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6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包括本体、设于本体顶部的防水部件、设于本体底部的多个支撑腿、设于支撑腿上的排气部件和设于本体两侧壁上的防尘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设于本体顶部的积水槽、分别设于积水槽底部拐角处的排水管、设于积水槽顶部的导流板和分别设于积水槽顶部拐角处的防堵筒,所述防堵筒与排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积水槽、排水管、导流板和防堵筒,能够使雨天时的雨水堆积在积水槽内然后从排水管排出,起到了防止雨水进入本体内的作用,解决了现有一些供电设备的保护壳不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导致设备容易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火灾的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火灾的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火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供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网是高效快捷的能源输送通道和优化配置平台,是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供电设备的保护壳不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导致设备容易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具备防水防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一些供电设备的保护壳不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导致设备容易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火灾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包括本体、设于本体顶部的防水部件、设于本体底部的多个支撑腿、设于支撑腿上的排气部件和设于本体两侧壁上的防尘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设于本体顶部的积水槽、分别设于积水槽底部拐角处的排水管、设于积水槽顶部的导流板和分别设于积水槽顶部拐角处的防堵筒,所述防堵筒与排水管连通。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防尘部件包括设于本体外两侧壁上的导向槽、设于本体内两侧壁上的进气槽和设于导向槽底部的防尘板,所述导向槽与进气槽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循环孔,所述支撑板与本体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排气部件包括设于支撑腿上的置物板、设于置物板顶部的抽风机、设于抽风机一侧的排气管、设于排气管内的多个过滤网和设于本体内底壁上与排气管连通的防尘筒,所述排气管贯穿本体底部且与防尘筒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本体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导水的导水部。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底部一端设有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导向槽内的挡水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积水槽、排水管、导流板和防堵筒,能够使雨天时的雨水堆积在积水槽内然后从排水管排出,起到了防止雨水进入本体内的作用。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槽、进气槽和防尘板,能够使本体外部的气体通过导向槽和进气槽进入本体内前被防尘板过滤掉气体中的灰尘,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和循环孔,能够使支撑板顶部的设备运作时产生的热量从循环孔内排出,起到了防止设备过热的问题。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置物板、抽风机、排气管、过滤网和防尘筒,能够使本体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抽风机将本体内的热量抽出,然后气体再从导向槽和进气槽进入本
体内,起到了循环气体的作用。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导水部,能够使雨天时避免部分雨水落在置物板上,起到了挡水的作用。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水板,能够使雨天并且伴有风时防止雨水直接被吹入导向槽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

A处的剖面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本体;11、支撑腿;12、积水槽;13、排水管;14、导流板;15、防堵筒;21、导向槽;22、进气槽;23、防尘板;31、支撑板;32、循环孔;41、置物板;42、抽风机;43、排气管;44、过滤网;45、防尘筒;51、导水部;61、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顶部的防水部件、设于本体1底部的多个支撑腿11、设于支撑腿11上的排气部件和设于本体1两侧壁上的防尘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顶部的积水槽12、分别设于积水槽12底部拐角处的排水管13、设于积水槽12顶部的导流板14和分别设于积水槽12顶部拐角处的防堵筒15,所述防堵筒15与排水管13连通。
[0025]参考图4,所述防尘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外两侧壁上的导向槽21、设于本体1内两侧壁上的进气槽22和设于导向槽21底部的防尘板23,所述导向槽21与进气槽22连通。
[00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槽21、进气槽22和防尘板23,能够使本体1外部的气体通过导向槽21和进气槽22进入本体1内前被防尘板23过滤掉气体中的灰尘,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0027]参考图3,所述本体1内设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上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循环孔32,所述支撑板31与本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
[00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板31和循环孔32,能够使支撑板31顶部的设备运作时产生的热量从循环孔32内排出,起到了防止设备过热的问题。
[0029]参考图3,所述排气部件包括设于支撑腿11上的置物板41、设于置物板41顶部的抽风机42、设于抽风机42一侧的排气管43、设于排气管43内的多个过滤网44和设于本体1内底壁上与排气管43连通的防尘筒45,所述排气管43贯穿本体1底部且与防尘筒45连通。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置物板41、抽风机42、排气管43、过滤网44和防尘筒45,能够使本体1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抽风机42将本体1内的热量抽出,然后气体再从导向槽21和进气槽22进入本体1内,起到了循环气体的作用。
[0031]参考图3,所述本体1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导水的导水部51。
[00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导水部51,能够使雨天时避免部分雨水落在置物板41上,起到了挡水的作用。
[0033]参考图4,所述导向槽21底部一端设有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导向槽21内的挡水板61。
[00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挡水板61,能够使雨天并且伴有风时防止雨水直接被吹入导向槽21内。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6]在使用时,当本体1处于室外时,设备因为本体1外部的温度和设备自身运作产生的温度会使本体1内的温度升高,然后开启抽风机42,抽风机42运作会使本体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43排出,此时本体1内的灰尘将会被防尘筒45先过滤掉一部分,然后气体在被过滤网44过滤掉一部分灰尘,此时本体1内的大气压强将会减小,然后本体1外部的气体将会因为大气压强的原因进入本体1内,气体将会通过导向槽21与防尘板23接触,此时气体中的杂质将会被过滤掉,然后掉落,接着被过滤的气体通过进气槽22进入本体1内,当雨天时雨水会进入积水槽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顶部的防水部件、设于本体(1)底部的多个支撑腿(11)、设于支撑腿(11)上的排气部件和设于本体(1)两侧壁上的防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顶部的积水槽(12)、分别设于积水槽(12)底部拐角处的排水管(13)、设于积水槽(12)顶部的导流板(14)和分别设于积水槽(12)顶部拐角处的防堵筒(15),所述防堵筒(15)与排水管(1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外两侧壁上的导向槽(21)、设于本体(1)内两侧壁上的进气槽(22)和设于导向槽(21)底部的防尘板(23),所述导向槽(21)与进气槽(22)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鹏盛凯华马林魏涛张超汪贾棋李世超吴梦圆强文财辛海鹏王家青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郎溪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