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267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该装置包括筒体、块状支撑点、圆轴状支撑点、井盖、方形阻尼附着块、马鞍状阻尼附着器和抗浮栓;筒体顶部设置井盖,筒体底部分别与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活动链接,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错位布置在井壁上,筒体与块状支撑点之间设置方形阻尼附着块,筒体与圆轴状支撑点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马鞍状阻尼附着器底部设置抗浮栓,抗浮栓位于圆轴状支撑点下方。该装置能锚固在井壁上,井盖装置可自适应变形,与路面平齐密贴,稳定性好,更换不需要开挖路面。更换不需要开挖路面。更换不需要开挖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附属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联系地下管网检查井与路面的井盖数量巨大,井盖周围道路病害也十分突出,管理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治理效果不尽人意。井盖周围道路的主要病害有道路沉陷、道路鼓包、井盖错位、道路裂缝、井盖失稳等,致使车辆通行颠簸甚至影响行车安全。造成以上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井盖的构造特性,其一是井盖与井壁、道路没有可靠的连接措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致使井盖错位移动路面沉陷鼓包;其二是井盖不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自适应变形,长期以往造成井盖底座破损周围路面沉陷变形;其三是井盖施工过程无法对周围路面进行有效捣鼓,致使井盖周围路面松散,在荷载作用下松动、沉陷、鼓包和裂缝,四是更换既有井盖需要开挖局部路面,更换工序复杂,且更换时间长,影响交通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该装置能锚固在井壁上,井盖可自适应变形,井盖装置与路面平齐密贴,稳定性好,更换不需要开挖路面。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包括支撑系统、井盖装置;
[0006]支撑系统包括块状支撑点、圆轴状支撑点;
[0007]井盖装置包括筒体、井盖、方形阻尼附着块、马鞍状阻尼附着器和抗浮栓;
[0008]筒体顶部设置井盖,筒体底部分别与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活动链接,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错位布置在井壁上,筒体与块状支撑点之间设置方形阻尼附着块,筒体与圆轴状支撑点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马鞍状阻尼附着器底部设置抗浮栓,抗浮栓位于圆轴状支撑点下方。
[0009]筒体侧壁竖直方向至少开设一个矩形槽,矩形槽底端位于筒体底缘上凹部顶点处,矩形槽关于筒体轴心对称设置。
[0010]矩形槽下方贯通,矩形槽顶面与方形阻尼附着块贴合设置,矩形槽顶部设置井盖横向支持点。
[0011]筒体底缘下凸部最低点开设至少一个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两侧和顶部开设螺栓孔,矩形开口两侧的螺栓孔对称开设,矩形开口内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矩形开口关于筒体轴心对称设置。
[0012]块状支撑点固定设置在井内壁保护环上。
[0013]筒体顶部设置销栓槽,销栓槽内设置用于连接筒体和井盖的销栓。
[0014]筒体内壁顶部设置扣锁平台,扣锁平台通过井盖锁栓连接井盖,井盖锁栓设置在井盖上。
[0015]扣锁平台顶面和井盖横向支持点顶面在同一平面。
[0016]销栓槽、井盖横向支持点和扣锁平台在筒体顶部错位设置。
[0017]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在井内壁固定安装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
[0019]S2.测量路面与圆轴状支撑点和路面与块状支撑点的相对距离,通过调整马鞍状阻尼附着器的马鞍的高度来调整路面与轴状支撑点的相对距离,通过调整方形阻尼附着块的厚度来调整路面与块状支撑点的相对距离,保证井盖与路面齐平;
[0020]S3.将调整好的井盖装置吊装入井,最后在马鞍状阻尼附着器下缘安装抗浮栓,并在筒体上缘与路面衔接的缝隙处涂抹环氧树脂系胶结剂,用环氧树脂密实井盖装置与路面的缝隙。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筒体底部分别与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活动链接,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错位布置在井壁上,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起到支撑筒体的作用,保证井盖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限制井盖装置沿道路平面的旋转,圆轴状支撑点和块状支撑点错位布置增强了井盖装置受力后的稳定性。筒体与块状支撑点之间设置方形阻尼附着块,筒体与圆轴状支撑点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通过调节方形阻尼附着块和马鞍状阻尼附着器的马鞍厚度调节井筒的高度,保证井盖装置和路面处于同一高度。马鞍状阻尼附着器底部设置抗浮栓,抗浮栓位于圆轴状支撑点下方,抗浮栓通过圆轴状支撑点的下方,限制井盖装置系统向上移动。
[0023]进一步的,筒体侧壁竖直方向至少开设一个矩形槽,矩形槽配合块状支撑点进一步保证井盖装置不会沿道路平面旋转,同时,矩形槽下方贯通,方便井筒的拆装,便于后期维修。
[0024]进一步的,矩形开口两侧的螺栓孔对称开设,便于调整马鞍状阻尼附着器的位置。
[0025]进一步的,筒体和井盖之间通过销栓和锁栓紧固连接,进一步增强了井盖的稳定性。
[0026]进一步的,扣锁平台顶面和井盖横向支持点顶面在同一平面,保证井盖与路面的的平整性以及井盖底部稳定性,另外,销栓槽、井盖横向支持点和扣锁平台在筒体顶部错位设置,进一步保证了井盖的稳定性。
[0027]进一步的,井壁上设置井内壁保护环,一方面用于固定块状支撑点,增强井盖装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井内壁保护环起到保护井壁,保证井壁不易发生形变,保证井口的路面不易沉陷、鼓包。
[002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把圆轴状支撑点沿行车方向设置,实现井盖装置系统沿着行道路横断面方向自由转动,来自适应调节车辆荷载,确保井盖装置处于最佳的受力姿态。该装置结构便于安装拆卸,更换时不需要开挖路面。通过在筒体上缘与路面衔接的缝隙处涂抹环氧树脂系胶结剂,用环氧树脂密实组合井盖与路面的缝隙,增强井盖装置的稳定性,保证井盖不易松动,路面不易受损。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井平面图;
[0030]图2是井横断面图;
[0031]图3是井行车道方向断面图;
[0032]图4是井盖装置平面图;
[0033]图5是图4的
Ⅳ‑Ⅳ
断面图;
[0034]图6是图4的
Ⅴ‑Ⅴ
断面图;
[0035]图7是图4的
Ⅵ‑Ⅵ
断面图;
[0036]图8是组合井盖装置平面图;
[0037]图9是图8的
Ⅰ‑Ⅰ
断面图;
[0038]图10是图8的
Ⅱ‑Ⅱ
断面图;
[0039]图11是图8的
Ⅲ‑Ⅲ
断面图;
[0040]图12是井盖装置转动示意图。
[0041]其中,1

