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38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上设有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基部、主体部、第一弹臂、第二弹臂、接触部、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主体部位于基部的前方且前后相对设置,第一弹臂连接基部和接触部,第二弹臂连接主体部和接触部,由基部向下延伸第一焊脚,由主体部向下延伸第二焊脚,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共同夹持焊料,第一弹臂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第一弹臂向一侧偏移的偏移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位于基部和主体部的同一侧。相对现有技术,第二弹臂设置偏移部与上弹臂左右错位,方便导电端子冲压成型;接触部位于基部和主体部前后方向同一侧,增加弹臂的长度,使导电端子和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使导电端子和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使导电端子和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备双通道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连接器通过其上的导电端子形成双导电路径,从而降低阻抗,改善导电端子的高频性能,其中导电端子具有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顶端分别连接一弹臂,两个弹臂的顶端通过一接触部彼此连接,其中两个弹臂前后正对设置,接触部位于两个夹持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
[0003]然而由于两个弹臂前后正对设置,对于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而言制造难度较高,且因接触部位于两个夹持部前后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导致导电端子的弹性不佳,在两个弹臂受到芯片模块向下压接的情况下,两个弹臂的压缩变形量小,受震动接触部易脱离接触芯片模块。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便于具有双通道的导电端子弯折成型以及增加导电端子的弹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上下贯穿的收容槽;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主体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和所述主体部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基部的上方和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接触部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槽;一第一弹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一第二弹臂,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一第一焊脚,由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焊脚,由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用以共同夹持一焊料;其中,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偏移部,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弹臂向一侧偏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看,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偏移部,所述接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偏移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偏移部相对所述连接部向后弯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最窄位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竖直延伸,且呈平板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