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345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注浆孔深为6m;(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3)散体注浆加固后,进行掘进作业。采用管棚支护工艺进行掘进开挖,选用U型钢拱架和管棚架联合支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散体破碎围岩的地质条件,减少围岩开挖变形,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属于采矿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有时因回采顺序的不合理,造成进入某些区域的通道、或安全进路严重垮塌,改道太远、成本太高或难以实现。对于孤立矿柱的回采需增设安全进路、凿岩巷道等,特别是周边都是散体情况下,要对孤立矿柱的开采,需要对散体注浆加固后,再进行二次开挖支护成巷,作为安全通道或凿岩道用,通常成本比较高。因此,对此类情况进行新型开采方法的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巷道开挖过程中不稳固性难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5]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注浆孔深为6m。
[0006]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和水玻璃混合的双液浆体材料,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3~1:0.5,水玻璃的模数为2.4~3.4。采用双液方式注入,注浆压力为3

5MPa。
[0007]3.散体注浆加固后,则进行掘进作业。开挖后支护的净断面不小于4.2
×
2.8m,且开挖时尽量不采用爆破方法,对结坊的借助风镐处理,然后用铲车铲走,采用管棚支护工艺进行掘进开挖,选用U型钢拱架和管棚架联合支护,每次支护长度一般为1.5~2米。
[0008]本专利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
[0009]由于中空锚杆导管注浆后将松岩颗粒胶结在一起,能极大减弱加固圈内矿岩的破碎程度,改变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提高散体围岩的抗拉压强度、弹性模量,岩体的体刚度及强度显著提高,并与锚杆组合形成一个坚固的承载拱,承受上部围岩压力,减少拱顶沉降,防止坍塌,抑制围岩的塑性变形,同时也能减少巷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加快围岩及衬砌结构物的收敛稳定速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钢钎超前支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4]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施工进度及采空区的位置情况综合考虑,注浆孔深为6m。
[0015]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
[0016]注浆材料为水泥和水玻璃混合的双液浆体材料,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3,水玻璃的模数为2.4。采用双液方式注入,注浆压力为3MPa,最少注浆量要求达到0.98m3,注浆扩散半径大于1m。
[0017]3.散体注浆加固后,进行掘进作业
[0018]开挖后支护的净断面不小于4.2
×
2.8m,且开挖时尽量不采用爆破方法,对结坊的借助风镐处理,然后用铲车铲走,采用管棚支护工艺进行掘进开挖,选用U型钢拱架和管棚架联合支护,每次支护长度一般为1.5~2米。
[0019]实施例2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另一实施例,具体步骤如下:
[0021]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施工进度及采空区的位置情况综合考虑,注浆孔深为6m。
[0022]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
[0023]注浆材料为水泥和水玻璃混合的双液浆体材料,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4,水玻璃的模数为2.9。采用双液方式注入,注浆压力为4MPa,最少注浆量要求达到0.98m3,注浆扩散半径大于1m。
[0024]3.散体注浆加固后,进行掘进作业
[0025]开挖后支护的净断面不小于4.2
×
2.8m,且开挖时尽量不采用爆破方法,对结坊的借助风镐处理,然后用铲车铲走,采用管棚支护工艺进行掘进开挖,选用U型钢拱架和管棚架联合支护,每次支护长度一般为1.5~2米。
[0026]实施例3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再一实施例,具体步骤如下:
[0028]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施工进度及采空区的位置情况综合考虑,注浆孔深为6m。
[0029]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
[0030]注浆材料为水泥和水玻璃混合的双液浆体材料,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水玻璃的模数为3.4。采用双液方式注入,注浆压力为5MPa,最少注浆量要求达到0.98m3,注浆扩散半径大于1m。
[0031]3.散体注浆加固后,进行掘进作业
[0032]开挖后支护的净断面不小于4.2
×
2.8m,且开挖时尽量不采用爆破方法,对结坊的借助风镐处理,然后用铲车铲走,采用管棚支护工艺进行掘进开挖,选用U型钢拱架和管棚架联合支护,每次支护长度一般为1.5~2米。
[0033]本专利技术能有效改善散体破碎围岩的地质条件,减少围岩开挖变形,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空锚杆导管插入到散体破碎围岩中,注浆孔深为6m;(2)插入中空锚杆导管后进行注浆;(3)散体注浆加固后,进行掘进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注浆采用双液浆体材料注浆,注浆压力为3

5MP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体中注浆掘进成巷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液浆体材料为水泥和水玻璃混合的双液浆体材料,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平吴伯增蔡教忠胡明振魏宗武刘璇李世美修天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