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7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包括一体化的礁体,礁体是一内部中空的半球体结构,礁体的顶部固定有吊环,礁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半圆形开口,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连接有底角外沿部,且底角外沿部的边缘与礁体的底部连接,礁体的上端部为一粗糙面,粗糙面是石子铺设的粗糙面;礁体的上端部与礁体的下端部之间开设有矩形的亲鱼孔,亲鱼孔沿着礁体的外轮廓呈弧形排布,且亲鱼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部鱼礁面积大,容易形成涡流,同时,该鱼礁面上是石子面,附着面粗糙,有利于藻类附着,从而在鱼礁上部能形成海藻场,海藻场里面会栖息有钩虾和麦秆虫,从而为亲鱼提供饵料。从而为亲鱼提供饵料。从而为亲鱼提供饵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藻场、渔业资源保护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的双拖网。

技术介绍

[0002]在人工鱼礁领域,为了增加局部海域的渔业产量和提高渔业资源增殖效率,需要建设海洋牧场,并使用人工鱼礁将渔业资源中各个生活史环节加以保护,从而提高渔业资源野外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进而提升该区域渔业产量。在此之中,为了实现全生活史需要,就需要将亲鱼吸引滞留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使其繁殖效率提高。亲鱼滞留礁设计有2个目的,一个是诱集,一个是产卵。为了诱集亲鱼群体,就需要设计面构造类型的鱼礁涡流区域,使其附着有大型底栖马尾藻,海藻枝叶上有鱼类饵料生物

钩虾和麦秆虫,从而通过鱼类喜欢且适应的涡流和饵料作用,将鱼类吸引在鱼礁周边。同时,半球开孔式鱼礁设计,使得鱼礁面积变得广阔,鱼类产卵后卵更容易附着在鱼礁表面。即,本亲鱼礁使得饵料生物更容易发生和卵更容易附着,同时这种鱼礁设计,也容易形成大的排列式鱼礁群,形成更大涡流区域的鱼礁带,诱集促进效果极好,使得亲鱼滞留在附近,繁殖产卵。该鱼礁适宜设置在水深15~30米内海域。因此,负责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或经营部门需要一种能诱集亲鱼栖息、繁殖,在保证繁殖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排出的鱼卵有附着面积附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包括一体化的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是一内部中空的半球体结构,所述礁体的顶部固定有吊环,所述礁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半圆形开口,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连接有底角外沿部,且所述底角外沿部的边缘与所述礁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礁体的上端部为一粗糙面,所述粗糙面是石子铺设的粗糙面;
[0005]所述礁体的上端部与所述礁体的下端部之间开设有矩形的亲鱼孔,所述亲鱼孔沿着所述礁体的外轮廓呈弧形排布,且所述亲鱼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
[0006]本技术上部鱼礁面积大,容易形成涡流,同时,该鱼礁面上是石子面,附着面粗糙,有利于藻类附着,从而在鱼礁上部能形成海藻场,海藻场里面会栖息有钩虾和麦秆虫,从而为亲鱼提供饵料。中间部分开设亲鱼孔,方便亲鱼进出,躲避敌害,半圆球型超大附着面积设计,一是方便藻类孢子附着,二是方便具有黏性的卵附着。然后,底部有三个底角外沿部,一个方便藻类附着,二是有利于维持鱼礁稳定性,使得在一定波浪水流冲击下保持稳定,也增加与海底接触面,使得其不容易沉降下陷从而失去鱼礁的功能与作用。底部也有空洞,方便鱼类进去,和海水交换利用。这种小型开口有利于防止鲨鱼等大型猎食性鱼类进
入,从而为亲鱼提供庇护场所,提高其繁殖效率。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亲鱼孔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亲鱼孔,第二亲鱼孔和第三亲鱼孔,所述第一亲鱼孔和所述第二亲鱼孔位于礁体的正面,所述第三亲鱼孔位于礁体的背面。
[0008]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亲鱼孔能够维持礁体整体稳定的同时方便亲鱼进出。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亲鱼孔和第二亲鱼孔设置在位于礁体正面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所述第三亲鱼孔设置在位于礁体背面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
[0010]本技术优化了亲鱼孔的位置能够更好的维持礁体整体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礁体的直径在1.5m

