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04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涉及建筑装置领域,其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尘机构,机体上设有与吸尘机构连接的集尘组件,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集尘组件内降尘的降尘组件;吸尘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体上的安装座、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吸尘头、与吸尘头连接的吸尘管和用于驱动吸尘头转动的驱动组件,吸尘管远离吸尘头的一端与集尘组件连通;集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机体上的收集箱、连接在收集箱底部的锥形桶和连接在锥形桶上的排污管;降尘组件包括位于转动连接在收集箱内的水管和连接在水管端部的喷头。本申请具有改善喷淋降尘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缺陷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杂质,粉尘杂质具有易漂浮性,会随风四处飘动,而粉尘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清理,飞扬的粉尘将会对建筑工地周围的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导致空气质量急速下降,同时也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0003]现有技术中,工地常采用喷洒水的方式进行降尘。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喷淋水能够对灰尘进行吸附从而达到降尘的效果,但是随着水分蒸发,粉尘脱离水分,再次飞扬会再次带来粉尘污染,则需要不停喷水进行降尘,而大量的喷淋水混合粉尘将会形成泥浆,对环境带来新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喷淋降尘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尘机构,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所述吸尘机构连接的集尘组件,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集尘组件内降尘的降尘组件;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安装座、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吸尘头、与吸尘头连接的吸尘管和用于驱动吸尘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吸尘管远离所述吸尘头的一端与所述集尘组件连通;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收集箱、连接在所述收集箱底部的锥形桶和连接在锥形桶上的排污管;所述降尘组件包括位于转动连接在收集箱内的水管和连接在水管端部的喷头 。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机体移动到粉尘较多的建筑场地上,驱动组件带动吸尘头转动,机体周围内吸尘头转动方向上的粉尘从吸尘头吸入,经过吸尘管进入到集尘组件内进行收集,粉尘先进入到收集箱内,在水管内通入喷淋水,喷淋水从喷头作用在收集箱内,吸附收集箱内的粉尘并下沉到锥形桶中,粉尘吸附完成后,打开排污管,将吸附了粉尘的污水从排污管排出,统一处理,使带有粉尘的污水不会留在建筑场地的地面上,从而改善直接喷淋降尘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转动座、固定连接在转动座上的第一电机、连接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蜗杆和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的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工作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固定在安装座上的
蜗轮啮合,从而驱动转动座及蜗轮沿蜗轮圆心转动,进一步带动吸尘头转动,从而增加吸尘范围,提高粉尘处理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安装座的弧形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座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随着第一电机工作,蜗轮与蜗杆啮合,带动转动座绕安装座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吸尘头转动,提高吸尘头的吸尘范围。
[0012]可选的,所述降尘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收集箱顶部的支座、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的总管、固定连接在总管上的第一连接管、转动连接在连接管上的连接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盘上的第二连接管和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三连接管,所述总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水管连通,所述连接盘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收集箱顶部设有驱动总管转动的转动组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总管连接水源,喷淋水从总管进入后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连接盘中心的空腔内,再依次进入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最终进入到水管内,从喷头喷出,作用到收集箱内,同时转动组件带动总管转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盘、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连接传动,带动水管沿水管中心轴线转动,喷头喷出的喷淋水向收集箱内壁不断喷出,提高降尘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收集箱顶部的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电机输出端的第一齿轮和套设在所述总管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总管转动,从而带动水管在收集箱内转动。
[0016]可选的,所述水管沿所述连接盘圆周方向至少设置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水管长度依次递减。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两个水管在收集箱内延伸的长度不同,喷头位于水管的端部,即两个水管上喷头的高度位置不同,能够实现不同高度均有喷淋水产生,从而提高对粉尘的吸附效果,提高粉尘处理效果。
[0018]可选的,所述总管上连通有补水管。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水管用于补充喷淋水,保障降尘效果。
[0020]可选的,所述机体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连接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储水箱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箱内,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收集箱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过滤海绵,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总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出水泵,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储水箱底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尘进入到收集箱内,并降尘结束后,粉尘沉淀到锥形桶内,沉淀一段时间后,进水泵工作将上清液从进水管抽入到储水箱内,同时过滤海绵对上清液起到过滤效果,收集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泵抽出,经过出水管进入到总管内,循环使用到下一次喷淋降尘中,当储水箱内的水变浑浊不能使用时,通过排水管排出。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机体、机体上的吸尘机构、集尘组件和降尘组件的设置,能够通过吸尘机构将建筑场地内的灰尘吸入到集尘组件内,再通过降尘组件对集尘组件内的灰尘进行降尘,改善喷淋降尘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吸附机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的顶部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A

A处的截面图。
[0027]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万向轮;21、安装座;22、吸尘头;23、吸尘管;24、驱动组件;25、吸尘泵;211、限位槽;241、转动座;242、第一电机;243、蜗杆;244、蜗轮;2311、限位块;2312、放置腔;2313、支架;3、集尘组件;31、收集箱;32、锥形桶;33、排污管;331、第一阀门;4、降尘组件;41、水管;42、喷头;43、支座;44、总管;45、第一连接管;46、连接盘;47、第二连接管;48、第三连接管;441、补水管;461、空腔;5、转动组件;51、第二电机;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6、储水箱;61、进水管;611、过滤海绵;612、进水泵;62、出水管;621、出水泵;63、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尘机构,所述机体(1)上设有与所述吸尘机构连接的集尘组件(3),所述机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集尘组件(3)内降尘的降尘组件(4);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的安装座(21)、转动连接在安装座(21)上的吸尘头(22)、与吸尘头(22)连接的吸尘管(23)和用于驱动吸尘头(22)转动的驱动组件(24),所述吸尘管(23)远离所述吸尘头(22)的一端与所述集尘组件(3)连通;所述集尘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的收集箱(31)、连接在所述收集箱(31)底部的锥形桶(32)和连接在锥形桶(32)上的排污管(33);所述降尘组件(4)包括位于转动连接在收集箱(31)内的水管(41)和连接在水管(41)端部的喷头(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4)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座(21)上的转动座(241)、固定连接在转动座(241)上的第一电机(242)、连接在第一电机(242)输出端的蜗杆(243)和固定连接在安装座(21)上的蜗轮(244),所述蜗杆(243)与所述蜗轮(244)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1)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安装座(21)的弧形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1),所述转动座(241)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211)滑动配合的限位块(23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组件(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收集箱(31)顶部的支座(43)、转动连接在支座(43)上的总管(44)、固定连接在总管(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梓峰陆斌陶建华徐华荣徐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