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25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妇产科康复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握柄及按摩端,握柄的连接端与按摩端的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中开设有可供第二连接头整体插入的契合腔,握柄与按摩端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卡接机构,按摩端的表面设有按摩柱和喷液孔,握柄的内部设有供喷液孔喷出护理液的供液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卡接机构可便于该盆骨康复护理装置的按摩端快速进行更换使用;通过喷液孔和供液机构,使得护理人员在对产妇的盆骨在进行按摩康复时,还可同时向产妇的盆骨皮肤处喷射护理液,更加有助于对产妇盆骨的按摩康复,避免了传统的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只能对盆骨处进行按摩的单一功能的情况。摩的单一功能的情况。摩的单一功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妇产科康复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为202022544958.0公开的一种中医妇科用盆骨康复治疗仪,其包括躺板,所述躺板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下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躺板上端左部放置有枕头件,所述躺板上端右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抵脚件,所述躺板中部开有安装孔,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治疗件,所述治疗件上端固定安装有祛湿装置,所述液压杆上端贯穿安装孔内部;通过液压缸带动液压杆上的治疗件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对妇女盆骨进行上下运动恢复治疗,而微型气泵为变频气泵可对气囊进行增压与放压操作,从而对盆骨进行横向矫正运动,帮助盆骨回正,该治疗仪同时在横向与纵向方向上促进盆骨恢复,进而提高盆骨的恢复速度。
[0003]上述专利公开的盆骨康复治疗仪虽可对盆骨进行横向矫正运动,帮助盆骨回正,但仍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对盆骨的矫正机构在经常使用后,容易滋生细菌,重复使用容易对产妇造成细菌感染,而上述专利公开的盆骨康复治疗仪不便于对矫正端进行更换,给使用者带来一定不便,使得产妇容易造成细菌感染;且上述专利公开的盆骨康复治疗仪仅具备对盆骨进行按摩矫正的功能,无法同时注入护理液,对盆骨同时进行护理消毒,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的盆骨康复治疗仪不便于对矫正端进行更换以及功能单一导致无法在按摩矫正的同时注入护理液进行同步护理消毒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对矫正端进行更换以及可在按摩矫正的同时注入护理液进行同步护理消毒的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握柄及与握柄相适配安装的按摩端,所述握柄的连接端与所述按摩端的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中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二连接头整体插入的契合腔,且所述握柄与所述按摩端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按摩端的表面设有按摩柱和喷液孔,所述握柄的内部设有可供所述喷液孔喷出护理液的供液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拨动块、安装腔、限位杆、限位板、限位弹簧、卡接槽。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两侧壁,且所述限位杆的杆体活动贯穿第一连接头的壁体,且所述限位杆的杆体贯穿所述安装腔的腔体,所述限位杆的内端杆体端部表面呈弧形,所述拨动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杆的外端杆体。
[0008]优选的,所述卡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两侧壁,且所述卡接槽的位置与所
述限位杆的内端杆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中并固定套设在所述限位杆的杆体表面,所述限位弹簧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中并套设于所述限位杆的杆体表面,且所述限位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板的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移动板、螺纹杆、移动杆、固定隔板、活塞板、液体通道。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隔板设于所述握柄的内腔中并将握柄的内腔分别两部分,靠近所述按摩端的一侧内腔为储液腔,另一侧即为供液腔,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螺纹杆均设于供液腔中,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杆体相连接,所述移动板螺接于所述螺纹杆的杆体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活塞板设于储液腔中,且所述移动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壁与所述活塞板的一侧壁,所述移动杆的杆体活动贯穿所述固定隔板的板体,所述液体通道开设于所述握柄的一侧壁并与所述契合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按摩端的内腔中均开设有同等规格的液体通道。
[0012]优选的,所述握柄的一侧壁设置有与储液腔相连通的输药端,所述握柄的另一侧壁装设有电源按钮,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蓄电池。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卡接机构可便于该盆骨康复护理装置的按摩端快速进行更换使用,防止了产妇重复使用同一个按摩端而造成细菌感染的情况;通过设置喷液孔和供液机构,使得护理人员在对产妇的盆骨在进行按摩康复时,还可同时向产妇的盆骨处喷射护理液,更加有助于对产妇盆骨的护理消毒,避免了传统的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只能对盆骨处进行按摩康复的单一功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

握柄;2

电源按钮;3

输药端;4

第一连接头;5

拨动块;6

契合腔;7

第二连接头;8

按摩端;9

按摩柱;10

喷液孔;11

蓄电池;12

驱动电机;13

移动板;14

螺纹杆;15

移动杆;16

固定隔板;17

活塞板;18

液体通道;19

安装腔;20

限位杆;21

限位板;22

限位弹簧;23

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握柄1及与握柄1相适配安装的按摩端8。握柄1的连接端与按摩端8的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7,按摩端8、第一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7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其中第一连接头4中开设有可供第二连接头7整体插入的契合腔6,设置契合腔6的目的是为了便于
第二连接头7可全部插入至契合腔6中,从而将按摩端8与握柄1进行连接。且握柄1与按摩端8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卡接机构。按摩端8的表面设有按摩柱9和喷液孔10,按摩端8的六个面,每个面均设置有按摩柱9与喷液孔10,其中喷液孔10呈蜂窝状密集排布,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护理液的喷洒面积。握柄1的内部设有可供喷液孔10喷出护理液的供液机构。
[0018]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机构控制第一连接头4与第二连接头7相连接,进而控制按摩端8与握柄1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从而达到便于快速更换按摩端8的目的,防止了产妇重复使用同一个按摩端8而造成细菌感染的情况。通过使用供液机构,可由握柄1向按摩端8中提供护理液,如消毒盐水等,到达按摩端8中的护理液最终经喷液孔10喷出,对产妇的盆骨处进行消毒清洁,极大的提升了对产妇盆骨的康复护理质量,有益于产妇的盆骨快速康复。
[0019]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握柄(1)及与握柄(1)相适配安装的按摩端(8),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1)的连接端与所述按摩端(8)的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7),第一连接头(4)中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二连接头(7)整体插入的契合腔(6),且所述握柄(1)与所述按摩端(8)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按摩端(8)的表面设有按摩柱(9)和喷液孔(10),所述握柄(1)的内部设有可供所述喷液孔(10)喷出护理液的供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拨动块(5)、安装腔(19)、限位杆(20)、限位板(21)、限位弹簧(22)、卡接槽(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9)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4)的两侧壁,且所述限位杆(20)的杆体活动贯穿第一连接头(4)的壁体,且所述限位杆(20)的杆体贯穿所述安装腔(19)的腔体,所述限位杆(20)的内端杆体端部表面呈弧形,所述拨动块(5)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杆(20)的外端杆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妇产科术后盆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23)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7)的两侧壁,且所述卡接槽(23)的位置与所述限位杆(20)的内端杆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板(21)设于所述安装腔(19)的内腔中并固定套设在所述限位杆(20)的杆体表面,所述限位弹簧(22)位于所述安装腔(19)的内腔中并套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男张菲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