2m之间,所述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在20cm

30cm之间。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底角外沿部的下表面设有均匀排布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高度在5cm

8cm。
[0013]本技术通过增加定位柱能够更好的是底角外沿部与海底面接触,定位柱插入海底,波浪水流冲击下保持稳定也不容易沉降下陷从而失去鱼礁的功能与作用。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底角外沿部的外边缘长度为40cm

50cm,且所述底角外沿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礁体的下端部间距在20cm

30cm。
[0015]本技术增大了底角外沿部的面积,方便藻类附着,有利于维持鱼礁放置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吊环上系有绳子、锚链或者浮子。从而使得鱼礁能够被准确放置或者吊起,浮子可以准确辨别鱼礁所在位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中:1、礁体;2、吊环;3、半圆形开口;4、底角外沿部;5、粗糙面;6、亲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包括一体化的礁体1,礁体是一内部中空的半球体结构,礁体的顶部固定有吊环2,礁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半圆形开口3,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连接有底角外沿部4,且底角外沿部的边缘与礁体的底部连接,礁体的上端部为一粗糙面5,粗糙面是石子铺设的粗糙面;礁体的上端部与礁体的下端部之间开设有矩形的亲鱼孔6,亲鱼孔沿着礁体的外轮廓呈弧形排布,且亲鱼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
[0022]本技术上部鱼礁面积大,容易形成涡流,同时,该鱼礁面上是石子面,附着面粗糙,有利于藻类附着,从而在鱼礁上部能形成海藻场,海藻场里面会栖息有钩虾和麦秆虫,从而为亲鱼提供饵料。中间部分开设亲鱼孔,方便亲鱼进出,躲避敌害,半圆球型超大附着面积设计,一是方便藻类孢子附着,二是方便具有黏性的卵附着。然后,底部有三个底角外沿部,一个方便藻类附着,二是有利于维持鱼礁稳定性,使得在一定波浪水流冲击下保持稳定,也增加与海底接触面,使得其不容易沉降下陷从而失去鱼礁的功能与作用。底部也有
空洞,方便鱼类进去,和海水交换利用。这种小型开口有利于防止鲨鱼等大型猎食性鱼类进入,从而为亲鱼提供庇护场所,提高其繁殖效率。
[0023]进一步优选,亲鱼孔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亲鱼孔,第二亲鱼孔和第三亲鱼孔,第一亲鱼孔和第二亲鱼孔位于礁体的正面,第三亲鱼孔位于礁体的背面。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亲鱼孔能够维持礁体整体稳定的同时方便亲鱼进出。
[0024]进一步优选,第一亲鱼孔和第二亲鱼孔设置在位于礁体正面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第三亲鱼孔设置在位于礁体背面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本技术优化了亲鱼孔的位置能够更好的维持礁体整体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优选,礁体的直径在1.5m

2m之间,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在20cm

30cm之间。
[0026]进一步优选,底角外沿部的下表面设有均匀排布的定位柱,定位柱的高度在5cm

8cm。本技术通过增加定位柱能够更好的是底角外沿部与海底面接触,定位柱插入海底,波浪水流冲击下保持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包括一体化的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是一内部中空的半球体结构,所述礁体的顶部固定有吊环,所述礁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半圆形开口,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连接有底角外沿部,且所述底角外沿部的边缘与所述礁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礁体的上端部为一粗糙面,所述粗糙面是石子铺设的粗糙面;所述礁体的上端部与所述礁体的下端部之间开设有矩形的亲鱼孔,所述亲鱼孔沿着所述礁体的外轮廓呈弧形排布,且所述亲鱼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亲鱼孔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亲鱼孔,第二亲鱼孔和第三亲鱼孔,所述第一亲鱼孔和所述第二亲鱼孔位于礁体的正面,所述第三亲鱼孔位于礁体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球型开孔式亲鱼滞留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鱼孔和第二亲鱼孔设置在位于礁体正面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敏肖黎严利平胡芬袁兴伟高小迪金艳张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