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4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玉米喇叭口施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供电件、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施药管、固定在所述施药管中部储药斗、固定在所述立柱中部的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触碰杆、设置在所述触碰杆并驱动其复位的上的复位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控制箱。本新型以解决现有施药装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设计机座、立柱、施药管、支撑杆、触碰杆、触点开关和电磁阀等多个部件,可以对玉米植株的位置进行判断,进而实现玉米喇叭口的定位定量精准施药。进而实现玉米喇叭口的定位定量精准施药。进而实现玉米喇叭口的定位定量精准施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玉米喇叭口施药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

技术介绍

[0002]玉米的喇叭口期分为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前者是指玉米播种出苗40d后,当玉米植株有10片以上可见叶,7片以上展开叶,上部叶片卷成小喇叭形状的时期;后者是指玉米的叶片大部分可见,一般可见叶为14片左右,展开叶为12片左右,上部叶片卷成大喇叭形状的时期。
[0003]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后,田间湿度大,容易发生玉米螟、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等虫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噻虫嗪颗粒剂与细沙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丢心(即对玉米喇叭口投药),进而防治玉米螟、粘虫和草地贪夜蛾。传统的人工丢心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且人工操作时很难控制投药剂量。
[0004]申请号CN202122408730.3,公开了一种用于玉米喇叭口期的多口投药盒,其通过提手提拉盒体,传动总成、下连接座、两个输送管、两个挡板和两个储药罐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盒体底部落药的过程,从而对玉米植株高度较矮的投药情况;通过下连接座连接升降杆,实现抬起并升举盒体的效果,从而应对玉米植株高度较高的投药情况。通过以上的设置降低了投放难度和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投放的不均匀性。不可否认,该专利确实实现上述技术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其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时通过副轮带动连接杆做往复移动,连接杆带动挡板往复移动,进而实现2个储药罐的连续间歇下料,但是,该投药装置很难控制储药罐间歇下料时的位置与喇叭口的位置对应。
[0005]专利技术人也设计了一种用于玉米喇叭口期投药的装置,其通过设置支撑杆、触碰杆和触点开关等多个部件来判断玉米植株的位置,来实现定位定量精准施药。与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明显不同。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其通过设置触碰杆、触点开关和电磁阀等多个部件来判断玉米植株的位置,来实现定位定量精准施药。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其特点在于,包括:
[0010]可移动的机座;
[0011]竖向且下端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立柱;
[0012]水平且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施药管,该施药管的长度可调节、且两端均具有向下弯折的下料口,该下料口通过电磁阀与下料管相连;
[0013]固定在所述施药管中部且与该施药管连通的储药斗;
[0014]固定在所述立柱中部的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触动机构组,当该触动机构组与玉米植株发生触碰时,可控制对应的电磁阀打开与关闭;
[0015]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供电件,该供电件分别与所述触动机构和电磁阀相连;
[0016]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控制箱,该控制箱内设有与所述供电件、触动机构以及所述电磁阀连接的控制器。
[0017]进一步,所述触动机构组由铰接槽、铰接栓、触点开关、触碰杆和复位件构成;所述铰接槽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且沿支撑杆的方向水平设置,供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插入,该铰接槽上设有供所述铰接栓贯穿的限位槽;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上开设有通孔,供所述铰接栓穿过;所述通孔的顶部凹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复位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铰接栓上开设有一从其底部向其顶部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复位件的外端头卡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内端头卡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触点开关设置该铰接槽的内端,当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可插入所述铰接槽时,可触动所述触点开关,进而控制对应的电磁阀。
[001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外端头设有一铰接栓,所述铰接栓竖直向下贯穿所述铰接槽以及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后螺纹连接有一固定螺母;所述铰接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多边形限位帽;所述支撑杆外端头顶部凹设有与所述限位帽对应的限位槽。
[0019]作为优选,所述复位件为卷簧;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上开设有一与所述铰接栓位置对应的通孔以供所述铰接栓穿过;所述通孔的顶部凹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复位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铰接栓上开设有一从其底部向其顶部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复位件的外端头卡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内端头卡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2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触碰杆直径;所述铰接槽内端远离所述触点开关的一侧上设有一限位板,当所述触碰杆复位到初始位置时,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外壁贴合在所述限位板上。
[0021]作为优选,所述施药管由第一管体和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两端上的第二管体组成;所述第二管体上螺纹连接有一调节栓,当旋紧所述调节栓时,所述调节栓的内端头抵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
[0022]作为优选,所述供电件为柴油发电机或汽油发电机;位于所述机座后侧的行走轮为与所述供电件连接的电驱动轮。
[0023]作为优选,所述储药斗顶部设有一密封盖;所述机座上设有一与所述供电件连接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管道连通在所述储药斗一侧的顶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支撑杆和触碰杆,支撑杆的外端头开设铰接槽,触碰杆的内端头位于铰接槽内并与支撑杆铰接,同时在铰接槽内设置触点开关;在对玉米喇叭口施用颗粒药剂时,触碰杆受玉米植株的阻挡而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触碰杆的内端头触发触点开关,可以实现对玉米植株的定位。
[0026](2)本专利技术在触碰杆的内端头上设置复位件,触碰杆受玉米植株阻挡时,触碰杆的内端头发生转动,复位件被拉伸;当触碰杆失去玉米植株阻挡时,复位件回缩,带动触碰杆复位,方便进行循环操作;另外,铰接槽内设有限位板,当触碰杆复位到初始位置时,触碰杆
的内端头外壁贴合在限位板上,实现对触碰杆的复位限位。
[0027](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产生风力,加压到储药斗内,保持储药斗和施药管内的压力,以便当电磁阀开启时使颗粒药剂顺利掉出。
[0028](4)本专利技术的施药管由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成,第二管体上螺纹连接有一调节栓,可以根据玉米行距的调整下料管的位置以使下料管的出料口与玉米喇叭口的位置对应,实现精准施药。
[0029](5)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触点开关和电磁阀,触碰杆触发触点开关时,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电磁阀打开及关闭,实现施药操作,具有一定成的机械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玉米喇叭口的连续自动、定位定量精准施药。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2]图3为图1的主视图;
[0033]图4为图1的爆炸图;
[003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机座;竖向且下端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立柱;水平且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施药管,该施药管的长度可调节、且两端均具有向下弯折的下料口,该下料口通过电磁阀与下料管相连;固定在所述施药管中部且与该施药管连通的储药斗;固定在所述立柱中部的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触动机构组,当该触动机构组与玉米植株发生触碰时,可控制对应的电磁阀打开与关闭;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供电件,该供电件分别与所述触动机构和电磁阀相连;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控制箱,该控制箱内设有与所述供电件、触动机构以及所述电磁阀连接的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喇叭口颗粒药剂自走精准施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机构组由铰接槽、铰接栓、触点开关、触碰杆和复位件构成;所述铰接槽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且沿支撑杆的方向水平设置,供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插入,该铰接槽上设有供所述铰接栓贯穿的限位槽;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上开设有通孔,供所述铰接栓穿过;所述通孔的顶部凹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复位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铰接栓上开设有一从其底部向其顶部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复位件的外端头卡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内端头卡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触点开关设置该铰接槽的内端,当所述触碰杆的内端头可插入所述铰接槽时,可触动所述触点开关,进而控制对应的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王咏坤韩奕陈路生陈捷王彩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