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开式出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12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搓开式出票装置,包括储票盒以及位于所述储票盒上的分票机构。分票机构包括上滚轮、下滚轮和转动装置,储票盒上设有出票口。下滚轮嵌设于储票盒的内底部,且用于转动并带动即开票向出票口移动。上滚轮位于下滚轮与出票口之间,且转动面和下滚轮的转动面相平行。上滚轮与储票盒内底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张即开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两张即开票的厚度,转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上滚轮和下滚轮同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即开票堆叠放置在储票盒内,由下滚轮转动并抽离内底部的即开票,同时由上滚轮的曲面将位于上层且被连带而出的即开票反向拨回,从而实现搓开叠层的即开票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搓开式出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彩票自助服务
,特别涉及搓开式出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彩票市场的发展,即开票自助售卖机应运而生。在一些商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公众场合,人们常常能够看见一台即开票自助售卖机。通过第三方支付等手段,人们就可以十分方便地在售卖出票机上买到即开票。
[0003]但是,不同于以往的实体店人工售票的方式,即开票自助售卖机在自动出票的同时,还需要自动避免出现多出票的情况,否则就会造成商家亏本经营,严重影响即开票自助售卖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防止即开票自助售卖机多出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搓开式出票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搓开式出票装置,包括储票盒以及位于所述储票盒上的分票机构;
[0007]所述分票机构包括上滚轮、下滚轮和转动装置,所述储票盒上设有出票口;
[0008]所述下滚轮嵌设于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且用于转动并带动即开票向所述出票口移动;
[0009]所述上滚轮位于所述下滚轮与所述出票口之间,且转动面和所述下滚轮的转动面相平行;
[0010]所述上滚轮与所述储票盒内底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张即开票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张即开票的厚度;
[0011]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上滚轮和所述下滚轮同向转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票机构还包括限位板;
[0013]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下滚轮和所述上滚轮之间的位置;
[0014]所述限位板的下边沿和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之间设有供即开票通过的通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电机、转轴和传动件;
[0016]所述上滚轮和所述下滚轮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储票盒内,所述传动件同时与两个所述转轴相连;
[0017]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传动件相连,且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主齿轮和副齿轮;
[0019]所述副齿轮一一对应并套接于所述转轴上;
[0020]所述主齿轮同时与两个所述副齿轮啮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相连。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出票机构;
[0022]所述出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二转动电机和出票滚轮;
[0023]所述出票滚轮嵌设于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且用于转动并带动即开票穿过所述出票口。
[0024]进一步地,所述出票机构还包括辅助轮;
[0025]所述辅助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票滚轮的正上方;
[0026]所述辅助轮与所述出票滚轮之间的间距等于一张即开票的厚度。
[0027]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条;
[0028]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条铺设于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且用于堆叠放置即开票。
[0029]进一步地,所述分票机构还包括遮挡板;
[0030]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下滚轮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的方向上。
[0031]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板为两个以上,且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储票盒内的不同位置上。
[0032]进一步地,所述下滚轮和所述上滚轮均为两个以上。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搓开式出票装置,将即开票堆叠放置在储票盒内,由下滚轮转动并依靠曲面摩擦力抽离内底部的即开票,使得即开票朝出票口移动,同时由上滚轮的曲面将位于上层且被连带而出的即开票反向拨回,从而实现搓开叠层的即开票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搓开式出票装置的主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搓开式出票装置另一视角的主视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搓开式出票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搓开式出票装置的仰视图。
[0038]标号说明:
[0039]1、储票盒;2、上滚轮;3、下滚轮;4、出票口;5、限位板;6、通道;7、第一转动电机;8、转轴;9、主齿轮;10、副齿轮;11、第二转动电机;12、出票滚轮;13、辅助轮;14、支撑条;15、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1]请参照图1至图4,搓开式出票装置,包括储票盒1以及位于所述储票盒1上的分票机构;
[0042]所述分票机构包括上滚轮2、下滚轮3和转动装置,所述储票盒1上设有出票口4;
[0043]所述下滚轮3嵌设于所述储票盒1的内底部,且用于转动并带动即开票向所述出票口4移动;
[0044]所述上滚轮2位于所述下滚轮3与所述出票口4之间,且转动面和所述下滚轮3的转动面相平行;
[0045]所述上滚轮2与所述储票盒1内底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张即开票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张即开票的厚度;
[0046]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上滚轮2和所述下滚轮3同向转动。
[004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即开票堆叠放置在储票盒1内,由下滚轮3转动并依靠曲面摩擦力抽离内底部的即开票,使得即开票朝出票口4移动,同时由上滚轮2的曲面将位于上层且被连带而出的即开票反向拨回,从而实现搓开叠层的即开票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出票机多出票。
[0048]进一步地,所述分票机构还包括限位板5;
[0049]所述限位板5设于所述下滚轮3和所述上滚轮2之间的位置;
[0050]所述限位板5的下边沿和所述储票盒1的内底部之间设有供即开票通过的通道6。
[0051]从上述描述可知,在下滚轮3和上滚轮2之间设置限位板5,能够有效防止堆叠的即开票偏移过多而与上滚轮2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在维持堆叠状态的同时保证即开票能一张张有序地从上滚轮2下方移出。
[005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电机7、转轴8和传动件;
[0053]所述上滚轮2和所述下滚轮3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轴8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储票盒1内,所述传动件同时与两个所述转轴8相连;
[0054]所述第一转动电机7与所述传动件相连,且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转轴8转动。
[0055]从上述描述可知,上滚轮2和下滚轮3通过传动件由一个第一转动电机7同时驱动,能够有效节省装置能耗,控制方便。
[0056]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主齿轮9和副齿轮10;
[0057]所述副齿轮10一一对应并套接于所述转轴8上;
[0058]所述主齿轮9同时与两个所述副齿轮10啮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7相连。
[0059]从上述描述可知,依靠主齿轮9和两个副齿轮10来带动上滚轮2和下滚轮3转动,其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搓开式出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票盒以及位于所述储票盒上的分票机构;所述分票机构包括上滚轮、下滚轮和转动装置,所述储票盒上设有出票口;所述下滚轮嵌设于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且用于转动并带动即开票向所述出票口移动;所述上滚轮位于所述下滚轮与所述出票口之间,且转动面和所述下滚轮的转动面相平行;所述上滚轮与所述储票盒内底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张即开票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张即开票的厚度;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上滚轮和所述下滚轮同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搓开式出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票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下滚轮和所述上滚轮之间的位置;所述限位板的下边沿和所述储票盒的内底部之间设有供即开票通过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搓开式出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电机、转轴和传动件;所述上滚轮和所述下滚轮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储票盒内,所述传动件同时与两个所述转轴相连;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传动件相连,且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搓开式出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主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林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量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