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75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材料: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中空纤维丝、硅酸钠、抗菌剂、高分子成孔剂与亲水性增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材料内设置有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作为主材,主材具有极强的耐酸能力,使最终制备的吸附材料也具有稳定的耐酸效果,同时在材料内还采用了抗菌剂,该抗菌剂能够稳定提升整体材料的抗菌性能,在材料后期闲置时,不易生菌,能够持续保持该材料的整体使用效果,使用寿命高,同时在内还设置有中空纤维丝与高分子成孔剂,能够使材料本身具有大量的微孔,这些微孔对于材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有着巨大的提升,使材料具有稳定的强吸附性,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附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吸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此现象称为吸附。吸附也指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
[0003]现有对于耐强酸吸附材料的研究中,例如公开号为(CN106861646B)一种选择性吸附银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均匀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加入3

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后搅拌均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加入戊二醛溶液进行搅拌得到混合均匀溶液,再将混合均匀溶液在3~4℃放置20h以上经后处理得到巯基改性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吸附材料难以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性吸附银离子的缺点,该方法制得的吸附材料不仅吸附容量较大,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地选择性吸附银离子,银离子吸附平衡时间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吸附平衡时间,现如今许多吸附材料在内并未采用抗酸性组分,导致吸附材料在使用时,无法耐受酸性物质,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且现如今的许多吸附材料抗菌性也较差,闲置后易滋生菌落,影响其使用效果,要进行一定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许多吸附材料在内并未采用抗酸性组分,导致吸附材料在使用时,无法耐受酸性物质,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且现如今的许多吸附材料抗菌性也较差,闲置后易滋生菌落,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包括如下材料: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中空纤维丝、硅酸钠、抗菌剂、高分子成孔剂与亲水性增稠剂。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中空纤维丝、硅酸钠、抗菌剂、高分子成孔剂与亲水性增稠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

20份、30

40份、12

18份、8

10份、5

8份、10

14份与7

10份,其中,抗菌剂为竹炭纤维、纳米银限位与天然织物纤维的混合物,高分子成孔剂为碳酸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铵的混合物,亲水性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丙二醇藻蛋白酸酯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
[0008]本文还公开了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取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与纤维活性炭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保持混合装置内转速,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A组分;
[0010]S2、提取A组分,向内加入高分子成孔剂,静置一段时间,持续保温;
[0011]S3、提取中空纤维丝与硅酸钠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保持混合装
置内转速,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B组分;
[0012]S4、将A组分重新加入至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并提高转速,对于A、B组分进行混合;
[0013]S5、混合一段时间后,向内加入亲水性增稠剂,继续进行混合处理;
[0014]S6、取出混合物,置于模具内对其进行挤压成块,将挤压成块的混合物取出,置于干燥装置内,对其进行快速干燥处理;
[0015]S7、取干燥后的混合物,置于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抗菌剂,静置一段时间;
[0016]S8、取出最终成品、进行干燥保存。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S1中,取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与纤维活性炭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至150

180℃,保持混合装置内转速至40

60r/min,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A组分。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S2中,提取A组分,向内加入高分子成孔剂,静置30

40min,位于30

50℃持续保温。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S3中,提取中空纤维丝与硅酸钠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至80

120℃,保持混合装置内转速至120

160r/min,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B组分。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所述S4中,将A组分重新加入至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并提高转速至160

180r/min,对于A、B组分进行混合。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6]所述S5中,混合20

30min后,向内加入亲水性增稠剂,继续进行混合处理。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8]所述S6中,取出混合物,置于模具内对其进行挤压成块,将挤压成块的混合物取出,挤压成块的尺寸大小为50X80mm,置于干燥装置内,对其进行快速干燥处理。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0]所述S7中,取干燥后的混合物,置于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抗菌剂,静置2

3天。
[003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材料内设置有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作为主材,主材具有极强的耐酸能力,使最终制备的吸附材料也具有稳定的耐酸效果,同时在材料内还采用了抗菌剂,该抗菌剂能够稳定提升整体材料的抗菌性能,在材料后期闲置时,不易生菌,能够持续保持该材料的整体使用效果,使用寿命高,同时在内还设置有中空纤维丝与高分子成孔剂,能够使材料本身具有大量的微孔,这些微孔对于材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有着巨大的提升,使材料具有稳定的强吸附性,使用效果好,同时针对于材料的制备采用分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各组分之间的混合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2为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中S2的子流程图。
[0035]图3为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中S3的子流程图。
[0036]图4为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中S4的子流程图。
[0037]图5为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中S6的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材料: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中空纤维丝、硅酸钠、抗菌剂、高分子成孔剂与亲水性增稠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纤维活性炭、中空纤维丝、硅酸钠、抗菌剂、高分子成孔剂与亲水性增稠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

20份、30

40份、12

18份、8

10份、5

8份、10

14份与7

10份,其中,抗菌剂为竹炭纤维、纳米银限位与天然织物纤维的混合物,高分子成孔剂为碳酸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铵的混合物,亲水性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丙二醇藻蛋白酸酯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耐强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与纤维活性炭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保持混合装置内转速,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A组分;S2、提取A组分,向内加入高分子成孔剂,静置一段时间,持续保温;S3、提取中空纤维丝与硅酸钠置于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保持混合装置内转速,对于二者进行混合处理,将混合物取出,并标记B组分;S4、将A组分重新加入至混合装置内,提高混合装置内温度并提高转速,对于A、B组分进行混合;S5、混合一段时间后,向内加入亲水性增稠剂,继续进行混合处理;S6、取出混合物,置于模具内对其进行挤压成块,将挤压成块的混合物取出,置于干燥装置内,对其进行快速干燥处理;S7、取干燥后的混合物,置于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抗菌剂,静置一段时间;S8、取出最终成品、进行干燥保存。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轶男
申请(专利权)人:珩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