20的斜面上形成有刷毛22,该靠近石蜡油引导腔26的斜面形成多个通孔,与石蜡油引导腔26连通,以方便石蜡油自石蜡油引导腔26流出而粘附到刷毛22上;工作头20的顶端形成有橡胶制成的刮板23,刮板23用于刮除胶迹。
[0027]工作头20一体地固定在手柄10上端,清水引导腔25与清水容纳腔11连通,石蜡油引导腔26与石蜡油容纳腔12连通。
[0028]盖体30能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20上。
[0029]清水引导腔25与清水容纳腔11通过清水引导孔连通;石蜡油引导腔26与石蜡油容纳腔12通过石蜡油引导孔连通。
[0030]清水容纳腔11底端开口中安装有清水堵头13,石蜡油容纳腔12底端开口中安装有石蜡油堵头14。
[0031]清水堵头13上固定有清水连接杆15,清水连接杆15的顶端形成有清水引导孔塞子17,石蜡油堵头14上固定有石蜡油连接杆16,石蜡油连接杆16的顶端形成有石蜡油引导孔塞子18。
[0032]在未使用时,清水塞子和石蜡油塞子分别对应地塞在清水引导孔和石蜡油引导孔中,使得清水引导腔和清水容纳腔处于隔断状态,石蜡油引导腔和石蜡油容纳腔处于隔断状态。到达现场后,向后移动清水塞子和石蜡油塞子,使得清水引导孔和石蜡油引导孔被打开,翻转整个装置,在重力作用下,清水自清水容纳腔流入清水引导腔进而流到纱布上而浸湿纱布;石蜡油自石蜡油容纳腔流入石蜡油引导腔进而流到刷毛上而粘附在刷毛上;如果清水和石蜡油的量较之胶迹需要的使用量预计有富余,则重新利用清水塞子和石蜡油塞子分别对应地封闭清水引导孔和石蜡油引导孔;如果清水和石蜡油的量较之胶迹需要的使用量适量,则不需要重新封闭清水引导孔和石蜡油引导孔;取下盖体,用粘附石蜡油的刷毛轻轻擦拭胶迹,然后利用刮板刮去被石蜡油浸泡的胶迹,最后使用浸湿的纱布擦拭皮肤表面,彻底清洁皮肤表面。最后重新盖上盖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迹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工作头、盖体;手柄包括彼此隔离的清水容纳腔和石蜡油容纳腔;工作头形成为楔形的;工作头内部形成彼此隔离的清水引导腔和石蜡油引导腔;工作头的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纱布,该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多个通孔,与清水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刷毛,该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形成多个通孔,与石蜡油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顶端形成有橡胶制成的刮板;工作头一体地固定在手柄上端,清水引导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张新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