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50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包括消雾冷凝模块本体,消雾冷凝模块本体包括两个定位板,各定位板的下部和左部分别通过各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件连接,各连接件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槽,各定位板的上部和右部分别通过连接杆连接,各连接杆的内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各第一限位槽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槽;各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分隔板,每两个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板,各分隔板和间隔板通过插设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进行定位;各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各定位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便于对消雾冷凝模块进行拆装更换或检修,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和冷凝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和冷凝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和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雾冷凝结构,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消雾冷凝结构通常使用在冷却塔中,其主要作用是将塔内外的饱和湿热空气与干冷空气在消雾冷凝模块内进行热交换,使饱和湿热空气快速降温,析出水滴;但是现有冷却塔中所使用的消雾冷凝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不易对消雾冷凝结构进行拆装更换,当某一处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只能将整个消雾冷凝结构进行更换,实用性不强,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现有消雾冷凝结构的热交换和冷凝效果不佳,导致消除冷却塔排放的可见雨雾白烟效果不理想。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包括消雾冷凝模块本体,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包括两个定位板,各所述定位板的下部和左部分别通过各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件连接,各所述连接件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槽,各所述定位板的上部和右部分别通过连接杆连接,各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各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槽;
[0006]各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分隔板,每两个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板,各所述分隔板和间隔板通过插设在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进行定位;各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各所述定位板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分隔板的前端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左低右高的第一隔离条,两个相邻的第一隔离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间隔板的前端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左高右低的第二隔离条,两个相邻的第二隔离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
[0008]作为优选,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风箱,各所述风箱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消雾冷凝模块本体,相邻的两个消雾冷凝模块本体相互连接,各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和各所述风箱均位于塔体内。
[0009]作为优选,所述风箱包括风箱框架和两个风箱侧板,各所述风箱侧板分别与所述风箱框架的两侧连接;所述风箱框架的下端与导流部的上端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部包括两个导流板,各所述导流板的上端通过转轴与所述风箱框架转动连接,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塔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塔体,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1]各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挡块错位设置。
[0012]导流部为V字形结构,在使用消雾功能时,通过电机带动两个导流板转动,使其V字形闭合,V字形的结构,既能起到导流的作用,也能在闭合状态下,隔绝饱和湿热空气与塔外干冷空气直接接触;不使用消雾功能时,V字形两个长边处于打开状态,自然垂直状态(即通过电机将两个导流板打开),呈两条垂直于地面的平行线,且塔体两侧的第一风门10和第二风门11处于关闭状态,隔绝塔外干冷空气进入塔体内,在此状态下,填料层上升的饱和湿热空气可同时从消雾冷凝模块的两个流道进入导风筒,从而通过风机排出塔外,在此状态下,也就恢复了冷却塔最原始的运行工况。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横截面呈L形。
[0014]作为优选,各所述定位板的外侧均设置有两个矩形定位框,所述挡板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块,各所述延伸块分别插入各所述矩形定位框内,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0015]作为优选,沿各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开口,
[0016]作为优选,各所述风箱下方均设置有限制横梁,所述限制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塔体的内壁连接,各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内侧与所述限制横梁的两侧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方面,便于对消雾冷凝模块进行拆装更换或检修,避免某一处引损坏不满足使用需求时,对其整体进行更换,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和冷凝效果,从而改善消除冷却塔排放的可见雨雾白烟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各定位板与连接杆和连接件等部件连接,且未设置分隔板和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分隔板上设置第一隔离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7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间隔板上设置第二隔离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9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部分消雾冷凝模块本体与部分风箱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风箱与导流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是两个导流板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是两个导流板关闭形成V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是塔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是图1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7是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18是本技术中主水管与副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如图1至图18所示,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包括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包括两个定位板18,各所述定位板18的下部和左部分别通过各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件19连接,各所述连接件19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槽20,各所述定位板18的上部和右部分别通过连接杆21连接,各所述连接杆21的内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各所述第一限位槽2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包括两个定位板(18),各所述定位板(18)的下部和左部分别通过各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件(19)连接,各所述连接件(19)上均开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槽(20),各所述定位板(18)的上部和右部分别通过连接杆(21)连接,各所述连接杆(21)的内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各所述第一限位槽(2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槽(22);各所述定位板(1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分隔板(23),每两个相邻的分隔板(23)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板(26),各所述分隔板(23)和间隔板(26)通过插设在第一限位槽(20)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内进行定位;各所述连接杆(21)之间设置有挡板(27),所述挡板(27)与各所述定位板(18)可拆卸连接;所述分隔板(23)的前端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左低右高的第一隔离条(28),两个相邻的第一隔离条(28)之间形成第一通道(29);所述间隔板(26)的前端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左高右低的第二隔离条(30),两个相邻的第二隔离条(30)之间形成第二通道(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用消雾冷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风箱(13),各所述风箱(13)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相邻的两个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相互连接,各所述消雾冷凝模块本体(17)和各所述风箱(13)均位于塔体(1)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用消雾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连国邬文才荣小东苏建瑜邬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伊塞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