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17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属于调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油部、调和油料部、排出成品油部,供油部包括油泵B1和多个油料灌,多个油料灌通过管道均与油泵B1连接,油泵B1与每个油料灌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本方案主要用于油料混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料调和装置使用条件要求高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要求高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要求高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调油设备
,具体公开了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应急代用油料调和装置与一般的油料搅拌装置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且需要考虑其各类部件、装置各部位之间的适配性,直接选用市场上销售的混合器可能会出现不合用的情况。例如混合器整体体积过大导致容器内油料无法及时输送而溢出,或混合器整体体积过小,使双容器交替搅拌时出现成品代用油料供应跟不上的情况;混合器进、出油口与油管直径、泵进、出油口直径不适配;搅拌电机功率、搅拌器种类不符合油料搅拌设计要求等。故在设计调油装置的混合器部分时,需要对市场上销售的釜式混合器进行改装,或直接根据调和装置使用需求进行专门定做。
[0003]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混合器是搅拌釜混合器,相较于射流混合器、撞击流混合器等新兴发展起来的混合器来说,它虽然混合效果稍差,但通过选用合适类型的搅拌器、科学设计搅拌釜的体积、形状,能够达到的混合效果已经能够满足应急代用油料调和装置对混合均匀程度的要求。且射流混合器、撞击流混合器等新型混合器部件较为精密,使用条件要求较高,如使用操作不当极容易出现损坏,且不易维修及更换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料调和装置使用条件要求高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油部、调和油料部、排出成品油部,供油部包括油泵B1和多个油料灌,多个油料灌通过管道均与油泵B1连接,油泵B1与每个油料灌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
[0006]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需要使用调油装置时,将不同的油料分别放置到油料灌中,打开油泵B1和电磁阀,将油料输送到调和油料部,通过油料调和油料部将不同的油料进行调和后再通过供油部将调和后的油料送出。
[0007]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1)通过本装置,能将不同油料灌内的油同时送到油料调和部进行调和,提高了送料效率和搅拌效率;
[0009](2)通过设置电磁阀,能调节不同油料灌内油量的输出,便于进行调整比例。
[0010]进一步,调和油料部包括搅拌釜,搅拌釜上设有PLC和多个液位计,液位计的数量与电磁阀的数量相同,每个电磁阀和液位计均与PLC电信号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对搅拌釜内的油料进行搅拌,便于实现不同比例的油进行搅拌调和。
[0011]进一步,排出成品油部包括通过管道与搅拌釜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电磁阀、油泵B2和过滤器,电磁阀与PLC电信号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使用PLC控制电磁阀的开合,便于进行油调和后进行输送。
[0012]进一步,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有储存罐和输送管。通过上述设置能将调和后的油进行储存,通过输送管能将调和后的油直接加注到油管车里。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施例中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机1、轴封2、人孔3、搅拌轴4、夹套5、釜体6、搅拌器7、进油口8、出油口9、支座10。
[0017]实施例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油部、调和油料部、排出成品油部,供油部包括油泵B1和多个油料灌,本实施例中选用三个油料灌,每个油料灌通过管道均与油泵B1连接,油泵B1与每个油料灌之间的管道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三个电磁阀分别为Y1、Y2、Y3。调和油料部包括搅拌釜,搅拌釜上安装有PLC和三个液位计,从上到下分别标记为L1、L2、L3,每个电磁阀和液位计均与PLC电信号连接。排出成品油部包括通过管道与搅拌釜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电磁阀Y4、泵B2和过滤器,电磁阀Y4与PLC电信号连接。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有储存罐(容器储存)和输送管。使用输送管可以将调和后的油料直接加注到罐车内。本方案中使用的PLC、液位计、电磁阀油泵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购买。
[001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初始状态
[0019]初始状态下调油容器内可为空,也可装有任意体积的液体。初始状态下放空阀为关闭状态,若容器内装有液体,可在使用前手动打开放空阀,将调油容器内的液体排空。此外,初始状态下油泵B1、B2,搅拌电机M,电磁阀Y1、Y2、Y3、Y4,液位传感器L1、L2、L3均处于OFF状态。
[0020]2.装置启动
[0021](1)按下启动按钮,泵B1工作灯开启,油泵开始工作,同时电磁阀Y1开启,油料1开始向装置内进油。
[0022](2)当油料1液体高度到达液位传感器L3所处的水平面时,液位传感器L3开启,电磁阀Y1关闭,电磁阀Y2开启,油料1进油停止,油料2开始向装置内进油。
[0023](3)当油料2液体高度到达液位传感器L2所处的水平面时,液位传感器L2开启,电磁阀Y2关闭,电磁阀Y3开启,油料2进油停止,油料3开始向装置内进油。
[0024](4)当油料3液体高度到达液位传感器L1所处的水平面时,液位传感器L1开启,电磁阀Y3关闭,油料3进油停止,此时泵B1不关闭,而是转向另外一个调油容器供油。完成进料的调油容器搅拌电机M开启,开始进行油料混合步骤。
[0025](5)一定时间后,搅拌电机M关闭,同时电磁阀4开启,油泵B2开启,将混合完成的成品应急代用油料从混合装置中抽出。随着装置中油料液位回落,液位传感器L1、L2、L3依次关闭。
[0026](6)当液位低于L3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容器放空,使Y4关闭,开始下一个周期(从步
骤1开始)。
[0027]3.装置关闭
[0028]按下停止键,切断电源,工作灯熄灭,装置停止运行。装置内剩余液体可通过放空阀排空。
[0029]本实施例中的搅拌釜如图2所示,包括釜体6,釜体6外加工有夹套5,釜体6的上部加工有人孔3,便于检修,人孔3处安装有密封板。釜体6中部焊接有支座10用于安装,釜体6上部安装有输出轴向下的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搅拌轴4,搅拌轴4与釜体6之间安装有轴封2,搅拌轴4到下端安装有搅拌器7(搅拌叶片),釜体6上部右侧加工有进油口8,釜体6下部加工有出油口9,进油口8和出油口9均可与管道连接。
[00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油部、调和油料部、排出成品油部,供油部包括油泵B1和多个油料灌,多个油料灌通过管道均与油泵B1连接,油泵B1与每个油料灌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代用调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和油料部包括搅拌釜,搅拌釜上设有PLC和多个液位计,液位计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刘坪周维贵汪金真王晶向硕何燕李学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