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37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其主体为环形的跑道池,跑道池内设有带动藻液沿跑道循环的循环动力装置,以及用于藻液过滤的膜组件,膜组件外接设有将过滤后的流体抽吸排出跑道池的抽吸泵;跑道池的跑道正上方设有相对于跑道池水平面呈夹角并间隔排列的微藻生物膜组件,微藻生物膜组件包括框架和生物膜载体;该系统还包括循环送液装置,循环送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循环泵、排液管,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进液管,并连通至跑道池内的藻液,循环泵的出液口连接排液管,排液管的出液口导送藻液至各微藻生物膜组件的生物膜载体表面,且微藻生物膜组件导流藻液回流至跑道池内。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生产效率和微藻产量。胞生产效率和微藻产量。胞生产效率和微藻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微藻培养和净水领域,是一种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藻是一种微小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并可以合成天然色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饲料、肥料、生物固碳及废水处理环保等领域。跑道池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微藻规模化培养系统,具有建设和操作简单,设备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然而,跑道池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缺点,由于跑道池具有20~30cm较厚的藻液层,藻细胞对光的吸收和散色作用,光无法穿透到藻液内部,微藻生长速率慢,难以达到高密度,高生产效率等问题。同时,微藻的采收,即将藻体(约2~20μm)从藻液中分离出来也是十分困难,一般采用离心机或絮凝等方式进行分离采收,存在能耗高或需要添加絮凝剂等物质,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这些问题极大限制了微藻跑道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此,有待对现有的微藻跑道池系统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微藻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该耦合系统的主体为环形的跑道池(1),跑道池内设有带动藻液沿跑道循环的循环动力装置,以及用于藻液过滤的膜组件(3),膜组件外接设有将过滤后的流体抽吸排出跑道池的抽吸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池(1)的跑道正上方设有相对于跑道池水平面呈夹角并间隔排列的微藻生物膜组件(5),微藻生物膜组件包括框架(501)和生物膜载体(502),生物膜载体固定于框架,框架即相对于跑道池呈夹角固定;该耦合系统还包括循环送液装置,循环送液装置包括进液管(7)、循环泵(6)、排液管(8),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通至所述跑道池内的藻液,循环泵的出液口连接排液管,排液管的出液口导送藻液至各所述微藻生物膜组件的生物膜载体表面,且微藻生物膜组件导流藻液回流至跑道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生物膜组件(5)的框架(501)为网框或格栅框,所述生物膜载体(502)为吸附跑道池中微藻形成生物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载体(502)为聚酯纤维布料、尼龙布料或棉布。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生物膜和膜跑道池的微藻培养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池(1)内的循环动力装置为蹼轮(2)和电机的组合,即电机传动连接蹼轮转动,蹼轮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婷黄建科赵哲张爱华苏博成曹乐李席席张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