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19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农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其包括板壳,所述板壳的右侧固定有杆壳,所述杆壳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部插接有把杆,所述把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把杆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壁,所述板壳底端的右侧均匀分布固定有齿耙头,所述板壳内部的左侧开设有板槽,且板槽的内部插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把手,所述板壳左侧的中部开设有杆槽,且杆槽内置有抵杆,所述抵杆的外壁固定有拉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板设置有板槽内,由限位机构可快速转换推板的状态,在推板和齿耙头替换使用时,将大大提高替换过程中的便捷效果,大大方便使用者操作时的便捷。用者操作时的便捷。用者操作时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


[0001]本技术适用于农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齿耙是一种常见的农具之一,由耙头和耙柄组成,耙头的下端设有复数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钉齿,相邻钉齿之间形成齿口。
[0003]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号CN201921585129.8公开了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农具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耙头,耙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耙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侧面钉齿,耙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侧面钉齿,第一侧面钉齿和第二侧面钉齿之间设置有多个钉。
[0004]具备齿耙和推板两种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转换该两种工作较为不便,无法形成快速的转换效果,便捷性较低,为了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包括板壳,所述板壳的右侧固定有杆壳,所述杆壳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部插接有把杆,所述把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把杆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壁,所述板壳底端的右侧均匀分布固定有齿耙头,所述板壳内部的左侧开设有板槽,且板槽的内部插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把手,所述板壳左侧的中部开设有杆槽,且杆槽内置有抵杆,所述抵杆的外壁固定有拉把,且抵杆的外部套接有弹簧,所述推板左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槽与螺纹壁的螺纹尺寸相适配,且构成转动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拉把的内壁相固定,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板壳的外壁相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杆槽与板槽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抵杆的末端位于板槽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的尺寸相同,所述抵杆的末端与第一锁孔的尺寸相适配,且抵杆的末端插接于第一锁孔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推板设置有板槽内,由限位机构可快速转换推板的状态,在推板和齿耙头替换使用时,将大大提高替换过程中的便捷效果,大大方便使用者操作时的便捷。
[0014]2、本技术通过把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壁,螺纹壁与螺纹槽螺纹尺寸相适配,在把杆使用完毕后,旋转后将利于将把杆收入杆壳的内部,从而便于使用完毕后,对该农具的收纳放置,降低整体体积,便捷放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的板壳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的推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板壳;2、杆壳;3、板槽;4、推板;5、把手;6、齿耙头;7、杆槽;8、抵杆;9、拉把;10、弹簧;11、第一锁孔;12、第二锁孔;13、螺纹槽;14、把杆;15、螺纹壁;16、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是参考,可以通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参照图1

3,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包括板壳1,所述板壳1的右侧固定有杆壳2,所述杆壳2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13,且螺纹槽13的内部插接有把杆14,所述把杆14的末端设置有握把16,所述把杆14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壁15,所述板壳1底端的右侧均匀分布固定有齿耙头6,所述板壳1内部的左侧开设有板槽3,且板槽3的内部插接有推板4,所述推板4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把手5,所述板壳1左侧的中部开设有杆槽7,且杆槽7内置有抵杆8,所述抵杆8的外壁固定有拉把9,且抵杆8的外部套接有弹簧10,所述推板4左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锁孔11和第二锁孔12,本实施例中,通过推板4设置有板槽3内,由限位机构可快速转换推板4的状态,在推板4和齿耙头6替换使用时,将大大提高替换过程中的便捷效果,大大方便使用者操作时的便捷。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槽13与螺纹壁15的螺纹尺寸相适配,且构成转动机构,可以便于把杆14的收缩,降低体积,便于使用完毕的收纳。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拉把9的内壁相固定,且弹簧10的另一端与板壳1的外壁相固定,弹簧10将赋予抵杆8弹力,保证锁定机构锁定推板4时的稳定。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杆槽7与板槽3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抵杆8的末端位于板槽3的内部。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孔11与第二锁孔12的尺寸相同,所述抵杆8的末端与第一锁孔11的尺寸相适配,且抵杆8的末端插接于第一锁孔11的内部,将利于对推板4的状态形成两种锁定,分别保证使用推板4和不使用推板4时的稳定性。
[0027]本技术使用时:正常使用齿耙头6时,直接由把杆14带动齿耙头6进行使用,在
需要使用推板4对农作物进行推动时,此时可拉动拉把9,抵杆8将位于杆槽7内移动,弹簧10被拉动赋予抵杆8产生弹力,使抵杆8移出板槽3的内部,此时抵杆8的末端将与第二锁孔12分离,此时推板将位于板槽3内下降,在第一锁孔11到达抵杆8处时,弹簧10的弹力将推入抵杆8进入第一锁孔11内,使推板4对齿耙头6形成整体的阻挡,完成两用的快速替换,使用完毕后,旋转把杆14,把杆14外壁的螺纹壁15将位于螺纹槽13内旋转,由把杆14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壁15最终把杆14将利于收入杆壳2内,从而大大降低该农具的使用体积,利于收纳放置,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耙杈两用农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壳(1),所述板壳(1)的右侧固定有杆壳(2),所述杆壳(2)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13),且螺纹槽(13)的内部插接有把杆(14),所述把杆(14)的末端设置有握把(16),所述把杆(14)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壁(15),所述板壳(1)底端的右侧均匀分布固定有齿耙头(6),所述板壳(1)内部的左侧开设有板槽(3),且板槽(3)的内部插接有推板(4),所述推板(4)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把手(5),所述板壳(1)左侧的中部开设有杆槽(7),且杆槽(7)内置有抵杆(8),所述抵杆(8)的外壁固定有拉把(9),且抵杆(8)的外部套接有弹簧(10),所述推板(4)左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锁孔(11)和第二锁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全张玉树郑祥洲苏火贵李福德陈瑞明吴月德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溪县全香茶叶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