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08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现有的床使用体验较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和床垫,底座周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围边,环形围边内设有装配腔,床垫嵌置在装配腔的腔口处,装配腔的中部设有承托床垫的姿态调节组件,前部设有可升降的靠背,床垫通过姿态调节组件向后退让移动并在床垫前缘和环形围边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上升外露的通道。在装配腔内设置可调节床垫姿态的姿态调节组件,既能通过驱使床垫通过退让移动来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使得靠背可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切换,提升倚靠舒适性,提升床的美观性,还能通过调节床垫姿态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床垫姿态的差异化要求,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床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床垫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缘的靠背,靠背和床垫均为固定结构,既会因床垫姿态无法调节而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还会因靠背无法调节而导致床的整体外观始终保持不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床,通过设置姿态调节组件来调整床垫姿态,既能提升使用者躺卧舒适性,还能为靠背升降提供通道,提升使用体验。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包括底座和床垫,所述底座周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围边,所述环形围边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床垫嵌置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口处,所述装配腔的中部设有承托床垫的姿态调节组件,前部设有可升降的靠背,所述床垫通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向后退让移动并在所述床垫前缘和所述环形围边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上升外露的通道。在装配腔内设置可调节床垫姿态的姿态调节组件,既能通过驱使床垫通过退让移动来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使得靠背可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切换,提升倚靠舒适性,提升床的美观性,还能通过调节床垫姿态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床垫姿态的差异化要求,提升使用体验。
[0005]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受姿态调节组件驱使并在床垫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顶面齐平衔接的初始姿态以及退让形成所述通道的使用姿态间切换。姿态调节组件用于驱使床垫在初始姿态和使用姿态间切换。床垫处于初始姿态时,床垫顶面周缘各区段与环形围边顶面的对应各区段齐平衔接,且与处于隐藏工位的靠背配合来形成具有平整顶面的床,通过改变床的外观特征来消除使用者的审美疲劳,提升美观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围边的顶面呈前高后底的倾斜状,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平移部和摆动部,摆动部驱使床垫后部向上翘起,并在环形围边后缘段上方获得供床垫向后移动的退让空间。将环形围边的顶面设置为前高后低状,使得床垫后缘能在摆动翘起后高于环形围边的后缘段,为床垫向后移动提供便利,确保床垫能在向后移动到位时在前缘与环形围边的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
[0007]作为优选,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与装配腔底壁固接的下支架,所述平移部包括可沿下支架前后向平移的中支架以及驱使中支架平移的第一推杆,所述摆动部包括可摆动地连接在中支架上的上支架以及驱使上支架摆动且竖向设置的第二推杆。下支架固接在装配腔底壁上并有效承托中支架和上支架。中支架能在第一推杆驱使下连同上支架进行前后向联动,上支架能在第二推杆驱使下进行变动,由此使得床垫能在姿态调节组件驱使下同步进行前后向平移调节以及摆动调节,由此使得床垫能在使用姿态和初始姿态间切换。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架的顶面设有前后向布置的第一导轨,所述中支架的底部设
有与第一导轨匹配的第一滑块,第一导轨沿床的前后向设置,中支架通过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导轨上,既对中支架及其上部件起到承托作用,还能引导中支架进行前后向位移,由此驱使床垫进行前后向平移调节。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的固定端与下支架固接,活动端与中支架固接,第一推杆的伸缩方向与中支架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一推杆的轴线为前后向设置,使得第一推杆活动端能驱使中支架进行前后向位移,既有效提升第一推杆和中支架间的传动效率,还能防止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发生卡置的情况。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中支架的顶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下支座,所述上支架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上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间通过转轴铰接。上支座和下支座局部交叠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沿床的横向设置,使得床垫在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时实现床垫前缘和后缘交替升降,由此使得床垫顶面与水平面间夹角可调,以此满足使用者对床垫姿态的调节要求,有效提升床垫的使用舒适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杆的固定端与中支架后缘铰接,活动端与上支架后缘铰接。