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包括柔性连接带、与柔性连接带插接的若干照明机构、位于柔性连接带两端的安装支架;柔性连接带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带、与上带平行的下带、连接在上带、下带之间的竖带,上带和下带均设有若干短接带,上带在短接带之间连接有周向定位环,周向定位环设有通孔,并在通孔的内腔处设有方形缺口,下带在短接带之间连接有轴向定位环,轴向定位环设有阶梯孔;照明机构包括透明圆筒外壳、分别安装在透明圆筒外壳颈部和尾部的上橡胶外圈和下橡胶外圈,与透明圆筒外壳螺纹连接的旋帽,位于透明圆筒外壳内腔的灯管以及充电电池,上橡胶外圈的圆周外侧设有与方形缺口形状匹配的限位条。周外侧设有与方形缺口形状匹配的限位条。周外侧设有与方形缺口形状匹配的限位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
[0001]本技术属于照明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
技术介绍
[0002]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从应用方向来看,智慧社区应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0003]社区较狭长阴暗的走道通常的照明结构如下:间隔数米安装一颗照明灯,当某一颗照明灯出现问题时,较长一段路径没有光源的存在,在昏暗的灯光条件下,行人容易踩踏异物摔倒,同时,独身一人时,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包括柔性连接带、与柔性连接带插接的若干照明机构、位于柔性连接带两端的安装支架;
[0007]所述柔性连接带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带、与上带平行的下带、连接在上带、下带之间的竖带,所述上带和下带均设有若干短接带,所述上带在短接带之间连接有周向定位环,所述周向定位环设有通孔,并在通孔的内腔处设有方形缺口,所述下带在短接带之间连接有轴向定位环,所述轴向定位环设有阶梯孔;
[0008]所述照明机构包括透明圆筒外壳、分别安装在透明圆筒外壳颈部和尾部的上橡胶外圈和下橡胶外圈,与透明圆筒外壳螺纹连接的旋帽,位于透明圆筒外壳内腔的灯管以及充电电池,所述上橡胶外圈的圆周外侧设有与方形缺口形状匹配的限位条,所述上橡胶外圈的形状与通孔匹配,所述下橡胶外圈的形状与阶梯孔匹配。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带和下带最两旁的短接带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安装孔与柔性连接带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安装孔便于柔性连接带与安装支架连接。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杆、以及位于安装杆两端的连接环,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安装杆能够穿入安装孔,通过连接环使得安装支架能够与装配平面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照明机构在底部设有快接充电口,所述快接充电口与充电电池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快接充电口对充电电池进行供电。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旋帽的内腔设有指向开口端的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顶住灯管,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旋帽到位后,能够通过压杆压住灯管,避免灯管在透明圆筒外壳的内
腔中晃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柔性连接带、以及插接在柔性连接带上的若干照明机构,沿走道两侧安装,柔性连接带贴合走道,适应走道的各种弧度变化,照明机构沿走道轨迹分布,可以起到指引前行方向的作用;
[0015]2.当某一个照明机构出现故障时,故障照明机构旁侧的照明机构能够持续工作,从而提供足够的光照;
[0016]3.当行人需要更加充足的光照时,可以将照明机构从柔性连接带上取下,持握在手中,从而使得人在何处,灯源即在何处。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实施例中上带和下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实施例中照明机构的外部以及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实施例中旋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4]柔性连接带1、上带11、通孔111、方形缺口112、周向定位环113、短接带114、安装孔115、竖带12、下带13、阶梯孔131、轴向定位环132;
[0025]安装支架2、安装杆21、连接环22;
[0026]照明机构3、旋帽31、压杆311、上橡胶外圈32、限位条321、透明圆筒外壳33、下橡胶外圈34、快接充电口341、灯管35、充电电池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包括柔性连接带1、与柔性连接带1插接的若干照明机构3、位于柔性连接带1两端的安装支架2;
[0029]柔性连接带1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带11、与上带11平行的下带13、连接在上带11、下带13之间的竖带12,上带11和下带13均设有若干短接带114,上带11在短接带114之间连接有周向定位环113,周向定位环113设有通孔111,并在通孔111的内腔处设有方形缺口112,下带13在短接带114之间连接有轴向定位环132,轴向定位环132设有阶梯孔131;
[0030]照明机构3包括透明圆筒外壳33、分别安装在透明圆筒外壳33颈部和尾部的上橡胶外圈32和下橡胶外圈34,与透明圆筒外壳33螺纹连接的旋帽31,位于透明圆筒外壳33内
腔的灯管35以及充电电池36,上橡胶外圈32的圆周外侧设有与方形缺口112形状匹配的限位条321,上橡胶外圈32的形状与通孔111匹配,下橡胶外圈34的形状与阶梯孔131匹配。
[0031]本案实施中,社区较狭长阴暗的走道通常的照明结构如下:间隔数米安装一颗照明灯,当某一颗照明灯出现问题时,较长一段路径没有光源的存在,在昏暗的灯光条件下,行人容易踩踏异物摔倒,同时,独身一人时,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为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通过如下结构完成:
[0032]柔性连接带1、以及插接在柔性连接带1上的若干照明机构3,沿走道两侧安装,柔性连接带1贴合走道,适应走道的各种弧度变化,照明机构3沿走道轨迹分布,同时起到指引前行方向的作用,当某一个照明机构3出现故障时,故障照明机构3旁侧的照明机构3能够持续工作,从而提供足够的光照;当行人需要更加充足的光照时,可以将照明机构3从柔性连接带1上取下,持握在手中,从而使得人在何处,灯源即在何处,使用完毕后,即将照明机构3放置在指定收集地点,由工作人员进行复位安装;
[0033]安装时,照明机构3的上橡胶外圈32和下橡胶外圈34依次穿过柔性连接带1的上带11、下带13,下橡胶外圈34进入轴向定位环132中,得到轴向限位,上橡胶外圈32进入周向定位环113中,限位条321进入方形缺口112中,从而得到周向限位,上橡胶外圈32和下橡胶外圈34与通孔111、阶梯孔131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了照明机构3,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连接带(1)、与柔性连接带(1)插接的若干照明机构(3)、位于柔性连接带(1)两端的安装支架(2);所述柔性连接带(1)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带(11)、与上带(11)平行的下带(13)、连接在上带(11)、下带(13)之间的竖带(12),所述上带(11)和下带(13)均设有若干短接带(114),所述上带(11)在短接带(114)之间连接有周向定位环(113),所述周向定位环(113)设有通孔(111),并在通孔(111)的内腔处设有方形缺口(112),所述下带(13)在短接带(114)之间连接有轴向定位环(132),所述轴向定位环(132)设有阶梯孔(131);所述照明机构(3)包括透明圆筒外壳(33)、分别安装在透明圆筒外壳(33)颈部和尾部的上橡胶外圈(32)和下橡胶外圈(34),与透明圆筒外壳(33)螺纹连接的旋帽(31),位于透明圆筒外壳(33)内腔的灯管(35)以及充电电池(36),所述上橡胶外圈(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研华誉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