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60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混药槽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泵和加药计量泵,进水泵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还包括PLC控制中心,穿孔旋流絮凝池中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清水池中设置有余氯检测仪,浊度检测仪以及余氯检测仪均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加药计量泵与电磁流量计均与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浊度检测仪、余氯检测仪实时检测设备处理水量、水质的变化情况,将检测仪检测数据反馈给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根据实时检测数据及相关参数,智能换算出加药量,并输出信号给计量泵进行实时调整加药量,实现精准药剂投加,降低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节省药剂使用量。药剂使用量。药剂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农村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主要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主要处理通过加入PAC及PAM药剂与原水絮凝反应后降低水质的浊度,同时在设备出水端加入消毒剂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
[0003]传统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加药往往都是通过计量泵固定加药,无法对水质水量波动时(如雨季)进行自动调控,这样容易造成设备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药剂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可以智能调节药剂添加量,保证水质安全。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混药槽、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以及清水池,所述混药槽中部设置有若干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一端交替与混药槽两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混药槽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泵和加药计量泵,所述进水泵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还包括PLC控制中心,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中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清水池中设置有余氯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以及所述余氯检测仪均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药计量泵与所述电磁流量计均与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7]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中部横纵交错设置有若干穿孔板,以将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分隔成若干个腔室,所述穿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连通相邻两个腔室;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底部设置有絮凝泥斗,所述絮凝泥斗底部设置有絮凝排泥管。
[0008]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中部设置有斜管托板,所述斜管托板远离所述斜管沉淀池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斜管托板上方空间中设置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沉淀池上端两侧设置有水堰,所述斜管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沉垫泥斗,所述沉垫泥斗中设置有沉淀排泥管。
[0009]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絮凝排泥管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排泥管出料端相连通,其共同出料端连接有排泥电磁阀。
[0010]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池中部设置有滤料托板,所述滤料托板上设置有过滤填料;所述滤料托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池底面以及滤料托板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池中部侧壁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
上设置有排污电磁阀。
[0011]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池底部设置有反洗进水管,所述反洗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反洗水箱和反洗水泵,所述反洗进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0012]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设置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并联有产水电磁阀和手动球阀,所述产水管连接于所述过滤池底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通过浊度检测仪、余氯检测仪实时检测设备处理水量、水质的变化情况,将检测仪检测数据反馈给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根据实时检测数据及相关参数,智能换算出加药量,并输出信号给计量泵进行实时调整加药量,实现精准药剂投加,降低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节省药剂使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俯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侧面剖视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混药槽;11、隔板;2、穿孔旋流絮凝池;21、穿孔板;22、絮凝泥斗;3、斜管沉淀池;31、沉垫泥斗;32、导流板;33、斜管托板;34、水堰;35、斜管填料;4、过滤池;41、过滤填料;42、滤料托板;43、支撑杆;5、清水池;6、反洗进水管;61、止回阀;62、反洗水泵;63、反洗水箱;71、产水管;72、手动球阀;73、产水电磁阀;81、絮凝排泥管;82、沉淀排泥管;83、排泥电磁阀;9、排污管;91、排污电磁阀;101、进水泵;102、电磁流量计;201、加药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混药槽1、穿孔旋流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过滤池4以及清水池5,所述混药槽1中部设置有若干隔板11,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1一端交替与混药槽1两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开口;从而使得药物与污水在来回流动的混药槽1中混合均匀,进入后续絮凝阶段时均匀絮凝,从而保证浊度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准确,从而使得控制更加精准。所述混药槽1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泵101和加药计量泵201,所述进水泵101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102;电磁流量计102可以提供准确的进水量数据,从而可以加药计量泵201实现准确配比。控制还包括PLC控制中心,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中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清水池5中设置有余氯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以及所述余氯检测仪均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药计量泵201与所述电磁流量计102均与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实时检测设备处理水量、水质的变化情况,将检测仪检测数据反馈给PLC控制中心,PLC控制中心根据实时检测数据及相关参数,智能换算出加药量,并输出信号给加药计量泵201进行实时调整加药量,实现精准药剂投加,降低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节省药剂使用量。
[0021]优选的,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中部横纵交错设置有若干穿孔板21,以将所述穿孔
旋流絮凝池2分隔成若干个腔室,所述穿孔板2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连通相邻两个腔室;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底部设置有絮凝泥斗22,所述絮凝泥斗22底部设置有絮凝排泥管81。药物和污水混合均匀后在穿孔旋流絮凝池2中进行絮凝沉淀,可以除去大部分的杂质颗粒,最终絮凝物沉淀到底部通过絮凝泥斗22收集后然后通过絮凝排泥管81排出。
[0022]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池3中部设置有斜管托板33,所述斜管托板33远离所述斜管沉淀池3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32,所述斜管托板33上方空间中设置有斜管填料35;所述斜管沉淀池3上端两侧设置有水堰34,所述斜管沉淀池3底部设置有沉垫泥斗31,所述沉垫泥斗31中设置有沉淀排泥管82。水中还存在部分未絮凝沉淀完全的物质,在斜管沉淀池3中通过斜管填料35的作用进一步地沉淀干净,保证水中几乎没有大颗粒杂质。沉淀的物质通过沉淀排泥管82一起排出。
[0023]优选的,所述絮凝排泥管81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排泥管82出料端相连通,其共同出料端连接有排泥电磁阀83。通过控制排泥电磁阀83来控制排泥的时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混药槽(1)、穿孔旋流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过滤池(4)以及清水池(5),所述混药槽(1)中部设置有若干隔板(11),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1)一端交替与混药槽(1)两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混药槽(1)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泵(101)和加药计量泵(201),所述进水泵(101)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102);还包括PLC控制中心,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中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清水池(5)中设置有余氯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以及所述余氯检测仪均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药计量泵(201)与所述电磁流量计(102)均与所述PLC控制中心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中部横纵交错设置有若干穿孔板(21),以将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分隔成若干个腔室,所述穿孔板(2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连通相邻两个腔室;所述穿孔旋流絮凝池(2)底部设置有絮凝泥斗(22),所述絮凝泥斗(22)底部设置有絮凝排泥管(8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加药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3)中部设置有斜管托板(33),所述斜管托板(33)远离所述斜管沉淀池(3)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32),所述斜管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天长钟永新赖春露钟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优米耐福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