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2899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井盖,还包括封堵机构,所述井盖底部安装有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排水孔、安装槽A、胶垫、安装槽B和弹簧,所述井盖内部开设有排水孔且排水孔为多个,所述井盖内部底端开设有安装槽A且安装槽A为多个,所述井盖底部安装有胶垫,所述胶垫内部顶端开设有安装槽B且安装槽B为多个,正常状态下,弹簧的弹力将胶垫收起,使其顶部紧贴井盖底部,利用胶垫对排水孔进行封堵,使得排水管路中的异味无法散发出来,雨水或排水环境下,水体重量下压胶垫,使得弹簧被拉伸,待排水体从胶垫与井盖之间连接处外排,不影响井盖的排水效果。不影响井盖的排水效果。不影响井盖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0003]专利号为CN 209537975 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岩石渗透层能够加速沥青路面的雨水渗透能力,并将雨水有序的通过集水道、过滤道最后通入下水道,使城市道路不易积水,有效降低了城市内涝灾害。
[0004]该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1、传统的排水系统其排水结构为通孔式结构,排水孔位置直接暴露在环境中,排水管道内部的异味容易从井盖处散发,造成异味污染;2、传统的排水系统其进水端直接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杂质等进入后会直接进入排水管路,易造成管路的堵塞,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井盖,还包括封堵机构,所述井盖底部安装有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排水孔、安装槽A、胶垫、安装槽B和弹簧,所述井盖内部开设有排水孔且排水孔为多个,所述井盖内部底端开设有安装槽A且安装槽A为多个,所述井盖底部安装有胶垫,所述胶垫内部顶端开设有安装槽B且安装槽B为多个,所述井盖与胶垫连接处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为多个,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位于安装槽A和安装槽B内部。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收集机构,所述井盖底部安装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挂钩、收集斗、挂板、外排孔、插孔和隔板,所述井盖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井盖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外排孔,所述收集斗底部一侧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插接有隔板;在井盖的安装时,将收集斗顶部的挂板与挂钩对齐并插入,进而将收集斗安装至井盖的底部,随后将收集斗安装至排水管路中的排水位置,日常使用过程中,待排水体会夹杂着杂质从排水孔穿过井盖落入至收集斗内部,杂质等由于其自身重量沉入至收集斗底部进行收集,收集斗内部水满后进入的水体顺着外排孔排入排水管道,而杂质不会被排入管路,在定期清理时,只需顺着插孔抽出隔板即可将收集斗内部的杂质排出,可以有效避免排水系统管路的堵塞问题。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井盖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通过凹槽可以方便提拉井盖。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斗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板,所述挂板与挂钩位置相对应;
通过挂板与挂钩的配合,方便将收集斗与井盖之间连接在一起。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井盖的底部安装有胶垫,在安装槽A和安装槽B的内部安装有弹簧且井盖与胶垫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正常状态下,弹簧的弹力将胶垫收起,使其顶部紧贴井盖底部,利用胶垫对排水孔进行封堵,使得排水管路中的异味无法散发出来,雨水或排水环境下,水体重量下压胶垫,使得弹簧被拉伸,待排水体从胶垫与井盖之间连接处外排,不影响井盖的排水效果;在井盖的安装时,将收集斗顶部的挂板与挂钩对齐并插入,进而将收集斗安装至井盖的底部,随后将收集斗安装至排水管路中的排水位置,日常使用过程中,待排水体会夹杂着杂质从排水孔穿过井盖落入至收集斗内部,杂质等由于其自身重量沉入至收集斗底部进行收集,收集斗内部水满后进入的水体顺着外排孔排入排水管道,而杂质不会被排入管路,在定期清理时,只需顺着插孔抽出隔板即可将收集斗内部的杂质排出,可以有效避免排水系统管路的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井盖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收集斗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井盖;101、凹槽;2、封堵机构;201、排水孔;202、安装槽A;203、胶垫;204、安装槽B;205、弹簧;3、收集机构;301、挂钩;302、收集斗;303、挂板;304、外排孔;305、插孔;30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井盖1,还包括封堵机构2,所述井盖1底部安装有封堵机构2,所述封堵机构2包括排水孔201、安装槽A202、胶垫203、安装槽B204和弹簧205,所述井盖1内部开设有排水孔201且排水孔201为多个,所述井盖1内部底端开设有安装槽A202且安装槽A202为多个,所述井盖1底部安装有胶垫203,所述胶垫203内部顶端开设有安装槽B204且安装槽B204为多个,所述井盖1与胶垫203连接处安装有弹簧205且弹簧205为多个,所述弹簧205两端分别位于安装槽A202和安装槽B204内部。
[0018]其中,还包括收集机构3,所述井盖1底部安装有收集机构3,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挂钩301、收集斗302、挂板303、外排孔304、插孔305和隔板306,所述井盖1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挂钩301,所述井盖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收集斗302,所述收集斗302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外排孔304,所述收集斗302底部一侧开设有插孔305,所述插孔305内部插接有隔板306;在井盖1的安装时,将收集斗302顶部的挂板303与挂钩301对齐并插入,进而将收集斗302安装至井盖1的底部,随后将收集斗302安装至排水管路中的排水位置,日常使用过程中,待排水体会夹杂着杂质从排水孔201穿过井盖1落入至收集斗302内部,杂质等由于其自身重量沉入至收集斗302底部进行收集,收集斗302内部水满后进入的水体顺着外排孔304排入排水管道,而杂质不会被排入管路,在定期清理时,只需顺着插孔305抽出隔板306即可将收集斗302内部的杂质排出,可以有效避免排水系统管路的堵塞问题。
[0019]其中,所述井盖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01;通过凹槽101可以方便提拉井盖1。
[0020]其中,所述收集斗302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板303,所述挂板303与挂钩301位置相对应;通过挂板303与挂钩301的配合,方便将收集斗302与井盖1之间连接在一起。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使用时,井盖1的底部安装有胶垫203,在安装槽A202和安装槽B204的内部安装有弹簧205且井盖1与胶垫203之间通过弹簧205相连接,正常状态下,弹簧205的弹力将胶垫203收起,使其顶部紧贴井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井盖(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机构(2),所述井盖(1)底部安装有封堵机构(2),所述封堵机构(2)包括排水孔(201)、安装槽A(202)、胶垫(203)、安装槽B(204)和弹簧(205),所述井盖(1)内部开设有排水孔(201)且排水孔(201)为多个,所述井盖(1)内部底端开设有安装槽A(202)且安装槽A(202)为多个,所述井盖(1)底部安装有胶垫(203),所述胶垫(203)内部顶端开设有安装槽B(204)且安装槽B(204)为多个,所述井盖(1)与胶垫(203)连接处安装有弹簧(205)且弹簧(205)为多个,所述弹簧(205)两端分别位于安装槽A(202)和安装槽B(204)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数智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