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02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属于餐盒技术领域,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的底部设有格层,格层内设有电池、小马达一、单片机和处理器,电池、小马达一、单片机和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盒体内设有多隔层餐格,多隔层餐格底部设有转轴,转轴穿过盒体与格层内的小马达转动连接,盒体的顶部设有硬盖和活动盖,硬盖与盒体固定连接,活动盖与硬盖转动连接,打破了传统智能餐盒的技术,使餐盒实现趣味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最重要的是用它来帮助挑食、饮食不健康的儿童以及减肥、健身的人士实现营养均衡。衡。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餐盒
,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对餐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不单单是注重简单结构和经济性,消费者对餐盒的使用及体验要求都逐渐提高,对餐盒的结构进行升级改造至关重要。另外我国儿童挑食的不良习惯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儿童的挑食问题迫在眉睫,并且长期减肥、健身等人士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对膳食的营养均衡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市场上的餐盒一般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基本上都是单层结构,设有单个或多个容纳槽来装设食物,这种结构相对于来说固定呆板,并且单一的儿童餐盒趣味功能不强,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儿童不会好好使用餐盒吃饭。另外,普通的餐盒无法帮助挑食的儿童以及减肥等人士实现营养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
[0005]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的底部设有格层,格层内设有电池、小马达一、单片机和处理器,电池、小马达一、单片机和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盒体内设有多隔层餐格,多隔层餐格底部设有转轴,转轴穿过盒体与格层内的小马达转动连接,盒体的顶部设有硬盖和活动盖,硬盖与盒体固定连接,活动盖与硬盖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盒体的盒壁内设有圆弧状的插杆,盒体的盒壁的顶部设有开口,硬盖的底部设有竖扣,竖扣穿过开口与插杆插接,插杆上设有竖杆,格层内设有小马达二,竖杆底部设有扇环轮,竖杆通过扇环轮与小马达二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多隔层餐格包括支撑架和多个餐格,支撑架与转轴固定连接,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微重力传感器,多个餐格安装在支撑架上,微重力传感器与餐格的底部接触,微重力传感器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扇环轮的内环面上设有轮齿,轮齿与小马达二的输出轴啮合,格层内设有圆弧凸起,圆弧凸起的圆心与盒体的圆心同轴,扇环轮的底部设有圆弧槽,扇环轮通过圆弧槽卡接在圆弧凸起上。
[0009]优选的,支撑架上设有T型槽,餐格上设有T型扣,餐格和支撑架通过T型扣与T型槽卡接。
[0010]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打破了传统智能餐盒的技术,使餐盒实现趣味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最重要的是用它来帮助挑食、饮食不健康的儿童以及减肥、健身的人士实现营养均衡。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又一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硬盖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扇形环的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的斜上视图。
[001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盒体;110、多隔层餐格;111、支撑架;1111、T型槽;112、餐格;1121、T型扣;120、转轴;130、硬盖;131、竖扣;140、活动盖;150、插杆;160、竖杆;170、微重力传感器;200、格层;210、电池;220、小马达一;230、单片机;240、处理器;250、小马达二;260、扇环轮;261、圆弧槽;270、圆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6]实施例1参照附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100,盒体100的底部设有格层200,格层200内设有电池210、小马达一220、单片机230和处理器240,电池210、小马达一220、单片机230和处理器240之间电性连接,盒体100内设有多隔层餐格110,多隔层餐格110底部设有转轴120,转轴120穿过盒体100与格层200内的小马达转动连接,盒体100的顶部设有硬盖130和活动盖140,硬盖130与盒体100固定连接,活动盖140与硬盖130转动连接,此设计的结构,通过小马达一220带动多隔层餐格110转动,将多隔层餐格110的不同区域转动至使用者面前,使用者打开活动盖140进行食用,硬盖130将多隔层餐格110的其余区域遮盖,进一步控制使用者的餐饮的食物种类和内容。
[0017]本实施例的盒体100的盒壁内设有圆弧状的插杆150,盒体100的盒壁的顶部设有开口,硬盖130的底部设有竖扣131,竖扣131穿过开口与插杆150插接,插杆150上设有竖杆160,格层200内设有小马达二250,竖杆160底部设有扇环轮260,竖杆160通过扇环轮260与小马达二250转动连接,此设计的结构,通过小马达二250的转动控制插杆150与竖扣131的插接,进一步控制硬盖130与盒体100的连接,其中,小马达二250转动带动扇环轮260转动,进一步带动竖杆160移动,使得插杆150与竖扣131插接或分离。
[0018]本实施例的多隔层餐格110包括支撑架111和多个餐格112,支撑架111与转轴120固定连接,支撑架111上设有多个微重力传感器170,多个餐格112安装在支撑架111上,微重力传感器170与餐格112的底部接触,微重力传感器170与单片机230电性连接,此设计的结构,通过微重力传感器170检测餐格112内食物的食用量,将数据传递至处理器240和单片机230,进一步通过该食用量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进行判定需不需要转动转轴120,当食用量满足标准时,单片机230和处理器240控制小马达一220转动,来切换不同的餐格112,反之,小马达一220不转动。
[0019]本实施例的扇环轮260的内环面上设有轮齿,轮齿与小马达二250的输出轴啮合,格层200内设有圆弧凸起270,圆弧凸起270的圆心与盒体100的圆心同轴,扇环轮260的底部设有圆弧槽261,扇环轮260通过圆弧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盒体(100),所述盒体(100)的底部设有格层(200),所述格层(200)内设有电池(210)、小马达一(220)、单片机(230)和处理器(240),所述电池(210)、小马达一(220)、单片机(230)和处理器(24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盒体(100)内设有多隔层餐格(110),所述多隔层餐格(110)底部设有转轴(120),所述转轴(120)穿过盒体(100)与格层(200)内的小马达转动连接,所述盒体(100)的顶部设有硬盖(130)和活动盖(140),所述硬盖(130)与盒体(10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盖(140)与硬盖(13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的盒壁内设有圆弧状的插杆(150),所述盒体(100)的盒壁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硬盖(130)的底部设有竖扣(131),所述竖扣(131)穿过开口与插杆(150)插接,所述插杆(150)上设有竖杆(160),所述格层(200)内设有小马达二(250),所述竖杆(160)底部设有扇环轮(260),所述竖杆(160)通过扇环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钰
申请(专利权)人:贺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