筒体;2

块状支撑点;3

圆轴状支撑点;4

井盖;5

销栓槽;6

锁栓;7

井盖横向支持点;8

扣锁平台;9

矩形槽;10

方形阻尼附着块;11

马鞍状阻尼附着器;12

井内壁保护环;13

抗浮栓;14

矩形开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井盖装置;支撑系统包括块状支撑点(2)、圆轴状支撑点(3);井盖装置包括筒体(1)、井盖(4)、方形阻尼附着块(10)、马鞍状阻尼附着器(11)和抗浮栓(13);筒体(1)顶部设置井盖(4),筒体(1)底部分别与圆轴状支撑点(3)和块状支撑点(2)活动链接,圆轴状支撑点(3)和块状支撑点(2)错位布置在井壁上,筒体(1)与块状支撑点(2)之间设置方形阻尼附着块(10),筒体(1)与圆轴状支撑点(3)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11),马鞍状阻尼附着器(11)底部设置抗浮栓(13),抗浮栓(13)位于圆轴状支撑点(3)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侧壁竖直方向至少开设一个矩形槽(9),矩形槽(9)底端位于筒体(1)底缘上凹部顶点处,矩形槽(9)关于筒体(1)轴心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9)下方贯通,矩形槽(9)顶面与方形阻尼附着块(10)贴合设置,矩形槽(9)顶部设置井盖横向支持点(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形的组合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缘下凸部最低点开设至少一个矩形开口(14),矩形开口(14)两侧和顶部开设螺栓孔,矩形开口(14)两侧的螺栓孔对称开设,矩形开口(14)内设置马鞍状阻尼附着器(11),矩形开口(14)关于筒体(1)轴心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窦阳阳刘社兵刘加强刘婧瑜刘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茜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