由于中支架和上支架间通过转轴连接,上支架在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时,上支架后缘会相对中支架后缘发生前后向偏移,将第二推杆的两端铰接在上支架和中支架间,使得第二推杆能以中支架后缘为中心进行前后向摆动,以此抵消上支架后缘产生的前后向摆动,确保第二推杆能通过伸缩驱使上支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顶面齐平衔接的床托和垫体,所述床托的顶面中部设有供垫体嵌置的容纳槽,所述床托的底面设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底面设有可与姿态调节组件顶部插接卡置的卡槽。床垫为分体结构,既方便各分部通过独立生产加工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通过减小各分部的重量来降低拆装难度,进而方便维护和使用。此外,由于垫体和床托为分体结构,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垫体进行更换,以此获得符合自身睡眠习惯的垫体,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0013]作为优选,所述装配腔前部设有驱使靠背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使靠背升降的第三推杆、与第三推杆同向设置的第二导轨以及设置在靠背内且与第二导轨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推杆驱使靠背沿第二导轨在完整隐藏于装配腔内的隐藏工位以及向上穿越通道并外露的使用工位间升降切换。升降组件用于驱使靠背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升降调节,第三推杆能为靠背升降提供驱动力,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能引导靠背升降,确保靠背沿预设路径移动,防止靠背与相邻部件发生刮蹭和卡置的情况,通过减小通道尺寸来提升底座内空间利用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围边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装配腔的侧部设有可在伸缩组件驱使下通过穿越通孔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平移切换的功能件。通孔既能为功能件提供隐藏的空间,有效减少功能件占用的空间,还能为功能件提供外露的空间,确保功能件能发挥其自身功能,提升使用体验。
[0015]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通过支撑件固接在装配腔底部的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沿通孔轴线方向伸缩并驱使功能件在完整隐藏于底座内且与通孔外端口周缘齐平衔接的隐藏工位以及外露于通孔的使用工位间伸缩切换。所述第四推杆起到驱使功能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伸缩移动的作用。功能件处于使用工位时,功能件外露于通孔外端口,方便使用;功能件处于隐藏工位时,功能件插置隐藏在通孔内,且功能件背向第四推杆
的外端面起到了封堵通孔外端口的作用,确保底座侧壁保持平整,提升美观性。
[0016]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处设有引导功能件沿预设路径滑动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沿通孔的轴线设置,功能件沿第三导轨滑动并可通过通孔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移动可靠切换。
[0017]作为优选,所述功能件为踏板,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围边侧缘段的底部上。在底座侧部设置可伸缩的踏板,既能通过将踏板切换至隐藏工位来确保底座侧部美观性,还能通过将踏板切换至使用工位来为使用者提供上下床用的踩踏区域,通过增加踏板来减小使用者上下床时的步幅高度,确保使用者上下床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0018]所述功能件为抽屉,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围边侧缘段的上部,所述第四推杆活动端与抽屉间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包括底座(1)和床垫(2),所述底座(1)周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围边(3),所述环形围边(3)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床垫(2)嵌置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的中部设有承托床垫(2)的姿态调节组件(4),前部设有可升降的靠背(5),所述床垫(2)通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向后退让移动并在所述床垫(2)前缘和所述环形围边(3)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5)上升外露的通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2)受姿态调节组件(4)驱使并在床垫(2)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3)顶面齐平衔接的初始姿态以及退让形成所述通道(6)的使用姿态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围边(3)的顶面呈前高后底的倾斜状,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包括平移部和摆动部,摆动部驱使床垫(2)后部向上翘起,并在环形围边(3)后缘段上方获得供床垫(2)向后移动的退让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包括与装配腔底壁固接的下支架(7),所述平移部包括可沿下支架(7)前后向平移的中支架(8)以及驱使中支架(8)平移的第一推杆(9),所述摆动部包括可摆动地连接在中支架(8)上的上支架(10)以及驱使上支架(10)摆动且竖向设置的第二推杆(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7)的顶面设有前后向布置的第一导轨(12),所述中支架(8)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导轨(12)匹配的第一滑块(13);或者,所述第一推杆(9)的固定端与下支架(7)固接,活动端与中支架(8)固接,第一推杆(9)的伸缩方向与中支架(8)的滑动方向一致;或者,所述中支架(8)的顶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下支座(14),所述上支架(10)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上支座(15),上支座(15)和下支座(14)间通过转轴铰接;或者,所述第二推杆(11)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茂振方永余松建吴钟进余星光金敏豪
申请(专利权)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