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280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涂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装设多个磁吸车轮;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磁吸车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磁吸车轮转动;打点组件,所述打点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打印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打印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打印组件相对所述车体伸出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所述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被配置为:车体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运动,在设定的位置点利用打点组件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提升涂装的质量和效率。量和效率。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涂装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船舶智能涂装设备应用在船舶分段平直区域,其运动轨迹示教采用目视化进行定位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但由于船舶分段平直区域尺寸大(顶端距离地面约12米,宽约25米),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宽幅小,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数量达上百个,目前采用目视化进行定位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造成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作业宽幅空缺或叠加,需重新调整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设置并修补作业面缺陷,运动轨迹示教时间达4h,影响质量及生产效率。
[0003]因此,需要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能够避免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提升涂装的质量和效率。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包括:
[0007]车体,所述车体上装设多个磁吸车轮;
[0008]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磁吸车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磁吸车轮转动;
[0009]打点组件,所述打点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打印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打印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打印组件相对所述车体伸出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
[0010]所述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被配置为:车体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运动,在设定的位置点利用打点组件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和主动杆,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主动杆与所述连杆组件铰接,且位于所述电磁铁的正下方。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滑槽孔,所述主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孔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杆远离所述电磁铁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打印组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导向支撑套,所述导向支撑套设置在所述车体的
一侧,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导向支撑套中。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撑套中,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支撑套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打印组件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打印组件包括打印头,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且与所述车体连接。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驱动件通信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车体通过磁吸车轮能够在船舶分段上进行运动,通过驱动件驱动磁吸车轮,从而带动车体进行运动,在车体上设置有打点组件,通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打印组件进行工作,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在使用时,车体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运动,在设定的位置点利用打点组件在船舶分段上打印标识点。通过在船舶分段上打印多个标识点,在后续施工人员对船舶智能涂装设备进行示教时,能够提供参考,能够避免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提升涂装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在分段上的标试点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船舶分段;11、标识点;2、车体;21、信号接收天线;22、磁吸车轮;3、驱动组件;31、电磁铁;32、主动杆;33、支撑架;4、连杆组件;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支撑杆;5、打印组件;51、打印头;6、导向支撑套;61、弹性复位件;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由于船舶分段平直区域尺寸大(顶端距离地面约12米,宽约25米),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宽幅小,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数量达上百个,目前采用目视化进行定位机器人运动轨迹各程序点,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造成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作业宽幅空缺或叠加。一方面需要对程序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会造成涂装材料的浪费。
[003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避免目视化视觉误差导致相邻程序点形成的作业区域存在空档或交叉,提升涂装的质量和效率,如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本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包括车体2、驱动件和打点组件。
[0031]其中,车体2上装设多个磁吸车轮22;驱动件设置在车体2上,驱动件与磁吸车轮22传动连接,驱动件能够驱动磁吸车轮2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打点组件包括驱动组件3和打印组件5,驱动组件3设置在车体2上,且与打印组件5传动连接,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打印组件5相对车体2伸出在船舶分段1上打印标识点11;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被配置为:车体2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运动,在设定的位置点利用打点组件在船舶分段1上打印标识点11。
[0032]在使用时,车体2按照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2),所述车体(2)上装设多个磁吸车轮(22);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车体(2)上,且与所述磁吸车轮(2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磁吸车轮(22)转动;打点组件,所述打点组件包括驱动组件(3)和打印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车体(2)上,且与所述打印组件(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所述打印组件(5)相对所述车体(2)伸出在船舶分段(1)上打印标识点(11);所述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被配置为:车体(2)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运动,在设定的位置点利用打点组件在船舶分段(1)上打印标识点(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连杆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3)与所述连杆组件(4)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4)与所述打印组件(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磁铁(31)和主动杆(32),所述电磁铁(31)设置在所述车体(2)上,所述主动杆(32)与所述连杆组件(4)铰接,且位于所述电磁铁(31)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点组件还包括支撑架(33),所述支撑架(33)上开设有滑槽孔,所述主动杆(3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分段示教程序点标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庆王勇权张堂辉黄旭佳姚勇申楚炫刘庆龙陈仕远洪杰黄世永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