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23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涉及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学校课程设计无法进行实时管控,不能够将制定的课程进行多方面分析的技术问题,根据实时制定的课程分析对应教师的工作强度,从而通过教师的工作强度判断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格,以便于对学校课程进行实时管控,保证学校课程设计的合格性,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教师工作强度,更加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当前课程对应学生进行效率分析,判断当前课程制定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出课程制定的合格性,防止课程制定不合格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提高了学校课程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
,具体为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学校课程指校本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它(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学校课程设计无法进行实时管控,不能够将制定的课程进行多方面分析,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增加且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以至于课程制定的效率低下。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根据实时制定的课程分析对应教师的工作强度,从而通过教师的工作强度判断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格,以便于对学校课程进行实时管控,保证学校课程设计的合格性,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教师工作强度,更加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当前课程对应学生进行效率分析,判断当前课程制定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出课程制定的合格性,防止课程制定不合格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提高了学校课程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教师强度分析单元、学生效率分析单元以及课程调控分析单元;
[0008]服务器生成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并将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发送至教师强度分析单元,教师强度分析单元接收到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后,根据实时制定的课程分析对应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分析获取到教师的强度分析系数,根据强度分析系数比较生成高强度信号和低强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09]服务器生成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并将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发送至学生效率分析单元,学生效率分析单元接收到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后,将当前课程对应学生进行效率分析,通过学生效率分析获取到学生的效率分析系数,根据学生效率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课程效率合格信号和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0]服务器接收到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或者高强度信号后,生成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并将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发送至课程调控分析单元,课程调控分析单元接收到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后,将当前制定的课程进行调控分析,判断当前制定课程是否能够进行调换,将当前制定的课程划分为i个子课节,通过调控分析将子课节划分为需求调度课节和非调度课节,并将
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教师强度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2]采集到当前制定的课程对应教师的连续教学时长以及对应教师的相邻课程的最短间隔时长,并将当前制定的课程对应教师的连续教学时长以及对应教师的相邻课程的最短间隔时长分别标记为JXS和JGS;采集到当前制定课程对应教师平均需求备课时长,并将当前制定课程对应教师平均需求备课时长标记为BKS;通过公式获取到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X,其中,a1、a2以及a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a1>a2>a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025;将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与强度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与强度分析系数阈值的比较过程如下:
[0014]若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超过强度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教师强度为高强度,生成高强度信号并将高强度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未超过强度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教师强度为低强度,生成低强度信号并将低强度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学生效率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6]采集到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的知识点测试合格率,并将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的知识点测试合格率标记为HG;采集到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重复不合格的知识点数量以及对应学生的重复不合格知识点数量的增长速度,并将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重复不合格的知识点数量以及对应学生的重复不合格知识点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标记为SL和SD;通过公式获取到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效率分析系数C,其中,s1、s2以及s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s1>s2>s3>0;将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效率分析系数与学生效率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效率分析系数与学生效率分析系数阈值的比较过程如下:
[0018]若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效率分析系数超过学生效率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学生效率分析合格,生成课程效率合格信号并将课程效率合格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当前制定课程对应学生效率分析系数未超过学生效率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学生效率分析不合格,生成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并将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课程调控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20]采集到当前制定课程内子课节的重复频率以及对应子课节的需求教学时长,并将当前制定课程内子课节的重复频率以及对应子课节的需求教学时长分别与重复频率阈值和教学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0021]若当前制定课程内子课节的重复频率超过重复频率阈值,或者对应子课节的需求教学时长超过教学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子课节需要进行调度,将对应子课节标记为需调度课节;若当前制定课程内子课节的重复频率未超过重复频率阈值,且对应子课节的需求教学时长未超过教学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子课节不需要进行调度,将对应子课节标记为
非调度课节。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中,根据实时制定的课程分析对应教师的工作强度,从而通过教师的工作强度判断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格,以便于对学校课程进行实时管控,保证学校课程设计的合格性,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教师工作强度,更加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当前课程对应学生进行效率分析,判断当前课程制定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出课程制定的合格性,防止课程制定不合格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提高了学校课程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将当前制定的课程进行调控分析,判断当前制定课程是否能够进行调换,从而缓解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增强学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学校课程设计的合格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教师强度分析单元、学生效率分析单元以及课程调控分析单元;服务器生成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并将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发送至教师强度分析单元,教师强度分析单元接收到教师强度分析信号后,根据实时制定的课程分析对应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分析获取到教师的强度分析系数,根据强度分析系数比较生成高强度信号和低强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生成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并将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发送至学生效率分析单元,学生效率分析单元接收到学生效率分析信号后,将当前课程对应学生进行效率分析,通过学生效率分析获取到学生的效率分析系数,根据学生效率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课程效率合格信号和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课程效率不合格信号或者高强度信号后,生成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并将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发送至课程调控分析单元,课程调控分析单元接收到课程调控分析信号后,将当前制定的课程进行调控分析,判断当前制定课程是否能够进行调换,将当前制定的课程划分为i个子课节,通过调控分析将子课节划分为需求调度课节和非调度课节,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教师强度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采集到当前制定的课程对应教师的连续教学时长以及对应教师的相邻课程的最短间隔时长,并将当前制定的课程对应教师的连续教学时长以及对应教师的相邻课程的最短间隔时长分别标记为JXS和JGS;采集到当前制定课程对应教师平均需求备课时长,并将当前制定课程对应教师平均需求备课时长标记为BKS;通过分析获取到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将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与强度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沉浸式媒体的学校课程设计智能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与强度分析系数阈值的比较过程如下:若当前课程对应教师强度分析系数超过强度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教师强度为高强度,生成高强度信号并将高强度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宣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