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267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该方法为:将小麦F1代优选单株,同步水肥地、旱地异地播种,得水肥地和旱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旱地种植,得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水肥地种植,得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旱地种植,得旱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水肥地种植,得在水肥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旱地、水肥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和在旱地种植,自交后,得到水旱异地穿梭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有益于水旱兼用小麦品种选育。兼用小麦品种选育。兼用小麦品种选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主要在同一生态区域,单一的干旱条件下进行组配杂交及后代选择,尽管选育材料抗旱性比较突出,但是选出的品种适应性较差,不易于选育出高产、稳产、综合抗逆性较强的旱地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水旱异地穿梭育种的方法采用了自然、人工选择、定向育种的有机结合,可以及时、有效筛选出抗旱、耐寒、抗病、丰产稳产的优良小麦品种。加快了育种进程,有益于水旱兼用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该方法为:
[0005]S1、将母本小麦和父本小麦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
[0006]S2、将S1中得到的F1代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上,种植得到F1代单株,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F1代单株,得到F1代优选单株,分成两份,自交后,分别得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和第二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进行同步异地播种,具体方法为:
[0007]将所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水地点播,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08]将所述第二份所述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点播在旱地,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
[0009]S3、将S2中得到的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旱地种植,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10]将S2中得到的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水肥地种植,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11]S4、将S3中得到的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旱地种植,得到旱地F4代优良株系,选择旱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自交后,得到在旱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
[0012]将S3中得到的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水肥地种植,得到水肥地F4代单株,选择水肥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自交后,得到在水肥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
[0013]S5、将S4中得到的在旱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和在水肥地
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在旱地种植,得到F5代株系,自交后,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所述F5代株系的种子,即为水旱异地穿梭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
[0014]优选地,S2中所述综合性状优良的所述F1代单株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株高为80cm~85cm、植株长势、茎秆弹性、抗病性。
[0015]优选地,S3中所述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旱地鉴定抗旱性、耐寒性和抗病性和稳产性;
[0016]所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水肥地鉴定品系的丰产性和抗病性。
[0017]优选地,S4中所述旱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的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旱地的抗旱性、耐寒性、抗病、抗逆性、稳产性及综合性状;
[0018]S4中所述水肥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的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水肥地的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及综合性状。
[0019]优选地,S5中所述农艺性状优良的所述F5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包括新品系的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和耐寒性及综合性状。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本专利技术采用水旱异地穿梭育种的方法采用了自然、人工选择、定向育种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抗旱与高产、抗性表达所需的自然环境,实现了育种目标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统一。使杂种基因型及品种的遗传特性得以充分表达,为准确鉴定和有效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优良基因表达的选择效果,从而有益于筛选出抗旱、耐寒、多抗、优质的小麦品种,加快了育种进程,有益于水旱兼用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新品种的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的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该方法为:
[0026]S1、将母本小麦(运旱115)和父本小麦(洛旱15)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
[0027]其中母本小麦运旱115;
[0028]父本小麦洛旱15;
[0029]其中,运旱115主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抗逆、抗病、高产稳产、品质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稍微偏高;
[0030]洛旱15号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株高较低、综合抗性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抗病性一般;
[0031]S2、将S1中得到的F1代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上,种植得到F1代单株,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F1代单株,得到F1代优选单株,分成两份,自交后,分别得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和第二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进行同步异地播
种,具体方法为:
[0032]将所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水地点播,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33]将所述第二份所述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点播在旱地,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
[0034]S2中所述综合性状优良的所述F1代单株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株高为80cm~85cm、植株长势、茎秆弹性、抗病性;
[0035]S3、将S2中得到的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旱地种植,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36]将S2中得到的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水肥地种植,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
[0037]S3中所述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旱地鉴定抗旱性、耐寒性和抗病性和稳产性;
[0038]所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指标包括在水肥地鉴定品系的丰产性和抗病性;
[0039]S4、将S3中得到的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旱地种植,得到旱地F4代优良株系,选择旱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自交后,得到在旱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
[0040]将S3中得到的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旱异地穿梭选育旱地小麦品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S1、将母本小麦和父本小麦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S2、将S1中得到的F1代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上,种植得到F1代单株,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F1代单株,得到F1代优选单株,分成两份,自交后,分别得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和第二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进行同步异地播种,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第一份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播种在水地点播,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将所述第二份所述F1代优选单株脱粒的种子按照株距为10cm点播在旱地,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S3、将S2中得到的水肥地F2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旱地种植,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将S2中得到的旱地F2优良单株的种子在异地水肥地种植,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自交后,得到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S4、将S3中得到的旱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旱地种植,得到旱地F4代优良株系,选择旱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自交后,得到在旱地表现突出的水旱轮选的优良F4代株系的种子;将S3中得到的水肥地F3代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水肥地种植,得到水肥地F4代单株,选择水肥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文军王宝梅吕金仓王周玉刘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