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462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包括:S1、分区基础:确定分区范围的管控边界,根据自然资源要素,确定规划区域内已有的重点生态要素并明确底图底数,借助GIS软件开展空间叠加,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S2、分区内容: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确定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S3、分区实施:根据初步分区得到的图斑特征、重要生态保护单位、行政区划边界以及小流域单元,进一步细分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最后对分区形成的细碎图斑进行调整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特点进行分区,以主导要素来规划分区,减小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际情况的误差。际情况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土空间规划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修复规划分区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重要一环,是实施精准管控和差异化建设的前提,其关键是弄清楚地域分异的规律、主导生态功能和主要生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促进国土空间生态品质和功能提升。
[0003]专利CN110322125A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态规划分区方法及系统,根据目标区域的植物类型进行模型评估,根据评估得分进行生态分区。专利CN111582572A提供了一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分区方法,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理论和方法,结合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实际需要,利用县级行政区划边界、小流域边界等数据信息辅助分区,通过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各分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和资源环境问题分布区域的面积关系,定量化明确生态修复分区和保护修复的初步方向。专利CN113887824A提供了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根据自然地理背景,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并界定各个生态子系统的边界,根据分析诊断得出的生态系统修复问题进行划分,最后根据生态恢复区各级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问题反馈,对区划进行调整。
[0004]现有的专利文献,由于研究区域尺度的不同,较多是基于主体功能分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较为宏观的尺度进行分区,分区划分标准多样,存在的生态问题复杂,在分区评价、方法及分类标准中,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针对规划范围重点区域识别的方法,且没有具体的划分步骤,使得目前生态修复分区程序复杂并且分区效果不好,导致无法聚焦重点区域和突出的生态问题提出修复策略。
[0005]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针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定量化分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分区基础:确定分区范围的管控边界,根据自然资源要素,确定规划区域内已有的重点生态要素并明确底图底数,借助GIS软件开展空间叠加,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
[0010]S2、分区内容: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确定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
[0011]S3、分区实施:根据初步分区得到的图斑特征、重要生态保护单位、行政区划边界以及小流域单元,进一步细分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最后对分区形成的细碎图斑进行调整优化。
[0012]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中,管控边界包括:行政区划边界、小流域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滩洲民垸、文物保护单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0013]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中,初步分区区域包括:山林生态保育区、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修复重点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区、土壤治理区、耕地提质改造区、村庄整治区、城镇人居环境治理区。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各初步分区区域的确定方法如下:
[0015]根据DEM和坡度影像,将高程大于150米、坡度大于10度的范围确定为山体本底范围线,将该区域划分为山林生态保育区;
[0016]根据三调中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以及河湖确权划界的矢量边界,并在水体范围外划定缓冲区域:将水体和缓冲区域划分为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修复重点区,若有重要的河流单元,可进行独立的分区;
[0017]根据矿产资源现状,梳理采矿权范围、探矿权范围、矿山、矿区以及三调中的采矿用地,再根据矿产资源台账厘清关闭矿山或矿区;根据矿产资源规划整理规划的采矿权范围、探矿权范围、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矿山环境治理区,借助GIS软件,将已经关闭的矿山或矿区、计划关闭矿山或矿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矿山环境治理区,结合行政区划边界进行调整,划分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
[0018]根据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中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将中易发区和易发区作为地质环境治理区;
[0019]根据水土保持规划、耕地质量调查,区分强烈及以上强度的水土流失区域和轻度及以上污染耕地区域,将该区域划分为土壤治理区;
[0020]根据三调提取耕地范围,计算耕地的破碎度、耕地分等质量、旱地所占比例,得到耕地提质改造潜力,并将该区域划分为耕地提质改造区;
[0021]根据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理想潜力预测、基于道路缓冲的合理潜力预测、基于增减挂钩项目的现实潜力测算三种方法,叠加计算平均值得到最终整理潜力结果,得到村庄整治的潜力区,将潜力高的区域划分为村庄整治区;
[0022]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分为城镇人居环境治理区。
[0023]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修复重点区的确定过程中:城镇范围内的水体缓冲不少于50米,城镇范围外长江缓冲不少于200米,一、二级支流缓冲不少于100米,三、四级支流缓冲不少于50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缓冲不少于500米,小型水库缓冲不少于100米,重要连通渠不少于20米。
[0024]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借助GIS软件开展空间叠加,依据行政区划边界、小流域单元,将获得的生态修复规划初步分区范围,细分到某个小流域单元或行政区划内;并根据分区得到的图斑情况,将面积过小的图斑合并到周边范围较大的图斑内,从而确定生态修复规划分区范围。
[0025]进一步优选的是,借助GIS软件开展规划分区的空间叠加,将初步得到的分区,利用重要的生态保护单位的边界进行调整,以保证生态保护要素的完整性。
[0026]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利用小流域单元、行政区划边界对分区调整,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可实施性,增强协同性。
[0027]再进一步优选的是,对分区形成的细碎图斑,按照就近整合的原则,合并处理空间分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细碎图斑,获得生态修复规划分区,增强分区的合理性。
[002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基于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特点进行分区,以主导要素来规划分区,减小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
[0030]2、本专利技术利用重要的生态环境单位如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行政区划边界、小流域单元对规划分区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了规划实施的完整性、协调性和合理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修复规划分区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生态修复规划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分区基础:确定分区范围的管控边界,根据自然资源要素,确定规划区域内已有的重点生态要素并明确底图底数,借助GIS软件开展空间叠加,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S2、分区内容: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存在的生态修复问题及特征,确定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S3、分区实施:根据初步分区得到的图斑特征、重要生态保护单位、行政区划边界以及小流域单元,进一步细分生态修复规划的初步分区范围,最后对分区形成的细碎图斑进行调整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管控边界包括:行政区划边界、小流域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滩洲民垸、文物保护单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初步分区区域包括:山林生态保育区、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修复重点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区、土壤治理区、耕地提质改造区、村庄整治区、城镇人居环境治理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初步分区区域的确定方法如下:根据DEM和坡度影像,将高程大于150米、坡度大于10度的范围确定为山体本底范围线,将该区域划分为山林生态保育区;根据三调中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以及河湖确权划界的矢量边界,并在水体范围外划定缓冲区域:将水体和缓冲区域划分为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修复重点区,若有重要的河流单元,可进行独立的分区;根据矿产资源现状,梳理采矿权范围、探矿权范围、矿山、矿区以及三调中的采矿用地,再根据矿产资源台账厘清关闭矿山或矿区;根据矿产资源规划整理规划的采矿权范围、探矿权范围、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矿山环境治理区,借助GIS软件,将已经关闭的矿山或矿区、计划关闭矿山或矿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矿山环境治理区,结合行政区划边界进行调整,划分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根据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中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依晨李凯张威石雪莉肖毅文辜康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