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82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包括:反应釜,其内形成空腔;减震座,其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和/或顶部;多级降噪消声装置,其包括初级降噪消声装置和次级降噪消声装置,所述初级降噪消声装置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内径;所述次级降噪消声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减震、降噪消声效果好,且易于实现的优点。且易于实现的优点。且易于实现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泡沫具有质量轻,隔热、隔音、减震效果好,成本低廉、易于制备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包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中。在诸多的发泡方法中,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工艺因发泡倍率可控、发泡工序简单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工艺中,发泡反应釜内的压力通常可高达10~30MPa,在对发泡反应釜进行泄压过程中,当高压气体从排气口高速排放时,高速喷出的气流冲击和剪切周围静止空气、引起剧烈的气体扰动,产生高声压级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形成排气喷注噪声,这类噪声具有噪声声功率高、频带宽及触发频繁的特点,为避免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常需在发泡反应釜的排气口设置排气放空消声设备。此外,高压气体从排气口高速排放时,还会对设备产生反冲力,导致设备产生剧烈抖动,抖动也会产生噪音。
[0003]消声设备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节流降压消声器及小孔喷注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具有良好的中高频吸声性能,但低频吸声性能较差。抗性消声器消声频带窄,但应用于单一峰值的噪声具有针对性强、低中频吸声性能较好的优点。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综合了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特点,适用于宽频带消声的场合,但其结构较复杂。节流降压消声器通过降低气体流速和压力来减小气流辐射噪声。小孔喷注型消声器利用小孔“移频”特性,使高频气流噪声移频至可听声外达到降噪的目的。但现有消声器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排出的流速高、冲击能力大、频带宽的噪音消声效果有限,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只能够对排气管道内的噪音进行处理,无法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运行时由于快速气体排放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除,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进行消音降噪的降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设计出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以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进行良好的消音降噪处理。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包括:
[0006]反应釜,其内形成空腔;
[0007]减震座,其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和/或顶部;
[0008]多级降噪消声装置,其包括初级降噪消声装置和次级降噪消声装置,所述初级降噪消声装置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内径;所述次级降噪消声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反应釜上的排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插入所述第二排气管内,在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封闭端开设侧排气口,所述侧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气管内。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封闭端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封闭端连接,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弹簧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轴向滑动;
[0011]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活塞能够密封所述侧排气口;
[0012]当所述排气口打开,向所述第一排气管内排放高压气体时,所述弹簧被压缩,所述侧排气口处于打开状态。
[0013]进一步的,所述次级降噪消声装置包括:
[0014]第一孔板,其垂直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轴向设置;
[0015]第二孔板,其垂直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轴向设置;
[0016]在所述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上分别设置多个贯穿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孔板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板上贯穿孔的直径。
[001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座包括:
[0019]减震环,其沿水平方向环绕所述反应釜的外表面设置;
[0020]多个弹性减震体,其环绕所述减震环的外表面间隔设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环包括:
[0022]主环体,其呈圆环形结构;
[0023]多个弹性触角,其为设置在相邻两个弹性减震体之间的弧形结构。
[002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触角包括两段对称、间隔设置的弧形结构。
[0025]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座还包括:
[0026]上面板、侧面板和下面板;
[0027]所述下面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侧面板环绕所述下面板的边缘设置,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相对设置在所述侧面板的两侧。
[002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环和弹性减震体设置在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在所述上面板或下面板上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弹性触角中。
[0029]本申请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30]第一,通过多级降噪消声装置对排气口排出的高压气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消声,消声效果好,且所述多级降噪消声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31]第二,通过减震座对反应釜由于高压气体反冲产生的抖动进行减震和吸收,缓解抖动对反应釜自身的不利影响,同时降低抖动产生的噪音;
[0032]第三,本申请所述的降噪装置不需要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改动,可在现有反应釜的基础上,增设相应部件即可。
[0033]综上所述,可得:本申请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减震、降噪消声效果好,且易于实现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图2中A

A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3中多级降噪消声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图5中B

B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技术所述减震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技术所述减震座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拆掉上面板后);
[0042]图9为本技术所述减震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拆掉上面板后);
[0043]图10为本技术所述多级降噪消声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反应釜;101、侧壁;102、顶面;103、底面;104、排气口;2、减震座;201、上面板;202、侧面板;203、下面板;204、减震环;2041、主环体;2042、弹性触角;205、弹性减震体;206、定位柱;3、多级降噪消声装置;301、初级降噪消声装置;3011、第一排气管;3012、侧排气口;3013、活塞;3014、弹簧;3015、第二排气管;302、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其内形成空腔;减震座(2),其设置在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和/或顶部;多级降噪消声装置(3),其包括初级降噪消声装置(301)和次级降噪消声装置(302),所述初级降噪消声装置(301)包括第一排气管(3011)和第二排气管(3015),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3015)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气管(3015)的内径;所述次级降噪消声装置(302)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301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反应釜(1)上的排气口(104)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插入所述第二排气管(3015)内,在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封闭端开设侧排气口(3012),所述侧排气口(3012)位于所述第二排气管(301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封闭端内设置活塞(3013),所述活塞(3013)通过弹簧(3014)与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封闭端连接,所述活塞(3013)能够在所述弹簧(3014)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的轴向滑动;当所述弹簧(3014)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活塞(3013)能够密封所述侧排气口(3012);当所述排气口(104)打开,向所述第一排气管(3011)内排放高压气体时,所述弹簧(3014)被压缩,所述侧排气口(3012)处于打开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设备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降噪消声装置(302)包括:第一孔板(3021),其垂直所述第二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须崇林清汤伟玮刘煜晨钱宇姜倩
申请(专利权)人:八叶草健康产业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